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线目标板的转移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7005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天线目标板的转移机构,包括两组锥齿轮、电机、伸缩杆和夹持板。电机固定连接有转向板,转向板另一端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内设有导向板,导向板另一端连接第三锥齿轮外侧壁,第一锥齿轮外侧壁连接于转向板,第四锥齿轮外侧壁设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一端连接于导向板,另一端连接有支撑板,第三锥齿轮内侧壁设有第一支撑柱,支撑柱另一端贯穿支撑板后连接夹持板,第二锥齿轮内侧壁设有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连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另一端连接于转向板;夹持板用于转移天线目标板。可以将目标板移动至喷砂设备预设位置,且目标板在整个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状态,转移过程也十分平稳。转移过程也十分平稳。转移过程也十分平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天线目标板的转移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雷达天线
,尤其涉及一种天线目标板的转移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加工天线目标板时,一般的流程包括目标板增益补偿、减铜、沉铜、曝光、电镀、蚀刻处理等,为了加工出天线锐利度<20μm的目标板,需要在增益补偿后,给目标板进行喷砂处理,而将目标板从一个地方转移至喷砂设备中,需要一种转移机构来确保天线目标板被放置于预设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天线目标板的转移机构,目标板经过增益补偿后,利用转移机构可以将目标板移动至喷砂设备预设位置,且目标板在整个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状态,转移过程也十分平稳。
[0004]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方案:
[0005]一种天线目标板的转移机构,包括两组锥齿轮、电机、伸缩杆和夹持板。
[0006]第一组锥齿轮包括啮合配合的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第二组锥齿轮包括啮合配合的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
[0007]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向板,转向板另一端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内设有导向板,导向板另一端连接第三锥齿轮外侧壁,且第三锥齿轮与导向板转动配合,第一锥齿轮外侧壁连接于转向板,第一锥齿轮与转向板转动配合,第四锥齿轮外侧壁设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一端连接于导向板,另一端垂直连接有支撑板,第三锥齿轮内侧壁设有第一支撑柱,支撑柱另一端贯穿支撑板后连接夹持板,支撑柱与支撑板转动配合,第二锥齿轮内侧壁设有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垂直连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另一端连接于转向板;
[0008]伸缩杆设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
[0009]夹持板用于转移天线目标板。
[0010]进一步的,两组锥齿轮的位置关系为直线阵列分布。
[0011]进一步的,导向板与导向槽滑动配合。
[0012]进一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的中心处设有导向柱。
[0013]进一步的,夹持板另一端设有卡槽。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两组锥齿轮的啮合配合,利用电机转动转向板,再加上伸缩杆与电机的配合,使夹持板在两个地方之间来回移动,且夹持板始终保持水平状态,整个转移过程十分稳定,保证目标板被转移至指定位置。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实施例的转移机构结构图一;
[0016]图2为实施例的转移机构结构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目标板的转移机构,包括两组锥齿轮21、电机22、伸缩杆23和夹持板24。
[0018]具体的,两组锥齿轮21的位置关系为直线阵列分布,第一组锥齿轮包括啮合配合的第一锥齿轮211和第二锥齿轮212,第二组锥齿轮包括啮合配合的第三锥齿轮213和第四锥齿轮214。
[0019]具体的,电机2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向板221,转向板221另一端设有导向槽222,导向槽222内设有导向板223,导向板223与导向槽222滑动配合,导向板223另一端连接第三锥齿轮213外侧壁,且第三锥齿轮213与导向板223转动配合,第一锥齿轮211外侧壁连接于转向板221,第一锥齿轮211与转向板221转动配合,第四锥齿轮214外侧壁设有第一连杆251,第一连杆251一端连接于导向板223,另一端垂直连接有支撑板252,第三锥齿轮213内侧壁设有第一支撑柱253,支撑柱253另一端贯穿支撑板252后连接夹持板24,支撑柱253与支撑板252转动配合,第二锥齿轮212内侧壁设有第二支撑柱254,第二支撑柱254垂直连接有第二连杆255,第二连杆255另一端连接于转向板221,
[0020]具体的,第一连杆251和第二连杆255之间的中心处设有导向柱231,伸缩杆23也设于第一连杆251和第二连杆255之间,伸缩杆23的动力源可以是气缸、油缸等。
[0021]具体的,夹持板24用于转移天线目标板,将天线目标板放置于预设位置。
[0022]优选的,如图2所示,为了提高天线目标板在转移过程中的稳定性,夹持板24另一端设有卡槽241。
[0023]本实施例使用时,起初,导向柱231、伸缩杆23均处于竖直状态,夹持板24处于水平状态;利用电机22逆时针转动转向板221,使夹持板24往输送板31方向移动,此时,第一锥齿轮211固定不动,第二锥齿轮212围绕第一锥齿轮211逆时针转动,第四锥齿轮214围绕第三锥齿轮213逆时针转动,导向板223在导向槽222内滑动,第三锥齿轮213顶部始终位于顶部,夹持板24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当夹持板24达到预设位置,电机22逆时针转动的同时,伸缩杆23相应的伸长,使夹持板24竖直向下移动,直到导向柱231、伸缩杆23均处于水平状态;然后电机22停止转动,伸缩杆23缩短,使夹持板24脱离天线目标板;最后电机22顺时针转动,目标板转移机构回到初始状态;整个转移过程十分稳定,保证目标板被转移至指定位置。
[0024]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并不表示是唯一的或是限制本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情况下,对本技术进行的各种改变或同等替换,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线目标板的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锥齿轮(21)、电机(22)、伸缩杆(23)和夹持板(24);第一组锥齿轮包括啮合配合的第一锥齿轮(211)和第二锥齿轮(212),第二组锥齿轮包括啮合配合的第三锥齿轮(213)和第四锥齿轮(214);电机(2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向板(221),转向板(221)另一端设有导向槽(222),导向槽(222)内设有导向板(223),导向板(223)另一端连接第三锥齿轮(213)外侧壁,且第三锥齿轮(213)与导向板(223)转动配合,第一锥齿轮(211)外侧壁连接于转向板(221),第一锥齿轮(211)与转向板(221)转动配合,第四锥齿轮(214)外侧壁设有第一连杆(251),第一连杆(251)一端连接于导向板(223),另一端垂直连接有支撑板(252),第三锥齿轮(213)内侧壁设有第一支撑柱(253),第一支撑柱(2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仁军李清华林涛胡志强牟玉贵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