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人工假顶关键层构筑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7843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人工假顶关键层构筑工艺,属于人工假顶构筑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其步骤为:步骤一:地表加工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步骤二: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中铺设钢筋网和竖筋,钢筋网由由主筋和辅筋组成;步骤三:进路回采结束后,底板找平,铺设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替代现浇混凝土构筑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人工假顶关键层的工艺技术,在确保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人工假顶整体承载性能前提下,简化钢筋混凝土人工假顶构筑工艺,提高构筑效率,降低构筑强度和成本。降低构筑强度和成本。降低构筑强度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人工假顶关键层构筑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假顶构筑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压干油气控阀。

技术介绍

[0002]下向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是用于回采矿岩极不稳固、地应力大的高品位矿体和矿柱的主要采矿方法之一。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要求充填体具有较高的强度,使之形成稳固的人工假顶,以确保人工假顶下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国内外一般采用高强度胶结充填体(充填体28d抗压强度4~5MPa)构筑人工假顶。但随着选矿技术水平的提高,尾矿粒度越来越细,细粒尾矿充填体强度受到影响,难以达到人工假顶的要求。在此状况下,只能利用钢筋混凝土构筑人工假顶关键层,其上再采用普通胶结充填,充填体强度可适当放低要求。为保证人工假顶关键层整体性,钢筋混凝土均采用连续现场浇筑方式。现场浇筑混凝土需在现场布设钢筋网,混凝土浇筑材料需从地表运至工作面,不仅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构筑效率低、成本高,而且需要一定养护时间,影响作业循环。
[0003]在此背景下,本专利技术研发了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替代现浇混凝土构筑人工假顶关键层的工艺技术。该专利技术的核心在于两步骤进路回采条件下,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的整体性保障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人工假顶关键层构筑工艺,本专利技术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替代现浇混凝土构筑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人工假顶关键层的工艺技术,在确保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人工假顶整体承载性能前提下,简化钢筋混凝土人工假顶构筑工艺,提高构筑效率,降低构筑强度和成本、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在地表制作,工作条件好;井下拼装工艺简单,人工假顶关键层构筑效率高、无需养护时间,铺设完成后即可进行上部普通充填,作业循环快,进路采空区暴露时间缩短,有利于进路安全控制。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人工假顶关键层构筑工艺,包括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其步骤为:
[0009]步骤一:地表加工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0010]步骤二: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中铺设钢筋网和竖筋,钢筋网由由主筋和辅筋组成;
[0011]步骤三:进路回采结束后,底板找平,铺设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0012]步骤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铺设完成后,将钢筋混凝土预制板间的缝隙,以及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与进路两帮的缝隙用混凝土或喷浆封闭,至此,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人工假顶关键层构筑完成,随后在其上可进行普通胶结充填;
[0013]步骤五:二步进路回采结束后,揭露相邻进路充填体,找到一步进路预制板钢筋,与本进路预制板钢筋连接在一起,按照相同的工艺构筑本进路人工假顶关键层并进行普通充填。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选用混凝土标号C15~C35,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厚度0.2~2.0m,H根据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或工程类比法确定,混凝土标号越高,厚度越小;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宽度B根据装载设备而定;长度L依据进路采场宽度b而定,一般略小于进路宽度。
[0015]进一步地,所述的主筋直径8~14mm,辅筋直径5~8mm,网度根据受力分析确定,主筋在预制板宽度和长度方向上均伸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以便铺设时相邻预制板连接成一个整体,在钢筋网主筋节点上,绑扎竖筋,竖筋直径12~14mm,竖筋长度超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上表面,以便在现场焊接吊筋。
[0016]进一步地,所述的相邻两块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外超的主筋焊接或绑扎在一起;在预制板竖筋上焊接或绑扎吊筋,吊筋与上分层预制混凝土板通过锚杆或其他方法连接在一起。
[0017]3.有益效果
[0018]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替代现浇混凝土构筑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人工假顶关键层的工艺技术,在确保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人工假顶整体承载性能前提下,简化钢筋混凝土人工假顶构筑工艺,提高构筑效率,降低构筑强度和成本、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在地表制作,工作条件好;井下拼装工艺简单,人工假顶关键层构筑效率高、无需养护时间,铺设完成后即可进行上部普通充填,作业循环快,进路采空区暴露时间缩短,有利于进路安全控制。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结构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拼装示意图。
[0022]图中:1、钢筋混凝土预制板;11、主筋;12、辅筋;13、竖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4]实施例1
[0025]从图1

2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人工假顶关键层构筑工艺,包括钢筋混凝土预制板1,钢筋混凝土预制板1中铺设钢筋网和竖筋13,钢筋网由由主筋11和辅筋12组成,其步骤为:
[0026]步骤一:地表加工钢筋混凝土预制板1;
[0027]步骤二:钢筋混凝土预制板1中铺设钢筋网和竖筋13,钢筋网由由主筋11和辅筋12组成;
[0028]步骤三:进路回采结束后,底板找平,铺设钢筋混凝土预制板1;
[0029]步骤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1铺设完成后,将钢筋混凝土预制板1间的缝隙,以及钢
筋混凝土预制板1与进路两帮的缝隙用混凝土或喷浆封闭,至此,钢筋混凝土预制板1人工假顶关键层构筑完成,随后在其上可进行普通胶结充填;
[0030]步骤五:二步进路回采结束后,揭露相邻进路充填体,找到一步进路预制板钢筋,与本进路预制板钢筋连接在一起,按照相同的工艺构筑本进路人工假顶关键层并进行普通充填。
[0031]钢筋混凝土预制板1选用混凝土标号C15~C35,钢筋混凝土预制板1厚度0.2~2.0m,H根据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或工程类比法确定,混凝土标号越高,厚度越小;钢筋混凝土预制板1宽度B根据装载设备而定;长度L依据进路采场宽度b而定,一般略小于进路宽度。
[0032]主筋11直径8~14mm,辅筋12直径5~8mm,网度根据受力分析确定,主筋11在预制板1宽度和长度方向上均伸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1,以便铺设时相邻预制板1连接成一个整体,在钢筋网主筋11节点上,绑扎竖筋13,竖筋13直径12~14mm,竖筋13长度超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1上表面,以便在现场焊接吊筋。
[0033]相邻两块钢筋混凝土预制板1外超的主筋11焊接或绑扎在一起;在预制板竖筋13上焊接或绑扎吊筋,吊筋与上分层预制混凝土板通过锚杆或其他方法连接在一起。
[0034]本专利技术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1替代现浇混凝土构筑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人工假顶关键层的工艺技术,在确保钢筋混凝土预制板1人工假顶整体承载性能前提下,简化钢筋混凝土人工假顶构筑工艺,提高构筑效率,降低构筑强度和成本、钢筋混凝土预制板1在地表制作,工作条件好;井下拼装工艺简单,人工假顶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人工假顶关键层构筑工艺,包括钢筋混凝土预制板(1),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步骤一:地表加工钢筋混凝土预制板(1);步骤二:钢筋混凝土预制板(1)中铺设钢筋网和竖筋(13),钢筋网由由主筋(11)和辅筋(12)组成;步骤三:进路回采结束后,底板找平,铺设钢筋混凝土预制板(1);步骤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1)铺设完成后,将钢筋混凝土预制板(1)间的缝隙,以及钢筋混凝土预制板(1)与进路两帮的缝隙用混凝土或喷浆封闭,至此,钢筋混凝土预制板(1)人工假顶关键层构筑完成,随后在其上可进行普通胶结充填;步骤五:二步进路回采结束后,揭露相邻进路充填体,找到一步进路预制板钢筋,与本进路预制板钢筋连接在一起,按照相同的工艺构筑本进路人工假顶关键层并进行普通充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人工假顶关键层构筑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1)选用混凝土标号C15~C35,钢筋混凝土预制板(1)厚度0.2~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晨张钦礼刘明宇印提军冯岩蒋超余路润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马钢矿业资源集团有限公司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