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西南山区桔梗与湖北贝母套作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6014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西南地区桔梗与湖北贝母套作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种植地种植湖北贝母,在湖北贝母间套作桔梗,湖北贝母生长周期短,当桔梗进入生长期,湖北贝母地上部分已经枯萎,为桔梗腾出了生长空间,提高桔梗质量和产量,同时增加了种湖北贝母时的土地利用率,提高了单位地块的投入产出比。比。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西南山区桔梗与湖北贝母套作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西南山区桔梗与湖北贝母套作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桔梗别名包袱花、铃铛花、僧帽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20~120厘米,通常无毛,偶密被短毛,不分枝,极少上部分枝。叶全部轮生,部分轮生至全部互生,无柄或有极短的柄,叶片卵形,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叶子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暗蓝色或暗紫白色,可作观赏花卉;其根可入药,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脓等作用,中医常用药。
[0003]2019年国家中医药局发布的《贫困地区生态适宜种植中药材推荐目录》,将重庆市巫山县列为桔梗生态适宜种植区域,指导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合理有序发展中药材种植。目前,桔梗在重庆开县、城口、巫山等区县均有零星种植,但是西南地区夏季雨水充沛,西南地区种植桔梗时,都是直接套用北方主产地种植技术,导致西南地区桔梗种植中普遍存在草害严重,以及由于排水不良导致药材根茎腐烂等问题。如何使西南地区实现桔梗的高产,减少杂草的危害,提高桔梗质量及种植户的收益,成为解决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西南山区桔梗与湖北贝母套作的方法,减少桔梗种植期间杂草危害,提高桔梗的产量和质量,增大土地利用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西南地区桔梗与湖北贝母套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在种植地种植湖北贝母,在湖北贝母间套作桔梗
[0008]优选的,所述种植地的海拔高度为1000~1600m。
[0009]优选的,所述湖北贝母间套作桔梗的模式包括若干种植模块,每个种植模块包括湖北贝母种植单元和桔梗种植单元;所述湖北贝母种植单元和桔梗种植单元交替排列,且每个种植模块两侧均为湖北贝母种植单元;
[0010]所述湖北贝母种植单元包括1~4列湖北贝母;所述桔梗种植单元包括1~13列桔梗。
[0011]优选的,所述湖北贝母种植单元中,相邻两列湖北贝母之间的距离为5cm;所述桔梗种植单元中相邻两列桔梗的距离为5cm;相邻湖北贝母列与桔梗列的距离为5cm。
[0012]优选的,所述湖北贝母种植单元中,每列湖北贝母中相邻两株湖北贝母的距离为10cm;所述桔梗种植单元中,每列桔梗中相邻两株湖北贝母的距离为10cm。
[0013]优选的,套作桔梗后,还包括对桔梗施加追肥;所述追肥的施用量为15~20kg/亩。
[0014]优选的,所述追肥包括氮磷钾复合肥。
[0015]优选的,所述套作桔梗的方式包括移栽桔梗种苗;移栽前,对所述桔梗种苗进行杀菌处理。
[0016]优选的,所述移栽前,还包括在套作桔梗的位置上施加有机肥和磷肥;所述有机肥的施用量为1000kg/亩,磷肥的施用量为100~150kg/亩。
[0017]优选的,所述桔梗于次年12月中旬采收。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西南山区桔梗与湖北贝母套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种植地种植湖北贝母,在湖北贝母间套作桔梗。本专利技术在湖北贝母间套作桔梗,湖北贝母出苗早,且出苗后生长快,枝叶繁茂,占据了杂草的生长空间,并且遮光性强,使杂草没有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抑制杂草的生成。并且湖北贝母生长周期短,当桔梗进入生长期,湖北贝母地上部分已经枯萎,为桔梗腾出了生长空间,提高桔梗质量和产量,同时增加了种湖北贝母时的土地利用率,提高了单位地块的投入产出比。
[0019]本专利技术在海拔高度1000~1600m的地区进行套作,并且控制湖北贝母和桔梗的株行距,以及施肥的用量,桔梗产量高,根茎长、分枝少,药材商品性状佳,得到的桔梗中皂苷D的含量高达0.3096~0.3354%,桔梗产量1489.633斤/亩,增加了经济收入。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1]图1~2为种植行内桔梗和湖北贝母套作方式;
[0022]图3为实施例1桔梗根茎生长情况;
[0023]图4为实施例2桔梗根茎生长情况;
[0024]图5为对比例1桔梗根茎生长情况;
[0025]图6为对比例2桔梗根茎生长情况;
[0026]图7为桔梗种苗移栽株距为10cm时桔梗根茎生长情况;
[0027]图8为桔梗种苗移栽株距为8cm时桔梗根茎生长情况;
[0028]图9为桔梗种苗移栽株距为5cm时桔梗根茎生长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西南山区桔梗与湖北贝母套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0]在种植地种植湖北贝母,在湖北贝母间套作桔梗。
[0031]本专利技术优选按照图1设置若干种植模块,每个种植模块包括湖北贝母种植单元和桔梗种植单元;所述湖北贝母种植单元和桔梗种植单元交替排列,且每个种植模块两侧均为湖北贝母种植单元;每个种植模块中可以有多个桔梗种植单元;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可以为1个、2个、3个等任意整数个桔梗种植单元,以湖北贝母种植单元和桔梗种植单元套作,并且合理保证种植密度,充分利用种植模块。
[0032]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湖北贝母种植单元优选包括1~4列湖北贝母,进一步优选为2~4列,更优选为4列;所述桔梗种植单元优选包括1~13列桔梗。本专利技术所述湖北贝母种植单元中,相邻两列湖北贝母之间的距离L1优选为5cm。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桔梗种植单元中桔梗的列数可在1~13范围内任意选取整数,优选种植13列。同一个种植模块中,不同桔梗种植单元内桔梗列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同样的,不同湖北贝母种植单元内湖北贝母列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同一个种植模块中,本专利技术优选不同桔梗种植单元内
桔梗列数相同,不同湖北贝母种植单元内湖北贝母列数相同,使种植密度更为均匀,采光更为合理。本专利技术所述桔梗种植单元中相邻两列桔梗的距离L3优选为5cm。本专利技术所述种植模块中,相邻湖北贝母列与桔梗列的距离L2优选为5cm。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湖北贝母种植单元中,每列湖北贝母中相邻两株湖北贝母的距离优选为10cm;所述桔梗种植单元中,每列桔梗中相邻两株湖北贝母的距离优选为10cm。本专利技术在种植湖北贝母,套作桔梗时,设定湖北贝母和桔梗的株行距均为5cm
×
10cm,保证了湖北贝母和桔梗的合理密植,有利于增加桔梗的产量,防治地上部分草害。本专利技术套作模式容易被药农接受,能够推广应用。
[0033]在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过程中,优选在种植地块上连续开多个厢面,以宽度1m的厢面为一个种植模块,其中任意一行优选按照图2所示种植模式种植,具体的,厢面两侧分别种植4株湖北贝母,湖北贝母之间套作13株桔梗。本专利技术在湖北贝母间套作桔梗,湖北贝母出苗早,且出苗后生长快,枝叶繁茂,占据了杂草的生长空间,并且遮光性强,使杂草没有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抑制杂草的生成。并且湖北贝母生长周期短,当桔梗进入生长期,湖北贝母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西南地区桔梗与湖北贝母套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种植地种植湖北贝母,在湖北贝母间套作桔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地的海拔高度为1000~1600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湖北贝母间套作桔梗的模式包括若干种植模块,每个种植模块包括湖北贝母种植单元和桔梗种植单元;所述湖北贝母种植单元和桔梗种植单元交替排列,且每个种植模块两侧均为湖北贝母种植单元;所述湖北贝母种植单元包括1~4列湖北贝母;所述桔梗种植单元包括1~13列桔梗。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湖北贝母种植单元中,相邻两列湖北贝母之间的距离为5cm;所述桔梗种植单元中相邻两列桔梗的距离为5cm;相邻湖北贝母列与桔梗列的距离为5cm。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钰陈大霞谭均莫让瑜潘媛赵晓郭连安张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