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充电电池和其制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7482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包括正和负电极及插在它们之间的分隔件;及盒体,容纳所述电极组件并且具有在其表面上设置的绝缘层以绝缘所述盒体并防止短路和漏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再充电电池和其制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和其制造方法。更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具有改进结构的电池盒的可再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可再充电电池通常与一次电池的区别在于其能够反复地被充电和放电。具有低容量的可再充电电池包含单元电池,其被用于例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和便携式摄像机等的小型便携电子装置上。而另一方面,具有高容量的可再充电电池包括作为包装的多个单元电池并且一般被用于作为驱动混合电力车辆的马达等的电力源。所述可再充电电池主要形成为圆筒或多棱柱形状。而且,所述可再充电电池被串联以形成具有高容量的可再充电电池模块,其可以用于驱动要求大的电功率的电力交通工具的马达。所述可再充电电池模块一般包括多个可再充电电池(此后为了方便起见被叫作单元电池)。所述单元电池各自包括电极组件,该组件包括正和负电极及插入在它们之间的分隔件;盒体,其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空间;盖组件,其与所述盒体结合并密封所述盒体,以及通过所述盖组件伸出的并且与所述电极组件的正和负电极电连接的正和负端子。每个单元电池,其通常形成为多棱柱形状,通过使用将一个单元电池的正端子电连接到相邻的单元电池的负端子上的螺帽而与其它的单元电池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可再充电电池模块。每个单元电池一般在其反复被充电和放电时会产生大量的热。因此,可再充电电池模块包括几个或几十个单元电池应能够轻松地消散有所述这些单元电池产生的热量。可再充电电池模块的热消散特性对电池的性能具有关键的影响。当电池模块不能适当地消散热量时,由单元电池产生的热量使电池内部-->的温度增加,导致电池性能的下降。特别是当所述可再充电电池模块用作大容量的可再充电电池,用于驱动例如在电吸尘器、电单车或电力车辆(电力交通工具或混合电力交通工具)中的电动机时,其在高电流状态下进行充电和放电并且相应地产生更多的热量。该热量通过内部反应明显地增加了电池内部的温度并且对电池特性具有不好的影响,降低电池的性能。因此,在制造大容量电池中电池模块的热量消散特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所述盒体由能够有效地消散由单元电池产生的热量的金属形成,并且所述金属应该具有良好的电传导性及热传导性。而且,单元隔离板被安装在每个单元电池之间形成流动通道,在其中可以使致冷剂流过。所述电池模块通过一个螺帽将从每个串联设置的单元电池中伸出的负和正端子串接而形成。在此,当导体穿过中间的单元隔离板而使彼此相邻的所述盒体电连接时,所述电池模块可能会短路。而且,当所述单元电池具有电解液泄漏的问题时,其可能电连接邻近的各单元电池,所述各单元电池不能正常地工作。此外,当在其内部表面与电极组件电连接的所述盒体不被连接到相邻的单元电池的端子上而是被连接到其它部分上时,例如被连接到盒体上时,会产生另一个漏电的问题,导致所述单元电池的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盒体的结构致力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结构安全性和可靠性优点的可再充电电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其包括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包括正和负电极以及插入它们之间的分隔件;及盒体,其适合于容纳所述电极组件并且具有设置在其表面的氧化膜绝缘层及在所述氧化膜绝缘层上的有机材料层或无机材料层。所述氧化膜绝缘层优选地包括阳极氧化膜绝缘层。所述阳极氧化膜绝缘层优选地具有30到100μm的厚度范围。所述阳极氧化膜绝缘层优选地包括氧化铝。所述氧化膜绝缘层优选地设置在所述盒体的外表面上。-->所述可再充电电池优选地适合于驱动马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其包括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包括正和负电极以及插入它们之间的分隔件;及盒体,其适合于容纳所述电极组件并且具有设置在其表面的氧化膜绝缘层。所述氧化膜绝缘层优选地包括阳极氧化膜绝缘层。所述阳极氧化膜绝缘层优选地具有30到100μm的厚度范围。所述阳极氧化膜绝缘层优选地包括氧化铝。所述氧化膜剂绝缘层优选地设置在所述盒体的外表面上。所述可再充电电池优选地适合于驱动马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再充电电池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叠置正和负电极以及设置在它们之间的分隔件以形成一个电极组件、将所述电极组件设置在盒体内;在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盒体上形成绝缘层;并且密封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盒体。形成所述绝缘层优选地包括阳极化所述盒体以形成阳极氧化膜绝缘层。形成所述绝缘层优选地还包括利用有机材料密封在所述阳极氧化膜绝缘层上的微孔。所述方法优选地还包括形成所述阳极氧化膜绝缘层,使其具有30到100μm的厚度范围。所述方法优选地还包括通过低温硫酸方法形成所述阳极氧化膜绝缘层。附图说明当通过参考下面的详细描述并且结合附图而更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时,本专利技术的更完整的评价及许多随之而来的优点将容易地显现,在附图中类似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分解透视图。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剖视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模块的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再充电电池30的分解透视图,且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所述可再充电电池30的剖视图。参考附图,具有高容量的电池模块的每个单元电池30包括电极组件25,其包括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及放在它们之间的分隔件13;盒体14,-->其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电极组件25的空间及一个在所述盒体14的主体141表面上的绝缘层144;盖板33,其与所述盒体14连接以关闭并密封所述盒体14、及分别电连接到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并且从所述盖板33向外伸出的正端子31和负端子32。所述单元电池30的制造步骤包括:通过叠置所述分隔件13和附着在所述分隔件13两侧的所述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形成所述电极组件25;在所述盒体主体141上形成绝缘层144,并且将所述电极组件25容纳在所述盒体14中并用所述盖板33将所述电极组件密封,所述盖板33包括分别与所述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电连接的电极端子31和32。所述正电极11包括由薄金属箔例如铝箔等形成的正集电器,及覆盖在至少其一侧上的正电活性材料。所述正电活性材料主要包括锂基氧化物。另一方面,所述负电极12包括由薄金属箔例如铜箔等形成的负集电器,及覆盖在至少其一侧上的负电活性材料。所述负电活性材料主要包括碳材料。而且,所述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都包括利用活性材料覆盖所述集电器而形成的覆盖区域和所述集电器上未被所述活性材料覆盖的未覆盖区域11a和12a。当它们被应用于高功率可再充电电池时,所述未覆盖区域11a和12a在长度方向上被形成在所述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的相对侧。所述分隔件13为插入在所述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之间的绝缘体,并且它们被叠置并且螺旋缠绕在一起以形成所述果冻卷形状的电极组件25。所述电极组件25可以被压平到足够被容纳在多棱柱盒体14中。所述盒体主体141由例如铝、铝合金、及镀镍钢等导电金属形成,并且被成形为四边形棱柱或其它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电极组件25的空间的形状。所述铝合金可以通过将铝与例如铬(Cr)、镁(Mg)、钛(Ti)、铜(Cu)、铁(Fe)、锰(Mn)、硅(Si)、或锌(Zn)进行合金而获得,但是并不限于此。所述铝合金也可以包括A130、A150、A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包括正和负电极及插在它们之间的分隔件;及盒体,适合于容纳所述电极组件并且具有在其表面上设置的氧化膜绝缘层及设置在所述氧化膜绝缘层上的有机材料层或无机材料层。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5-3-21 23207/051.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包括正和负电极及插在它们之间的分隔件;及盒体,适合于容纳所述电极组件并且具有在其表面上设置的氧化膜绝缘层及设置在所述氧化膜绝缘层上的有机材料层或无机材料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氧化膜绝缘层包括阳极氧化膜绝缘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阳极氧化膜绝缘层具有30到100μm的厚度范围。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阳极氧化膜绝缘层包括氧化铝。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氧化膜绝缘层被设置在所述盒体的外部表面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可再充电电池适合于驱动马达。7.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包括正和负电极及插在它们之间的分隔件;及盒体,适合于容纳所述电极组件并且具有在其表面上设置的氧化膜绝缘层。8.如权利要求7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氧化膜绝缘层包括阳极氧化膜。9.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泰容金载炅崔水石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