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跨度大斜交框架桥下穿铁路车站咽喉区关键技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到大跨度斜交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咽喉区
,尤其涉及大跨度大斜交框架桥下穿铁路车站咽喉区关键技术。
技术介绍
[0002]下穿铁路框架桥为公路市政道路与既有铁路交叉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随着公路市政道路路幅宽度的不断增加,涉及大跨度大斜交框架桥的结构设计日益增多。特别是大斜交角度大跨度的框架桥结构,其在受力力学特性上与常规框架桥结构形式受力力学特性差异较大,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效应,传统的杆系分析计算模型难以准确分析大斜交角度大跨度框架桥的空间特性,按传统杆系分析计算模型计算偏于不安全,现有的大跨度大斜交框架桥下穿铁路咽喉区的结构设计和降道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0003]1、在施工过程中,通过传统的杆系分析计算模型难以准确分析大斜交角度大跨度框架桥的空间特性,按传统杆系分析计算模型计算偏于不安全。
[0004]2、现有的既有铁路线路加固技术条件的限制,下穿框架桥施工期间,仅有12m、16m、24m三种规格的D型便梁可用于加固既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大跨度大斜交框架桥下穿铁路车站咽喉区关键技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工作人员根据设计图纸以及现场施工环境进行施工,先将基坑采用挖掘机进行开挖,并通过人工清底至设计标高,进行施工滑床板混凝土,施作润滑层、隔离层等,然后预制框架桥;步骤2:预制完成后,工作人员在框架桥上采用24mD型便梁用于加固铁路,以满足下穿框架桥的施工要求;步骤3: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在线路加固的D型梁支撑桩对应的顶底板位置进行开孔,桥顶底板开孔位置尽量避开结构钝角应力集中区域,选择结构应力相对较小的位置设置顶底板开孔;步骤4;然后工作人员进行现浇框架桥,在现浇框架涵达到设计强度后,逐线拆除D型梁,逐线补强的施工顺序;步骤5:然后根据铁路线路坡度要求,采用挖除既有正线道床,降低线路标高的技术手段,对咽喉区道岔迁改,保证了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鸣,先正平,赖良俊,辛跃辉,马宇超,李佳松,袁宾,黄金平,何剑,何家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