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震系统悬挂电梯井道底部支撑的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461748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震系统悬挂电梯井道底部支撑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在转换层施工期间,在筏板基础上对应上部井道墙体位置砌筑砖墙;在墙体两侧填筑细砂层,使其充满整个下部空间,再夯实;铺设井道墙体的浇筑模板,模板的下端置于砌筑砖墙及砌筑砖墙之间的细砂层上;在筏板基础内的侧壁与模板的侧壁之间设置多根钢管支撑;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钢管支撑,取出下部细砂层,凿除砖墙,去除模板,形成隔震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改变常规的支撑方式,使用砖墙加强,细砂填充的方式,即简化了施工,同时又保证了结构质量和施工安全,并且方便了后续的底部支撑拆除,投入小,效果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震系统悬挂电梯井道底部支撑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房屋建筑隔震系统的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隔震系统悬挂电梯井道底部支撑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近些年来国家大力推行建筑减隔震技术,隔震体系在建筑结构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多,特别是9度抗震设防地区,隔震体系已成为建筑设计的首选,其上下隔断的特殊形式也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建筑结构中,对于一些常规结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电梯井道的施工要求尤为突出。为了保证结构抗震效果,电梯井道必须与隔震层下部结构分开,从而形成了其上部与转换层连接而下部悬空的特殊结构,即悬挂式电梯井道。
[0003]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形式,要求电梯井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需拆除底部支撑及侧向支撑,留出一定的位移空间,保证在地震期间电梯井道可随上部结构一同位移,加之井道周围空间较小,工人操作困难,同时整个电梯井道高度普遍超过10米,在井道结构与转换层结构连接之前,其全部荷载全部由下部支撑体系承担,若支撑体系的强度及稳定性不够,小则出现井道下沉、变形等质量问题,大则可能出现坍塌、下陷等安全事故,因此,对于下部支撑体系的要求较高,一方面需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要求其安装和拆除过程尽量简单,方便操作。
[0004]现阶段的常规做法是采用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在井道下部满布支撑架,应操作空间受限,搭设和拆除都较为困难,并且钢管支撑体系受力变形较大,存在较大的质量和安全隐患,劣势突出。因此需要研发出一种隔震系统悬挂电梯井道底部支撑的施工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r/>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隔震系统悬挂电梯井道底部支撑的施工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7]一种隔震系统悬挂电梯井道底部支撑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在转换层施工期间,在筏板基础上对应上部井道墙体位置砌筑砖墙;
[0009]S2、在墙体两侧填筑细砂层,使其充满整个下部空间,再夯实;
[0010]S3、铺设井道墙体的浇筑模板,模板的下端置于砌筑砖墙及砌筑砖墙之间的细砂层上;
[0011]S4、在筏板基础内的侧壁与模板的侧壁之间设置多根钢管支撑;
[0012]S5、浇筑混凝土;
[0013]S6、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钢管支撑,取出下部细砂层,凿除砖墙,去除模板,形成隔震沟。
[0014]优选地,砖墙中心线与井道墙体中心线对齐。
[0015]优选地,细砂层的夯实系数为0.95。
[0016]优选地,模板厚度≥18mm。
[0017]优选地,多根钢管支撑在筏板基础内的侧壁与模板的侧壁之间均匀设置。
[0018]优选地,细砂层压实后的填筑高度=砖墙砌筑高度=井道底部结构

模板厚度。
[0019]优选地,砖墙厚度不得小于井道墙体的井道底部结构的厚度,且≥240mm。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常规的支撑方式,使用砖墙加强,细砂填充的方式,即简化了施工,同时又保证了结构质量和施工安全,并且方便了后续的底部支撑拆除,投入小,效果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支撑体系设置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房屋建筑隔震系统浇筑完毕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

筏板基础、2

砖墙、3

细砂层;4

模板、5

井道底部结构、6

井道墙体、7

钢管支撑、8

隔震沟。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6]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32]如图1所示,一种隔震系统悬挂电梯井道底部支撑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3]S1、在转换层施工期间,在筏板基础1上对应上部井道墙体6位置砌筑砖墙2,砖墙2中心线与井道墙体6中心线对齐;砖墙2厚度不得小于井道墙体6 的井道底部结构5的厚度,且≥240mm;
[0034]S2、在墙体两侧填筑细砂层3,使其充满整个下部空间,再夯实,细砂层3 的夯实系数为0.95;细砂层3压实后的填筑高度=砖墙2砌筑高度=井道底部结构5

模板4厚度;
[0035]S3、铺设井道墙体6的浇筑模板4,模板4的下端置于砌筑砖墙2及砌筑砖墙2之间的细砂层3上,模板4厚度≥18mm;
[0036]S4、在筏板基础1内的侧壁与模板4的侧壁之间设置多根钢管支撑7,多根钢管支撑7在筏板基础1内的侧壁与模板4的侧壁之间均匀设置;
[0037]S5、浇筑混凝土;
[0038]S6、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钢管支撑7,取出下部细砂层3,凿除砖墙2,去除模板4,形成隔震沟8。
[0039]如图2所示,示出了浇筑完毕后的井道墙体6的具体结构。
[004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震系统悬挂电梯井道底部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转换层施工期间,在筏板基础上对应上部井道墙体位置砌筑砖墙;S2、在墙体两侧填筑细砂层,使其充满整个下部空间,再夯实;S3、铺设井道墙体的浇筑模板,模板的下端置于砌筑砖墙及砌筑砖墙之间的细砂层上;S4、在筏板基础内的侧壁与模板的侧壁之间设置多根钢管支撑;S5、浇筑混凝土;S6、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钢管支撑,取出下部细砂层,凿除砖墙,去除模板,形成隔震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震系统悬挂电梯井道底部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砖墙中心线与井道墙体中心线对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震系统悬挂电梯井道底部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飞冯金鹏严嘉耕沈佳威张雪健力云奎邓树密赵启强杨璐铭潘廷柱谢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