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射频放大的RFLDMOS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6896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射频放大的RFLDMOS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所述RFLDMOS器件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衬底和外延层,所述外延层内分布有沟道区、漂移区和阱区,所述漂移区内形成有漏区,所述阱区内形成有源区和掺杂区,所述沟道区还分别与所述阱区、漂移区电性接触或电性结合,所述源区还与所述掺杂区电性接触或电性结合;以及,源极、栅极和漏极,所述栅极对应设置在所述沟道区的上方,所述源极与所述源区电连接,所述漏极与所述漏区电连接,所述源极还经一导电通道与所述衬底连接;所述衬底、外延层、阱区和掺杂区均为第一掺杂类型,所述沟道区、漂移区、源区、漏区均为第二掺杂类型。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RFLDMOS器件,有效抑制了沟道热载流子注入效应,提升了电流密度。提升了电流密度。提升了电流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射频放大的RFLDMOS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RFLDMOS器件,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射频放大的RFLDMOS器件及其制作方法,属于半导体


技术介绍

[0002]RF LDMOS是为射频功率放大器而设计的N型MOSFET器件,具有横向沟道结构,漏极、源极和栅极都在芯片表面,源极一般由体内高杂质浓度通道与衬底底部相连接并接地,在沟道与漏极之间有一个低浓度的N型漂移区,LDMOS采用双扩散技术,在同一光刻窗口相继进行硼磷两次扩散,由两次杂质扩散横向结深之差可精确地决定沟道长度。
[0003]图1为本专利技术人提供的一种现有RFLDMOS器件结构,其中,11为P型重掺杂衬底、12为P型外延层、21为N型漂移区、22为N型重掺杂源区、23为N型重掺杂漏区、25

为P型阱区、26为P型重掺杂区、31为栅氧化层、32为多晶硅栅极、33为金属硅化物层、34为栅极侧壁、35为场板、41为导电通道、42为接触孔金属、51为绝缘介质层、61、62为金属电极;现有RFLDMOS器件采用P型沟道,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射频放大的RFLDMOS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衬底和外延层,所述外延层内分布有沟道区、漂移区和阱区,所述漂移区内形成有漏区,所述阱区内形成有源区和掺杂区,所述沟道区还分别与所述阱区、漂移区电性接触或电性结合,所述源区还与所述掺杂区电性接触或电性结合;以及,源极、栅极和漏极,所述栅极对应设置在所述沟道区的上方,所述源极与所述源区电连接,所述漏极与所述漏区电连接,并且,所述源极还经一导电通道与所述衬底连接;其中,所述衬底、外延层、阱区和掺杂区均为第一掺杂类型,所述沟道区、漂移区、源区、漏区均为第二掺杂类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射频放大的RFLD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掺杂类型为P型,所述第二掺杂类型为N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射频放大的RFLD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延层的厚度为2-20μm;优选的,所述沟道区的长度为0.1-1μm;优选的,所述漂移区的长度为0.1-1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射频放大的RFLD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延层上还设置有栅氧化层,所述栅极设置在所述栅氧化层上;优选的,所述栅氧化层的材质包括二氧化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应用于射频放大的RFLD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延层上还设置有介质层,所述介质层位于所述源极、漏极与栅极之间;优选的,所述导电通道连续贯穿所述介质层、外延层并与所述衬底连接;优选的,所述导电通道包括重掺杂P型或N型深阱、金属通孔、硅片通道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所述介质层的材质包括二氧化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应用于射频放大的RFLDMOS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栅极相匹配的场板结构,所述场板结构对应设置在所述漂移区的上方;优选的,所述场板结构分布在所述介质层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射频放大的RFLDMOS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指定方向依次设置的P型重掺杂衬底、P型外延层、栅氧化层和栅极,所述P型外延层内分布有N型沟道区、N型漂移区和P型阱区,所述N型漂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虎莫海锋岳丹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华太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