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足式救援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灾后救援机器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足救援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灾后救援问题一直是全世界的难题,我国每年在这方面花费巨大,每次都用尽全力去救援灾区受困人员,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其中用于救援的辅助机器人功不可没;然而,在具体的实际救援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技术的救援机器人,往往缺乏承载能力,不能更好的集成多功能模块。
[0003]2、现有技术的救援机器人的电机,设置在主支架上,占据了本就不宽裕的主支架空间。
[0004]3、现有技术的救援机器人缓冲装置,通过弹簧提供缓冲,然而实际机器人工作中,会遇到各种方向碰撞的情况,因此单一方向的弹簧不能提供全方位的缓冲。
[0005]4、现有技术的救援机器人支腿传动机构,设置在机器人的下方,然而这种设置方式限制了支腿的活动行程。
[0006]5、现有技术的救援机器人,通过支杆控制支腿的运动,然而单个支杆的控制范围局限较大。
[0007]6、现有技术的救援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会有牵引绳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足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减震装置、所述腿部、短杆、长杆、竖板、内支撑架、蜗轮、蜗杆、电机、电机支架、外壳、机身、主机架、立柱、上架、延长杆;所述腿部包括三角部、足部、缺口、绳孔;所述减震装置包括下撑杆、上撑杆、下缓冲装置、上缓冲装置;其中所述主机架上设置四根立柱,所述立柱上方支撑有所述上架,四根立柱内部设有所述机身,所述主机架包括长方形框体,所述框体内部固定所述机身,所述框体外部连接四个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连接所述内支撑架,所述内支撑架后侧连接托架,所述托架上方连接所述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上连接所述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连接蜗杆,所述蜗杆驱动所述蜗轮转动,所述蜗轮位于内支撑架内部,所述蜗轮的蜗轮轴连接所述短杆,所述短杆与所述三角部的一角转动连接;所述内支撑架的前侧连接有延长杆,所述延长杆前端连接所述长杆,所述长杆连接所述三角部的另一角;所述三角部与所述足部一体连接,所述腿部前侧设置所述缺口,所述三角部内部设置有所述绳孔;每个外壳内均包括两个所述内支撑架,每个外壳内的两个内支撑架连接成整体架,所述短杆位于内支撑架的外侧且位于内支撑架的中部;每个外壳内还设有所述减震装置,所述主机架外侧连接四个所述竖板,所述竖板外侧分别连接所述上撑杆、下撑杆,所述上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匡增涛,王金行,胡宇雄,周友极,倪菊穗,周昌杰,孙泽文,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