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纤维素酶制剂的制备工艺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6157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型纤维素酶制剂的制备工艺及其装置,属于酶制剂领域,所述复合型纤维素酶制剂的制备工艺采用低温纤维素酶、常温纤维素酶、高温纤维素酶、竹梢、氯化钠、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和壳聚糖为原料经伍配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选取低温纤维素酶、常温纤维素酶和高温纤维素酶进行相互配合,使得在竹梢粉发酵阶段,发酵温度能够与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对应,持续高效地促进纤维素分解,提高纤维素酶使用和转化效率,让竹梢粉中的淀粉、脂肪、氨基酸、维生素、有机酸、矿物质及竹多糖、类黄酮等多种生物碱被提取出来,提高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剂的抗自由基、抗氧化、抗疲劳、降血脂、抑菌、增强免疫力等生物学功效。抑菌、增强免疫力等生物学功效。抑菌、增强免疫力等生物学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型纤维素酶制剂的制备工艺及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酶制剂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复合型纤维素酶制剂的制备工艺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纤维素(cellulose)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结构成分,通常与半纤维素、果胶和木质素结合在一起。纤维素酶是能降解纤维素,使之变成纤维寡糖、纤维二糖和葡萄糖的一组酶的总称,纤维素酶常被应用于食品及饲料工业、造纸工业、医药方面、生物能源等行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0003]近十几年来我国的畜牧业发展迅速,我国农业生产也逐渐由以生产粮食为主的传统农业向以畜牧养殖为主的现代农业转变。虽然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但也加剧了人畜争粮问题的严重性,因而开发利用新饲料资源是当今世界饲料发展的趋势之一。竹子中含有丰富的淀粉、脂肪、蜡质、纤维素、糖类、蛋白质和矿物质等化合物,且我国是竹子大国,竹子产量大,拥有悠久的竹材利用历史,但对于竹子侧面向外生长的部分,即竹梢,由于竹梢本身存在复杂而致密的结构,制约了竹梢的应用,故竹梢大多数被丢弃或直接焚烧,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0004]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型纤维素酶制剂的制备工艺,所述制备工艺如下:
[0006]步骤一:按质量份数称取,10

20份低温纤维素酶、10

20份常温纤维素酶、10

20份高温纤维素酶、30

50份竹梢、2

4份氯化钠、0.5

1.5份维生素C、1

3份葡萄糖酸钙和0.5

1.5份壳聚糖,备用;
[0007]步骤二:用粉碎装置将竹梢进行粉碎,过30

50目筛筛选后,经微波处理,即常温下在微波功率为600W、辐照20s的条件下进行预处理;
[0008]步骤三:预处理结束后取出,用清洗器进行清洗后,堆在发酵箱中,再将称取的低温纤维素酶、常温纤维素酶和高温纤维素酶放入发酵箱,混匀并覆盖保温膜进行保温;
[0009]步骤四:发酵结束后,将发酵产物与氯化钠、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和壳聚糖配制成复合型纤维素酶制剂。
[0010]优选地,所述低温纤维素酶由嗜冷菌或耐冷菌产生,常温纤维素酶由常温产酶菌产生,高温纤维素酶由高温产酶菌产生。
[0011]优选地,嗜冷菌或耐冷菌为芽孢杆菌、瘤胃细菌、纤维弧菌、噬纤维菌、担子菌、木霉和青霉中的一种或多种间的组合;
[0012]常温产酶菌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
[0013]高温产酶菌为烟曲霉、拟诺卡氏菌、嗜热梭菌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多
种间的组合。
[0014]本专利技术选取低温纤维素酶、常温纤维素酶和高温纤维素酶进行相互配合,使得在竹梢粉发酵阶段,发酵温度能够与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对应,持续高效地促进纤维素分解,提高纤维素酶使用和转化效率,让竹梢粉中的淀粉、脂肪、氨基酸、维生素、有机酸、矿物质及竹多糖、类黄酮等多种生物碱被提取出来,提高本专利技术制剂的抗自由基、抗氧化、抗疲劳、降血脂、抑菌、增强免疫力等生物学功效。
[0015]本专利技术为竹梢的高价值化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应用方向。
[0016]更优选地,步骤四中还可以加入由紫玉米梗和约书亚树树叶制成的粉末。通过添加由紫玉米梗和约书亚树树叶制成的粉末能够提高本专利技术制剂的硒含量,与饲料配合使用时能够降低空气中氨气浓度,提高饲料转化率。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复合型纤维素酶制剂的制备装置,包括用于切割粉碎竹梢的粉碎装置,用于清洗竹梢粉的清洗器,用于将发酵产物、氯化钠、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和壳聚糖混合均匀的混合装置。
[0018]优选地,所述粉碎装置包括动力机构、内部开设有定位孔的旋转轴、设置在所述旋转轴内部的固定轴、粉碎部和偏心轴,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动力机构输出端连接,所述粉碎部为上、下设置的两层刀片和设置在两层刀片之间的中层锯片,所述中层锯片仅可沿着上、下层刀片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上、下层刀片安装在所述旋转轴上,所述偏心轴安装在所述旋转轴的定位孔中,所述偏心轴远离定位孔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轴连接,所述偏心轴的轴线与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所述固定轴的轴线偏心设置,所述偏心轴外周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远离偏心轴的一端分别与两个中层锯片转动连接。
[0019]优选地,所述中层锯片上还设置有波浪锯纹。
[0020]更优选地,所述粉碎装置还包括定位轴,所述定位轴一端与所述偏心轴远离所述固定轴的一端连接,所述定位轴另一端安装在所述旋转轴的定位孔中,所述定位轴的轴线与所述偏心轴的轴线偏心设置。通过定位轴的设置能够让中层锯片更好的安装在所述偏心轴上,使得中层锯片在旋转切割时更加稳定。
[0021]优选地,所述清洗器包括外壳、转动轴、固定架和筛笼,所述转动轴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固定架安装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固定架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上固设有所述筛笼。所述转动轴与电机输出端连接,电机由控制器进行驱动,使用时将竹梢粉放入筛笼中后,控制器驱动电机工作,电机带动转动轴、固定架和筛笼旋转,确保竹梢粉能够全部进入水中进行清洗,避免了部分竹梢粉浮在水面上导致清洗不彻底的状况,提高了清洗效率。
[0022]优选地,所述筛笼的开口处通过铰链连接。
[0023]优选地,所述外壳上还安装有超声波换能器,所述超声波换能器用于破坏竹梢粉的致密结构。使用时控制超声波换能器产生的超声功率为840W,在竹梢粉进行清洗过程中配合使用超声波,不仅能够让竹梢粉清洗得更彻底,而且竹梢粉先后经微波和超声波处理,破坏竹梢粉的致密结构,有利于低温纤维素酶、常温纤维素酶和高温纤维素酶进入竹梢粉内部,进而提高纤维素降解效率、转化效率及细胞内容物的提取效果。
[0024]优选地,所述筛笼的目数为60

70目。
[0025]本专利技术中的竹梢为竹子侧面向外生长的部分。
[0026]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7]1、本专利技术选取低温纤维素酶、常温纤维素酶和高温纤维素酶进行相互配合,使得在竹梢粉发酵阶段,发酵温度能够与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对应,持续高效地促进纤维素分解,提高纤维素酶使用和转化效率,让竹梢粉中的淀粉、脂肪、氨基酸、维生素、有机酸、矿物质及竹多糖、类黄酮等多种生物碱被提取出来,提高本专利技术制剂的抗自由基、抗氧化、抗疲劳、降血脂、抑菌、增强免疫力等生物学功效。
[0028]2、本专利技术为竹梢的高价值化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应用方向。
[0029]3、在竹梢粉进行清洗过程中配合使用超声波,不仅能够让竹梢粉清洗得更彻底,而且竹梢粉先后经微波和超声波处理,破坏竹梢粉的致密结构,有利于低温纤维素酶、常温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纤维素酶制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工艺如下:步骤一:按质量份数称取,10

20份低温纤维素酶、10

20份常温纤维素酶、10

20份高温纤维素酶、30

50份竹梢、2

4份氯化钠、0.5

1.5份维生素C、1

3份葡萄糖酸钙和0.5

1.5份壳聚糖,备用;步骤二:用粉碎装置将竹梢进行粉碎,过30

50目筛筛选后,经微波处理,即常温下在微波功率为600W、辐照20s的条件下进行预处理;步骤三:预处理结束后取出,用清洗器进行清洗后,堆在发酵箱中,再将称取的低温纤维素酶、常温纤维素酶、高温纤维素酶放入发酵箱,混匀并覆盖保温膜进行保温;步骤四:发酵结束后,将发酵产物与氯化钠、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和壳聚糖配制成复合型纤维素酶制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纤维素酶制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纤维素酶由嗜冷菌或耐冷菌产生,常温纤维素酶由常温产酶菌产生,高温纤维素酶由高温产酶菌产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型纤维素酶制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嗜冷菌或耐冷菌为芽孢杆菌、瘤胃细菌、纤维弧菌、噬纤维菌、担子菌、木霉和青霉中的一种或多种间的组合;常温产酶菌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高温产酶菌为烟曲霉、拟诺卡氏菌、嗜热梭菌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间的组合。4.一种复合型纤维素酶制剂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制备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钦苗吴云建陈俊煌林婉真颜良豪陈添俊郭元东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汇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