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溶媒回收及气体再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7095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溶媒回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式溶媒回收及气体再循环装置。其将生产中使用的有机溶剂进行回收再利用,节能减排。包括缓冲罐一;缓冲罐一的气相出口与一真空压缩机相连,缓冲罐一的溶媒入口与一液环真空泵相连,缓冲罐一的液相出口与换热器二的热进口连接;真空压缩机的气相出口与一气液分离罐相连,真空压缩机的液相入口和一换热器一相连;气液分离罐与一冷凝器的热入口相连,气液分离罐与换热器一的热入口相连;冷凝器的热出口与一回收罐相连;该回收罐的气相出口与一膜组件相连,膜组件的气相出口与缓冲罐二相连;膜组件的溶媒出口与液环真空泵的气相入口相连,液环真空泵的液相入口与换热器二的热出口连接。连接。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式溶媒回收及气体再循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溶媒回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式溶媒回收及气体再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有机溶剂是在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按照其化学结构可以区分为芳香烃类有机溶剂,其中,以苯、甲苯、二甲苯最具代表性,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印刷、炼焦、油漆涂料、制鞋等行业。脂肪烃类溶剂以正己烷最具代表性,属于低毒类神经毒物,可引起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损伤,在化工、电子、制鞋、皮革等行业频频导致职业危害。醇类溶剂在化工生产中应用广泛,以甲醇最为常见,是有机化工的基础原料和优质燃料,用于制造甲醛、醋酸、氯甲烷、甲氨、硫酸二甲酯等多种有机产品,也是农药、医药的重要原料之一。甲醇具有较强的毒性,对神经系统影响最大,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摄入都产生毒性反应,还能损害人的视力。
[0003]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使有机溶剂自然挥发,直接向大气排放,这样,一方面VOCs气体(指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给环境造成负担,另一方面,有机溶剂得不到回收,增加产品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集成式溶媒回收及气体再循环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缓冲罐一;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一的进口接气源,缓冲罐一的气相出口与一真空压缩机的气相入口相连,缓冲罐一的溶媒入口与一液环真空泵的气相出口相连,缓冲罐一的液相出口与换热器二的热进口连接。
[0006]所述真空压缩机的气相出口与一气液分离罐的气相入口相连,所述真空压缩机的液相入口和一换热器一的热出口相连。
[0007]所述气液分离罐的气相出口与一冷凝器的热入口相连,所述气液分离罐的液相出口与所述换热器一的热入口相连。
[0008]所述冷凝器的热出口与一回收罐的气相入口相连;该回收罐的气相出口与一膜组件的气相入口相连,膜组件的气相出口与缓冲罐二的气相入口相连,缓冲罐二的出口与外部气体循环管道相连。
[0009]所述膜组件的溶媒出口与所述液环真空泵的气相入口相连,液环真空泵的液相入口与所述换热器二的热出口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罐一的进口与外部气体总管相连。
[0011]进一步地,所述膜组件采用二级串联布置,包括第一膜组件及第二膜组件;第一组膜组件与第二组膜组件之间通过管道相连。
[0012]进一步地,所述真空压缩机采用气液分离罐中的溶媒,再经过换热器一后作为工作液。
[0013]进一步地,所述液环真空泵采用缓冲罐一中的溶媒,再经过换热器二后作为工作液。
[0014]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罐一、气液分离罐、回收罐、缓冲罐二均安装有液位计及阀门组件。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将生产中使用的有机溶剂进行回收再利用,同时对气体进行净化,减少VOCs排放,实现气体再循环,节能减排。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以下内容的表述。
[0018]图1是具体实施例1集成式溶媒回收及气体再循环装置的系统图。
[0019]图中,1为缓冲罐一、2为真空压缩机、3为气液分离罐、4为换热器一、5为冷凝器、6为回收罐、7为膜组件、8为缓冲罐二、9为液环真空泵、10为换热器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所示,具体实施例1包括缓冲罐一1、真空压缩机2、气液分离罐3、换热器一4、冷凝器5、回收罐6、膜组件7、缓冲罐二8、液环真空泵9、换热器二10。所述缓冲罐一1的进口与外部气体总管连接,所述缓冲罐一1的气相出口与所述真空压缩机2的气相入口连接,所述缓冲罐一1的溶媒入口与液环真空泵9的气相出口连接,所述缓冲罐一1的液相出口与换热器二10的热进口连接,所述真空压缩机2的气相出口与气液分离罐3的气相入口连接,所述真空压缩机2的液相入口和换热器一4的热出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罐3的气相出口与冷凝器5的热入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罐3的液相出口与换热器一4的热入口连接,所述冷凝器5的热出口与回收罐6的气相入口连接,所述回收罐6的气相出口与膜组件7的气相入口连接,所述膜组件7的气相出口与缓冲罐二8的气相入口连接,所述缓冲罐二8的出口与外部气体循环管道连接,所述膜组件7的溶媒出口和液环真空泵9的气相入口连接,所述液环真空泵9的液相入口与换热器二10的热出口连接。
[0021]所述设备采用集成式,模块化布置。所述膜组件7采用二级串联布置。第一组膜组件与第二组膜组件之间利用管道连接。所述真空压缩机2采用气液分离罐3中的溶媒经过换热器一4做工作液。所述液环真空泵9采用缓冲罐一1中的溶媒经过换热器二10做工作液。所述缓冲罐一1、气液分离罐3、回收罐6、缓冲罐二8上面安装液位计及阀门组件。
[0022]具体地,各部分工作原理为:所述缓冲罐一用于保证气体进入装置之前保持压力恒定。
[0023]所述真空压缩机采用气液分离罐中的溶媒做工作液,工作液经过换热器一冷却,利用冷冻水做冷媒,将真空压缩机的工作液温度降低,保证真空压缩机的正常运行。
[0024]所述气体经过真空压缩机进入气液分离罐内,使气体部分液化,达到气液分离的效果。
[0025]所述气体通过冷凝器,使气体进一步冷凝液化,液化后的气体进入回收罐。
[0026]所述膜组件采用二级串联布置。利用膜组件吸附有机溶剂,气体通过膜组件进入缓冲罐。膜组件吸附的有机溶剂利用液环真空泵抽出至缓冲罐,循环再利用。
[0027]所述二级膜组件通过液环真空泵将溶剂抽出至缓冲罐一再循环,气体进入缓冲罐二循环再利用。
[0028]所述液环真空泵采用缓冲罐一中的溶媒做工作液,工作液经过换热器二冷却,利用冷冻水做冷媒,将液环真空泵的工作液温度降低,保证液环真空泵的正常运行。
[0029]所述缓冲罐一、气液分离罐、回收罐、缓冲罐二上面安装液位计及阀门组件。利用液位计控制阀门组件,实现溶剂排放的自动控制。
[0030]工作流程:本装置采用模块化集成式布置,不受安装条件限制,节约占地面积,工作流程为含溶媒的气体通过外部管道进入缓冲罐一,一部分气相在缓冲罐一内液化,液体经过换热器二冷却后,作为液环真空泵的工作液使用。气体通过真空压缩机的加压后进入气液分离罐,在气液分离罐中,溶媒液化,经过换热器一冷却后,作为真空压缩机的工作液使用,气体经气液分离罐的气相出口进入冷凝器,溶媒经过冷凝器后液化进入回收罐,气体经回收罐的出口进入二级膜组件,气体中的溶媒被膜组件吸收,气体进入缓冲罐二稳压,再与外部管道连接,循环使用。利用液环真空泵对膜组件抽真空,将吸附在膜组件上面的溶媒抽出至缓冲罐一后循环使用。
[0031]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技术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受限于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溶媒回收及气体再循环装置,包括缓冲罐一;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一的进口接气源,缓冲罐一的气相出口与一真空压缩机的气相入口相连,缓冲罐一的溶媒入口与一液环真空泵的气相出口相连,缓冲罐一的液相出口与换热器二的热进口连接;所述真空压缩机的气相出口与一气液分离罐的气相入口相连,所述真空压缩机的液相入口和一换热器一的热出口相连;所述气液分离罐的气相出口与一冷凝器的热入口相连,所述气液分离罐的液相出口与所述换热器一的热入口相连;所述冷凝器的热出口与一回收罐的气相入口相连;该回收罐的气相出口与一膜组件的气相入口相连,膜组件的气相出口与缓冲罐二的气相入口相连,缓冲罐二的出口与外部气体循环管道相连;所述膜组件的溶媒出口与所述液环真空泵的气相入口相连,液环真空泵的液相入口与所述换热器二的热出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溶媒回收及气体再循环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剑李家新吴哲崔洋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英沃尔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