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变频器控制电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通用变频器IO控制板,包括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所述输入模块、输出模块与主控芯片连接,所述输入模块包括若干组模拟量输入电路、数字量输入电路、旋钮输入电路以及检测输入电路,输出模块包括若干组模拟量输出电路、数字量输出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输入电路中通过合理的设置开关二极管以及电阻、电容滤波电路、运放隔离电路,抗干扰性能好,输入信号的杂波少,降低输入信号突变等意外情况对主控芯片的造成损坏的情况,使得信号输入输出更加稳定。定。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用变频器IO控制板
[0001]本技术涉及变频器控制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通用变频器IO控制板。
技术介绍
[0002]通用变频器由于其节能、适用于远程控制等优点,其在各领域的适用度很高,其内部设置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一般由主控板、电源板、输入接线板、输出接线板、逆变模板以及显示模块组成,其中电源板用于给控制电路提供主控板的电源以及驱动电源,主控板接收各个部件输入的各种信号并进行内部运算再输出控制信号给对应部件,输入接线板、输出接线板用于连接信号输入或输出设备,信号的输入输出对于整体设备至关重要,但现有的信号输入接线板存在信号干扰,以及输入信号不稳定的情况,对主控板的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用变频器IO控制板。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通用变频器IO控制板,包括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所述输入模块、输出模块与主控芯片连接,所述输入模块包括若干组模拟量输入电路、数字量输入电路、旋钮输入电路以及检测输入电路,输出模块包括若干组模拟量输出电路、数字量输出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其中一所述模拟量输入电路包括运放U2B,模拟量信号通过运放U2B隔离后输入到主控芯片中,其中一所述数字量输入电路中串接有开关二极管D2,数字信号通过所述开关二极管D2输入到主控芯片。
[0006]在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开关二极管D2的1号端接地,2号输入端接外部输入设备,3号输出端接入所述主控芯片,3号输出端还通过电容C4接地,同时还通过电阻R24接电源。
[0007]在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运放U2B的5号引脚依次串接电阻R12、电阻R10和电感磁珠L1,电感磁珠L1另一端连接输入信号,在电感磁珠L1和电阻R10之间还通过电阻R6接地,电阻R10与电阻R12之间还分别通过电容C3接地、通过开关二极管D1接电源及地,电阻R12与运放U2B之间还通过连接电容C9接地。
[0008]在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运放U2B的7号引脚依次串接有电阻R17和电阻R85后接入所述主控芯片中,6号引脚通过串接由电阻R7和电容C11组成的并联电路后接在电阻R17和电阻R85之间,所述电阻R85与主控芯片连接之间的电路还分别通过电阻R60、电容C46接地,通过开关二极管D14接电源及地。
[0009]在本技术中,优选的,其中一所述模拟量输出电路包括运放U2C、运放U2D以及三极管Q1,所述运放U2C的10号引脚通过串接电阻R4和电阻R5接所述主控芯片,8号引脚通过串接电阻R15和电阻R2接所述运放U2D的12号引脚,所述运放U2D的14号引脚串接电阻R19后接入所述三极管Q1中,所述三极管Q1发射极通过电阻R18后接输出。
[0010]在本技术中,优选的,其中一所述数字量输出电路包括三极管Q3和Q6,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串接电阻R66后所述主控芯片,电阻R66还串接R31后接电源,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6的基极均通过电阻R13接15V电源,所述三极管Q3和三极管Q6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还和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串接电阻R69后输出信号。
[0011]在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旋钮输入电路包括外接面板旋钮电路和旋钮模拟量输入电路,所述外接面板旋钮电路包括运放U2A,所述运放U2A的3号端出串接电阻R59后接旋钮输入信号,1号端串接电阻R61后接入主控芯片中,所述电阻R59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之间还通过电容C23和电阻R62的并联电路接地,同时还通过开关二极管D8分别接电源及地。
[0012]在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旋钮模拟量输入电路包括滑动变阻器VR1,所述滑动变阻器VR1滑动端接输入信号,然后串接电阻R130后接入所述主控芯片,所述滑动变阻器VR1两端分别连接电源和地,同时还并联有电容C56,电阻R130分别两端还分别通过电容C57和电容C58接地。
[0013]在本技术中,优选的,检测输入电路包括连接插座J4,连接插座J4的2号端通过串接电阻R79后接所述主控芯片,同时还分别通过电容C60和开关二极管D23一端接地,开关二极管D23另一端接电源,连接插座J4的1号端接地。
[0014]在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2和Q5,三极管Q2的基极串接电阻R65后连接主控芯片,集电极串接电阻R64后接15V电源,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5的基极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继电器线圈,继电器线圈另一端接电源,同时继电器两端还并联有开关二极管D7。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的装置依据输入信号的不同类别,分别设置了若干组模拟量输入电路、数字量输入电路、旋钮输入电路以及检测输入电路,输入电路中通过合理的设置开关二极管以及电阻、电容滤波电路、运放隔离电路,抗干扰性能好,输入信号的杂波少,降低输入信号突变等意外情况对主控芯片的造成损坏的情况,使得信号输入输出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通用变频器IO控制板的数字量输入电路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通用变频器IO控制板的模拟量输入电路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通用变频器IO控制板的模拟量输出电路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通用变频器IO控制板的数字量输出电路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通用变频器IO控制板的旋钮输入电路图。
[0022]图6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通用变频器IO控制板的检测输入电路图。
[0023]图7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通用变频器IO控制板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用变频器IO控制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所述输入模块、输出模块与主控芯片连接,所述输入模块包括若干组模拟量输入电路、数字量输入电路、旋钮输入电路以及检测输入电路,输出模块包括若干组模拟量输出电路、数字量输出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其中一所述模拟量输入电路包括运放U2B,模拟量信号通过运放U2B隔离后输入到主控芯片中,其中一所述数字量输入电路中串接有开关二极管D2,数字信号通过所述开关二极管D2输入到主控芯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用变频器IO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二极管D2的1号端接地,2号输入端接外部输入设备,3号输出端接入所述主控芯片,3号输出端还通过电容C4接地,同时还通过电阻R24接电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用变频器IO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运放U2B的5号引脚依次串接电阻R12、电阻R10和电感磁珠L1,电感磁珠L1另一端连接输入信号,在电感磁珠L1和电阻R10之间还通过电阻R6接地,电阻R10与电阻R12之间还分别通过电容C3接地、通过开关二极管D1接电源及地,电阻R12与运放U2B之间还通过连接电容C9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用变频器IO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运放U2B的7号引脚依次串接有电阻R17和电阻R85后接入所述主控芯片中,6号引脚通过串接由电阻R7和电容C11组成的并联电路后接在电阻R17和电阻R85之间,所述电阻R85与主控芯片连接之间的电路还分别通过电阻R60、电容C46接地,通过开关二极管D14接电源及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用变频器IO控制板,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所述模拟量输出电路包括运放U2C、运放U2D以及三极管Q1,所述运放U2C的10号引脚通过串接电阻R4和电阻R5接所述主控芯片,8号引脚通过串接电阻R15和电阻R2接所述运放U2D的12号引脚,所述运放U2D的14号引脚串接电阻R19后接入所述三极管Q1中,所述三极管Q1发射极通过电阻R18后接输出。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华,李卓一,高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小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