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善元专利>正文

一种灵芝菌GZ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6210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株GZ,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9248。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菌株在食品、保健品和饮料等方面的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灵芝菌株GZ外形美观,子实体商品价值高,丰富了栽培灵芝的种类;其次,该菌株的栽培周期比现有已知灵芝菌株缩短了5~130天,栽培周期大大缩短;此外,该菌株的多糖含量高达1.7%、三萜及甾醇含量高达1.6%,其药用价值高,可用于制备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保健食品或抗肿瘤作用的药物,应用前景十分广泛。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菌株的分子标记,该分子标记对菌株GZ的特异性强,其鉴定结果准确、可靠;且检测方法简单、快速,适于进行实时和现场检测。适于进行实时和现场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灵芝菌GZ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灵芝菌株;还涉及该灵芝菌株的用途。

技术介绍

[0002]灵芝(又称瑞草、神芝、仙草、瑶草、还阳草、林中灵、菌灵芝、万年蕈、灵草、赤芝、丹芝或琼珍等)属于多孔菌科灵芝属(Ganoderma lucidum)。灵芝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如灵芝多糖具有提高免疫力、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衰老及抗肿瘤作用;灵芝中的三萜类化合物能净化血液,保护肝功能;灵芝的多种制剂分别具有镇静、抗惊厥、强心、抗心律失常、降压、镇咳平喘作用;灵芝还具有抗凝血、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过敏作用。此外,灵芝还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长寿的渴望,人们对灵芝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0003]目前,我国市场用于人工栽培的灵芝菌种还比较少,且目前菌种中灵芝子实体中多糖和三萜含量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满足人们药用和保健食品的市场要求。
[0004]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原始森林中具有丰富的野生灵芝菌种资源,对其进行筛选和人工栽培驯化,有望选出新的优良灵芝菌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灵芝菌株。
[0006]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灵芝菌株的用途。
[0007]本专利技术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株GZ,已于2019年4月11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9248。
[0009]上述灵芝菌株GZ,其子实体的菌盖,新鲜时表面黄褐色,光泽明显,具同心环带,边缘钝;孔口表面新鲜时白色,干后浅褐色;菌肉浅褐色,从上至下颜色由浅至深。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灵芝菌株GZ在食品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食品或保健品,所述的食品或保健品中含有上述灵芝菌株GZ或GZ的提取物。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灵芝菌株GZ在饮料中的应用。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饮料,所述的饮料中含有上述灵芝菌株GZ或GZ的提取物。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灵芝菌株GZ在制备提高人体免疫力或抑制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用于鉴定上述灵芝菌株GZ的分子标记,所述的分子标记是指长度为615bp的DNA分子片段;所述的DNA分子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0016]上述分子标记,所述的分子标记的PCR扩增引物由ITS1和ITS4组成;所述的引物序列如下:
[0017]ITS1:5'

TCCGTAGGTGAACCTGCGG

3';
[0018]ITS4:5'

TCCTCCGCTTATTGATATGC

3'。
[0019]上述分子标记在灵芝菌株GZ真实性或侵权鉴定中的应用。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灵芝菌株GZ的鉴定方法,包括以待测灵芝基因组DNA为底物,以ITS1和ITS4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得PCR扩增产物;如果所得PCR扩增产物为615bp的DNA片段,那么该灵芝菌株即为GZ;否则该菌株就不是GZ;其中所述的引物序列如下:
[0021]ITS1:5'

TCCGTAGGTGAACCTGCGG

3';
[0022]ITS4:5'

TCCTCCGCTTATTGATATGC

3'。
[002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灵芝菌株GZ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4](1)母种培养:将灵芝菌株GZ接种于母种培养基上,在22~25℃、空气相对湿度70%、避光条件下培养8~10天,得GZ母种;
[0025](2)原种培养:按照1:35的重量比将步骤(1)中所得的GZ母种接种于原种培养基上,在25℃、空气相对湿度70%,避光条件下培养30天,得GZ原种;
[0026](3)栽培种培养:按照1:35的重量比将步骤(2)中所得的GZ原种接种到栽培种培养料上,在25℃、空气相对湿度70%,避光条件下培养30天,得GZ栽培种;
[0027](4)栽培培养料接种:在无菌环境中,取出菌袋中心的塑料棒,按照1:25~35的重量比将步骤(3)中所得的GZ栽培种接种到栽培培养料中心的棒孔中,再用套环和棉塞封口;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70%,避光条件下培养25~30天,菌丝长满培养料;
[0028](6)覆土栽培:翻土深20cm,翻土后曝晒2天,然后作南北走向、宽1.2~1.5m的畦;并将场地清理干净;菌丝满袋后7天脱去外袋,得菌棒;按照间距5cm,行距10cm,将菌棒横置在栽培畦内;菌棒排列好后覆土,覆土时,将菌棒之间的空隙填满潮湿的细土,表面覆3cm的松土;覆土后喷水使覆土层湿透为止,最后在土面上盖一层细小的枯枝败叶,以便更好的保水保温;
[0029](7)出菇管理和采收:菌棒覆土后,控制温度20~23℃,相对湿度75%条件下13~17天,现蕾;土壤表面形成原基后,土壤含水量保持在45%,棚内温度控制在25~28℃,空气相对湿度80%,空气中CO2浓度1000~2000ppm条件下培养45~50天,得成熟子实体,采收。
[0030]上述栽培方法步骤(1)中所述的母种培养基的组成成分(重量百分比)及其制备方法:将200g马铃薯去皮切成1.5cm左右方块,放入800mL水中,煮沸20min,3层纱布过滤,取浸提液;加入葡萄糖20g、琼脂18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1g、维生素B11g,混匀,用纯净水定容至1000mL,121℃灭菌30min;倒入直径90mm平板;备用。
[0031]上述栽培方法步骤(2)中所述的原种培养基的组成成分(重量百分比)及其制备方法为:按照重量百分比取麦粒80%、棉籽壳10%、玉米粉5%、蔗糖4%、石膏1%,混合均匀,然后按照比例加水,培养基含水量60~65%,搅拌均匀,得原种培养基;装入聚丙烯塑料袋(规格15cm
×
33cm
×
0.005cm),121℃灭菌2小时。
[0032]上述栽培方法步骤(3)或(4)中所述的栽培培养料的组成成分(重量百分比)及其制备方法为:阔叶木屑57%、棉籽壳20%、麦麸20%,蔗糖1%、石膏粉1%、过磷酸钙各1%,混合均匀;再加水,含水量60~65%,搅拌均匀,得栽培培养料;将混匀的栽培栽培料装入聚丙烯塑料袋(规格15cm
×
33cm
×
0.005cm),121℃灭菌2小时。制备步骤(4)中的栽培培养料时在袋口中心插入13cm空心塑料棒,3.5cm套环配套棉塞封口,121℃灭菌2小时备用。
[0033]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个新的灵芝菌株,丰富了人工栽培灵芝的种类。(2)本专利技术灵芝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株GZ,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924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灵芝菌株GZ,其特征在于,所述灵芝菌株GZ的子实体的菌盖,新鲜时表面黄褐色,光泽明显,具同心环带,边缘钝;孔口表面新鲜时白色,干后浅褐色;菌肉浅褐色,从上至下颜色由浅至深。3.权利要求1所述的灵芝菌株GZ在食品或保健品中的应用。4.一种食品或保健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食品或保健品中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灵芝菌株GZ或GZ的提取物。5.权利要求1所述的灵芝菌株GZ在饮料中的应用。6.一种饮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饮料中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灵芝菌株GZ或GZ的提取物。7.权利要求1所述的灵芝菌株GZ在制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杰仲王晓敏杜慕云张邦喜陈旭朱森林杨珍陈波张钦语魏善元唐玲杨仁德
申请(专利权)人:魏善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