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换液的细胞培养孔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78138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换液的细胞培养孔板,包括底板和盖板,所述底板上设有若干细胞培养孔,所述若干细胞培养孔分为若干组,每组细胞培养孔底部相互连通、且每组内位于所述底板边缘的一个细胞培养孔底部设有排液注液装置。所述排液注液装置包括排液管和导液管;所述排液管一端与所述细胞培养孔底部连通、另一端接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出口盖有橡胶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细胞培养孔板上的细胞培养孔每组边缘的一个细胞培养孔接有排液管、导液管和橡胶帽,通过注射器穿刺橡胶帽将旧培养液吸出和新培养液的灌入,方便培养液的更换,降低操作中细菌污染的风险。降低操作中细菌污染的风险。降低操作中细菌污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换液的细胞培养孔板


[0001]本技术属于生物实验器皿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换液的细胞培养孔板。

技术介绍

[0002]细胞培养孔板是一种常用的用于培养细胞的实验室耗材,由独立的底和盖组成,可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择相应规格的培养孔板,例如六孔板、十二孔板、二十四孔板等,细胞培养孔板的材质一般为塑料,例如聚苯乙烯材料。由于细胞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换新的培养液,就目前实验室常用的细胞培养孔板而言,首先需先将培养板从细胞培养箱中取出,随后转移至超净工作台内,并且更换培养液全程需要将盖板移开,而这样一系列复杂的操作无疑会增加细菌污染的风险。一旦出现细菌污染,则导致细胞培养前功尽弃,需要重新培养细胞,从而增加实验成本。
[0003]如果采用自动换液的方式,现有的设计中细胞培养皿自动换液设计复杂,例如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12646717A的专利中,此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添加营养液的干细胞培养皿用智能皿盖,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的顶部滑动连接有阀门,所述导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压杆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连杆,所述顶杆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远离拉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消毒爪。该便于添加营养液的干细胞培养皿用智能皿盖,通过搬动导管,导管摆动至竖直位置,此时插入营养液管,液管带动阀门滑动,此时主动轮转动带动滑齿转动,滑齿带动卷轮转动,卷轮通过卷绳带动活塞板下降,再通过活塞板与摆门的配合使用,从而达到了添加营养液方便的效果。
[0004]因此,就目前常用的细胞培养孔板而言,主要的缺点是在换液操作过程中,需要全程将盖板取下,而这样的操作无疑增加细菌污染的风险;就目前常用的细胞培养孔板而言,将盖板取下后,需要逐个将每个培养孔内的陈旧培养液吸出,然后再逐个孔添加培养液,这样的操作过于繁琐,延长操作时间,而且增加感染风险;而自动换液的培养器皿,就现有公开的专利而言,其缺点是结构过于复杂,明显增加制造成本,而且操作过于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换液的细胞培养孔板,所述细胞培养孔板上的细胞培养孔每组边缘的一个细胞培养孔接有排液管、导液管和橡胶帽,通过注射器穿刺橡胶帽将旧培养液吸出和新培养液的灌入,方便培养液的更换,降低操作中细菌污染的风险。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便于换液的细胞培养孔板,包括底板和盖板,所述底板上设有若干细胞培养孔,所述若干细胞培养孔分为若干组,每组细胞培养孔底部相互连通、且每组内位于所述底板边缘的一个细胞培养孔底部设有排液注液装置。
[0008]所述排液注液装置包括排液管和导液管;所述排液管一端与所述细胞培养孔底部
连通、另一端接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出口盖有橡胶帽。
[0009]所述每组细胞培养孔底部通过连通管相互连通。
[0010]所述排液管直径为1.0mm

2.5mm。
[0011]所述底板上若干细胞培养孔呈矩阵状排列,每组细胞培养孔为一列或者一排。
[0012]所述底板上所有细胞培养孔整体为一组、底部相连通。
[0013]所述排液管一侧与所述细胞培养孔底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0014]所述底板上表面边缘设有若干凸起;所述盖板与所述底板盖合时边缘搁置于所述若干凸起上,所述盖板与所述若干细胞培养孔开口之间设有缝隙。
[0015]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为:
[0016]1、本技术所述便于换液的细胞培养孔板,所述细胞培养孔板上的细胞培养孔分为至少一组,一般以一行或者一列为组,每组边缘的一个细胞培养孔接有排液管、导液管和橡胶帽,通过注射器穿刺橡胶帽将旧培养液吸出和新培养液灌入。
[0017]2、所述排液管一侧与所述细胞培养孔底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即设置在细胞培养孔最底部,目的就是为了最大程度保证小孔位于液面以下,从而最大程度将原先液体吸出。
[0018]3、所述排液管直径为1.0mm

2.5mm,换液更为彻底。在吸液过程中,液面高度逐渐降低,如果小孔直径过大,则液面很快就低于小孔顶部,会连同空气一起抽吸,造成吸液不彻底,液体残留较多。反之,小孔直径很小的话,可保证小孔最大程度上处于液面以下,从而使换液更为彻底,排液管可将原先陈旧的培养液吸出95%左右。
[0019]4、盖板搁置于凸起上,盖板与底板之间在四周留有间隙,使得细胞培养孔处于半封闭状态。既起到防止细菌污染的风险,同时可实现细胞培养孔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保证细胞培养孔内的气体,湿度与培养箱内保持一致。
[0020]本技术所述便于换液的细胞培养孔板,方便培养液的更换,降低操作中细菌污染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整体结构立体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剖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剖视图。
[0024]图中,底板1;盖板2;细胞培养孔3;排液管4;导液管5;橡胶帽6;连通管7;凸起8。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6]如图1

3所示,一种便于换液的细胞培养孔板,包括底板1和盖板2,底板1上设有12个矩阵状排列的细胞培养孔3,12个细胞培养孔3分为3组,每一排为一组,每组细胞培养孔3底部通过连通管7相互连通、且每组内位于底板1边缘的一个细胞培养孔3底部设有排液注液装置,排液注液装置包括排液管4和导液管5,排液管4一侧与细胞培养孔3底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直径为1.0mm

2.5mm;排液管4一端与细胞培养孔3底部连通、另一端接有导液管5,导液管5出口盖有橡胶帽6。
[0027]底板1上表面边缘转角各设有一个凸起8;盖板2与底板1盖合时边缘搁置于凸起8
上,保证盖板2与细胞培养孔3开口之间设有缝隙。
[0028]本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为:
[0029]本实施例是十二孔细胞培养孔板结构示意图,包含独立的底板和盖板,正常使用的时候将盖板置于底板上,底板与盖板在边缘处有一定间隙,从而可使细胞培养孔内部与细胞培养箱的温度、湿度以及气体浓度保持一致。细胞培养孔3处于半封闭状态,既起到防止细菌污染的风险,同时可实现细胞培养孔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0030]连通管将一排四个细胞培养孔在底部连通,排液管直径2mm,与端部的细胞培养孔底部连通。排液管所接导液管的末端与尺寸匹配的闭合橡胶帽以螺纹旋转接合。细胞在细胞培养孔中培养时贴壁生长,需要换液的时候,首先使用酒精棉签擦拭闭合橡胶帽,使用无菌注射器从橡胶帽处插入,将陈旧培养液吸出。随后将预先吸有新鲜培养液的注射器由橡胶帽插入,注入培养孔内。通过上述操作可在不移开盖板的情况下,同时实现四个细胞培养孔的换液操作。对于常用的十二孔细胞培养孔板,每列四个细胞培养孔通过一个排液管进行换液,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换液的细胞培养孔板,包括底板(1)和盖板(2),所述底板(1)上设有若干细胞培养孔(3),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细胞培养孔(3)分为若干组,每组细胞培养孔(3)底部相互连通、且每组内位于所述底板(1)边缘的一个细胞培养孔(3)底部设有排液注液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换液的细胞培养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注液装置包括排液管(4)和导液管(5);所述排液管(4)一端与所述细胞培养孔(3)底部连通、另一端接有导液管(5),所述导液管(5)出口盖有橡胶帽(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换液的细胞培养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细胞培养孔(3)底部通过连通管(7)相互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换液的细胞培养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4)直径为1.0m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文强敖英芳胡晓青时会娟周毕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