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绕管式换热器的LNG冷能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47622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绕管式换热器的LNG冷能发电系统,包括循环泵、蒸发器、膨胀发电机组、冷凝器和复热器。循环泵用于输送发电工质;蒸发器为绕管式换热器,且包括进口连接至循环泵的出口的第一壳程和至少两个用于形成热源工质的流道的第一管程;膨胀发电机组的进口连接至第一壳程的出口,膨胀发电机组用于利用发电工质发电;冷凝器连接在膨胀发电机组的出口和循环泵的进口之间,用于利用LNG的冷能冷凝发电工质;复热器为绕管式换热器,且包括进口连接至冷凝器的用于输出天然气的出口的第二壳程和至少两个用于形成热源工质的流道的第二管程。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发电系统,既能减少换热设备数量,又能对发电系统供给至少一种热源工质,可靠性高。可靠性高。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绕管式换热器的LNG冷能发电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节能环保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带有绕管式换热器的LNG冷能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LNG(Liquefied Natural Gas,液化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其需求量正在逐年增长。LNG在使用前需先加压气化,然后输入管网。LNG气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可利用的冷能,将其用于发电是充分利用LNG高品位冷能的有效途径。
[0003]传统的LNG冷能发电系统中的换热设备数量较多、占地面积大、系统结构复杂。且传统的LNG冷能发电系统的热源一般为海水,当环境温度变化导致海水温度较低时,天然气的温度难以满足入网的使用要求,发电系统的发电功率也会相应减少,无法达到设计要求,进而直接影响LNG冷能发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与经济性。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绕管式换热器的LNG冷能发电系统,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06]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绕管式换热器的LNG冷能发电系统,所述发电系统包括:
[0007]循环泵,用于输送发电工质;
[0008]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为绕管式换热器,且包括第一壳程和至少两个第一管程,所述第一壳程的进口连接至所述循环泵的出口,所述第一管程用于形成热源工质的流道;
[0009]膨胀发电机组,所述膨胀发电机组的进口连接至所述第一壳程的出口,所述膨胀发电机组用于利用气态的所述发电工质发电;
[0010]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连接在所述膨胀发电机组的出口和所述循环泵的进口之间,用于利用LNG的冷能冷凝发电后的所述发电工质;
[0011]复热器,所述复热器为绕管式换热器,且包括第二壳程和至少两个第二管程,所述第二壳程的进口连接至所述冷凝器的用于输出天然气的出口,所述第二管程和所述第一管程对应连通,用于形成所述热源工质的流道。
[0012]根据本技术的带有绕管式换热器的LNG冷能发电系统,将蒸发器设置为包括第一壳程和至少两个第一管程的绕管式换热器,将复热器设置为包括第二壳程和至少两个第二管程的绕管式换热器,第一壳程用于形成发电工质的流道,第二壳程用于形成天然气的流道,且第二管程和第一管程对应连通,用于形成热源工质的流道,以使热源工质加热发
电工质和LNG,既能够在不增加换热设备的情况下保证对发电系统热源工质的供给,有效简化发电系统的结构,减少发电系统的换热设备数量以及占地面积,又能够对发电系统供给至少一种热源工质,有效降低环境温度对发电系统的影响,并保证天然气的温度达到入网使用要求,保证发电系统的发电功率达到设计值并维持稳定,进而保证发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与经济性。
[0013]可选地,所述冷凝器为绕管式换热器,且包括第三管程,所述第三管程用于形成LNG的流道。
[0014]可选地,所述发电系统还包括调节组件和热源工质供给管路,所述热源工质供给管路至少为两条,且与所述第二管程对应连通,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一调节阀设置在所述热源工质供给管路上。
[0015]可选地,所述发电系统还包括第一连通管路,所述第一连通管路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热源工质供给管路之间,用于连通相邻的所述热源工质供给管路,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二调节阀,所述第二调节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连通管路上。
[0016]可选地,所述发电系统还包括调节组件和热源工质输出管路,所述热源工质输出管路至少为两条,且与所述第一管程对应连通,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三调节阀,所述第三调节阀设置在热源工质输出管路上。
[0017]可选地,所述发电系统还包括第二连通管路,所述第二连通管路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热源工质输出管路之间,用于连通相邻的所述热源工质输出管路,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第四调节阀,所述第四调节阀设置在所述第二连通管路上。
[0018]可选地,所述发电系统还包括第一旁通管路,所述第一旁通管路连接至所述冷凝器的出口和所述蒸发器的进口,且所述第一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五调节阀。
[0019]可选地,所述发电系统还包括第二旁通管路,所述第二旁通管路连接至所述蒸发器的出口和所述冷凝器的进口,且所述第二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六调节阀。
[0020]可选地,所述热源工质供给管路用于输送海水、热水、蒸汽和烟气中的至少一种热源工质。
附图说明
[0021]本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0022]附图中:
[0023]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带有绕管式换热器的LNG冷能发电系统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00:发电系统
ꢀꢀꢀꢀꢀꢀꢀꢀꢀꢀꢀꢀꢀꢀꢀꢀꢀ
110:循环泵
[0026]120:蒸发器
ꢀꢀꢀꢀꢀꢀꢀꢀꢀꢀꢀꢀꢀꢀꢀꢀꢀꢀꢀ
121:第一壳程
[0027]122:第一管程
ꢀꢀꢀꢀꢀꢀꢀꢀꢀꢀꢀꢀꢀꢀꢀꢀꢀ
130:膨胀发电机组
[0028]131:膨胀机
ꢀꢀꢀꢀꢀꢀꢀꢀꢀꢀꢀꢀꢀꢀꢀꢀꢀꢀꢀ
132:发电机
[0029]140:冷凝器
ꢀꢀꢀꢀꢀꢀꢀꢀꢀꢀꢀꢀꢀꢀꢀꢀꢀꢀꢀ
141:第三壳程
[0030]142:第三管程
ꢀꢀꢀꢀꢀꢀꢀꢀꢀꢀꢀꢀꢀꢀꢀꢀꢀ
150:复热器
[0031]151:第二壳程
ꢀꢀꢀꢀꢀꢀꢀꢀꢀꢀꢀꢀꢀꢀꢀꢀꢀ
152:第二管程
[0032]161:热源工质供给管路
ꢀꢀꢀꢀꢀꢀꢀꢀꢀ
162:热源工质输出管路
[0033]171:第一调节阀
ꢀꢀꢀꢀꢀꢀꢀꢀꢀꢀꢀꢀꢀꢀꢀ
172:第二调节阀
[0034]173:第三调节阀
ꢀꢀꢀꢀꢀꢀꢀꢀꢀꢀꢀꢀꢀꢀꢀ
174:第四调节阀
[0035]175:第五调节阀
ꢀꢀꢀꢀꢀꢀꢀꢀꢀꢀꢀꢀꢀꢀꢀ
176:第六调节阀
[0036]181:第一连通管路
ꢀꢀꢀꢀꢀꢀꢀꢀꢀꢀꢀꢀꢀ
182:第二连通管路
[0037]191:第一旁通管路
ꢀꢀꢀꢀꢀꢀꢀꢀꢀꢀꢀꢀꢀ
192:第二旁通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38]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绕管式换热器的LNG冷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系统包括:循环泵,用于输送发电工质;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为绕管式换热器,且包括第一壳程和至少两个第一管程,所述第一壳程的进口连接至所述循环泵的出口,所述第一管程用于形成热源工质的流道;膨胀发电机组,所述膨胀发电机组的进口连接至所述第一壳程的出口,所述膨胀发电机组用于利用气态的所述发电工质发电;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连接在所述膨胀发电机组的出口和所述循环泵的进口之间,用于利用LNG的冷能冷凝发电后的所述发电工质;复热器,所述复热器为绕管式换热器,且包括第二壳程和至少两个第二管程,所述第二壳程的进口连接至所述冷凝器的用于输出天然气的出口,所述第二管程和所述第一管程对应连通,用于形成所述热源工质的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绕管式换热器的LNG冷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为绕管式换热器,且包括第三管程,所述第三管程用于形成LNG的流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绕管式换热器的LNG冷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系统还包括调节组件和热源工质供给管路,所述热源工质供给管路至少为两条,且与所述第二管程对应连通,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一调节阀设置在所述热源工质供给管路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绕管式换热器的LNG冷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系统还包括第一连通管路,所述第一连通管路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热源工质供给管路之间,用于连通相邻的所述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亮李畅曹传超吉庆叶发强张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