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6844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扫描驱动电路(10),包括下拉控制模块(100)、下拉输出模块(200)、上拉控制模块(300)和输出端(Eout),下拉控制模块(100)与下拉输出模块(200)之间具有第一节点(PD)并均与第一节点(PD)电连接,输出端(Eout)用于与发光单元连接;在数据写入阶段和发光阶段均由下拉控制模块(100)控制第一节点(PD)的电位,并由第一节点(PD)的电位来控制下拉输出模块(200)输入至输出端(Eout)的输入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在数据写入阶段和发光阶段均由下拉控制模块来控制,自输出端输出的高电平可以及时控制发光单元发光,进而可以提高发光显示效果。提高发光显示效果。提高发光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扫描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扫描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高清显示屏幕的发展,人们追求更大屏幕,更高的分辨率,更刺激的视觉效果,广视角、高色域、高像素密度显示技术的开发已经成为了行业的趋势。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电致发光)屏幕高对比度、宽视角、高饱和度、低能耗等优势,无疑将其推向显示市场发展前沿。OLED显示驱动技术的像素驱动属于电流型,需要GOA(gate on array,阵列基板行驱动)供给扫描信号,在现有的扫描驱动电路中一般包括上拉控制模块、上拉输出模块、下拉控制模块以及下拉输出模块,在数据写入阶段,下拉控制模块用于控制下拉输出模块输出低电平,在发光阶段,上拉控制模块用于控制上拉输出模块输出高电平并通过该高电平控制发光单元发光,目前的上拉控制模块和下拉控制模块大多是连接在一起,上拉控制模块和下拉控制模块在切换时,下拉控制模块的器件结构拉低上拉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的电平,导致在发光阶段该控制信号控制下拉输出模块输出高电平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扫描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驱动电路包括下拉控制模块、下拉输出模块、上拉控制模块和输出端,所述下拉控制模块与所述上拉控制模块连接,所述下拉控制模块与所述下拉输出模块之间具有第一节点,所述下拉控制模块与所述下拉输出模块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节点,所述输出端用于与发光单元连接,所述下拉输出模块的一端与第一信号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输出端连接;所述扫描驱动电路包括数据写入阶段和发光阶段,所述发光阶段位于所述数据写入阶段之后;在数据写入阶段,所述第一信号端输入低电平,所述下拉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节点为第一电平,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电平控制所述下拉输出模块将所述第一信号端的低电平传输至所述输出端;在发光阶段,所述第一信号端输入高电平,所述下拉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节点为第一电平,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电平控制所述下拉输出模块将所述第一信号端的高电平传输至所述输出端,所述输出端输出的高电平用于控制发光单元发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描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驱动电路还包括初始化阶段和补偿阶段,所述补偿阶段位于所述初始化节点之后,且在所述初始化阶段和所述数据写入阶段之间;在初始化阶段,所述第一信号端输入低电平,所述下拉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节点为第一电平,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电平控制所述下拉输出模块将所述低电平传输至所述输出端;在补偿阶段,所述第一信号端输入高电平,所述下拉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节点为第一电平,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电平控制所述下拉输出模块将所述高电平传输至所述输出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描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驱动电路还包括上拉输出模块,所述上拉控制模块与所述上拉输出模块之间具有第二节点,所述上拉控制模块与所述上拉输出模块均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节点,所述上拉输出模块的一端与第二信号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输出端连接;所述扫描驱动电路还包括发光维持阶段,所述发光维持阶段位于所述发光阶段之后;在发光维持阶段,所述第二信号端输入高电平,所述上拉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二节点为第一电平,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电平控制所述上拉输出模块将所述高电平传输至所述输出端,所述输出端输出的高电平控制发光单元发光。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描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拉控制模块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和第三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第二极与第三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第一极与第四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上拉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五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在数据写入阶段,所述第三信号端输入第一电平,所述第四信号端输入第二电平,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在所述第三信号端的第一电平的控制下导通,所述第一电平通过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输入至第一节点,以使所述第一节点为第一电平,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在所述
第四信号端的第二电平的控制下截止,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电平控制所述下拉输出模块将所述第一信号端的低电平传输至所述输出端;在发光阶段,所述第三信号端输入第二电平,所述第四信号端输入第一电平,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在所述第三信号端的第二电平的控制下截止,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在所述第四信号端的第一电平的控制下导通,所述第四信号端的第一电平通过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输入至第一节点,以使所述第一节点为第一电平,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电平控制所述下拉输出模块将所述第一信号端的高电平传输至所述输出端,所述输出端输出的高电平用于控制发光单元发光。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扫描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拉输出模块包括第四薄膜晶体管,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输出端连接;在数据写入阶段,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电平控制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导通,所述第一信号端的低电平通过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输入至所述输出端;在发光阶段,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电平控制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导通,所述第一信号端的高电平通过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输入至所述输出端,所述输出端输出的高电平用于控制发光单元发光。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扫描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拉控制模块包括第五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第六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信号端连接;在发光维持阶段,所述第六信号端输入第一电平,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导通,所述第二信号端输入的高电平通过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输入至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的高电平控制所述上拉输出模块将所述第二信号端的高电平传输至所述输出端,所述输出端输出的高电平控制发光单元发光。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扫描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拉输出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尉尧颜尧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