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电力互感器多路自动现场检测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45946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互感器多路自动现场检测系统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被测互感器连接至现场检测终端;识别被测互感器的基本参数;临时搭建电子围栏,无线电子门禁闭合后发送安全信号给现场控制中枢;现场控制中枢解除测试锁定,并发送测试确认指令给电子钥匙;接线员选择同意确认测试后,发送同意信号给现场控制中枢;现场控制中枢发送测试启动指令给现场检测终端;现场检测终端开始测试工作;测试完成后现场控制中枢对测试数据进行智能判断,得出测试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对所有设备进行无线组网,使操作人员在检测过程中绝对保持与测试现场的安全距离;同时,能够实现多台现场检测终端分布式组网、同步作业,大大提升现场检测效率。现场检测效率。现场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物联网的电力互感器多路自动现场检测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互感器多路自动现场检测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针对电力互感器计量/测量/保护绕组的检测,国内以及国外通常使用的仪器包括:电流互感器现场测试仪、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现场测试仪、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现场测试仪、保护用互感器绕组励磁特性分析仪等等。这些仪器不仅采购价格昂贵,而且都是单台仪器对单台被测互感器进行单回路测试。工作人员在现场只能使用某一款仪器,一次接入某一台互感器的某一个绕组,然后在现场测试仪上人工输入互感器铭牌参数,检测完毕以后人工记录检测数据并进行结果判断;接着更换另一个绕组继续检测,如此不断重复进行,一直到完成该区域所有互感器全部绕组的检测。从现场返回公司以后,还需要把当天人工记录的检测结果逐一录入公司计算机数据库系统。
[0003]以一个间隔110KV等级GIS电流互感器为例,每相互感器二次侧一般有5个绕组,包含1个计量绕组、1个测量绕组和3个保护绕组;三相则共计有45个绕组抽头,仅完成计量绕组9个抽头的检测时间就需要45分钟,还需要手工记录检测数据,收工后返回公司还需要手工录入数据到公司计算机系统并出具报告。一个110KV的GIS变电站仅完成互感器计量绕组的检测工作往往需要3

4个工作日。而保护绕组测试则往往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由以上操作流程可知,现场检测工作劳动强度很大但工作效率却很低。
[0004]随着检测时间的延长,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多部门现场交叉作业的风险,以及更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而无法作业造成无效往返。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电网规模也随之扩大,传统检测模式下检测人员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现有的人力物力难以满足设备的工作需求,检测工作急需向智慧化检测转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互感器多路自动现场检测系统及方法。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互感器多路自动现场检测系统,包括现场检测终端,所述现场检测终端设置有用于连接被测互感器的智能接线盒,所述现场检测终端配套有用于识别被测互感器基本参数的参数识别设备,所述现场检测终端配套有用于确认测试的手持式智能解锁电子钥匙,所述现场检测终端配套有用于临时保护测试区域的电子围栏,所述电子围栏配置有无线电子门禁,所述现场检测终端、参数识别设备、手持式智能解锁电子钥匙和无线电子门禁分别通过无线物联网连接至现场控制中枢,所述智能接线盒通过无线物联网连接至现场检测终端或者现场控制中枢。
[0007]优选地,所述现场检测终端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一处理器连接
有用于多相互感器输入的多通道A/D转换器和用于多路输出的D/A转换器,所述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通信连接,所述第二处理器连接有无线通讯模块、显示设备、输入设备、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均连接有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配套有电池。
[0008]优选地,所述电子围栏配置有用于监控测试区域的安全智能摄像头,所述安全智能摄像头通过无线物联网连接至现场控制中枢。
[0009]优选地,所述现场控制中枢配备有具有紧急终止测试权限的超级安全巡视员,所述超级安全巡视员能够查看安全智能摄像头拍摄的图像。
[0010]优选地,所述参数识别设备为铭牌图像识别设备或电子标签读取设备。
[0011]优选地,所述现场检测终端配备有用于出具检测报告的小型激光打印机,所述小型激光打印机通过无线物联网连接至现场控制中枢。
[0012]优选地,所述无线物联网为基于Wi

Fi通讯技术的物联网。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互感器多路自动现场检测方法,采用上述的基于物联网的电力互感器多路自动现场检测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智能接线盒将被测互感器连接至现场检测终端,形成测试区域;通过参数识别设备识别被测互感器的基本参数,并发送参数信号给现场控制中枢;S2.在测试区域的外周搭建临时的电子围栏,闭合电子围栏的无线电子门禁后,无线电子门禁发送安全信号给现场控制中枢;S3.现场控制中枢收到安全信号后,解除测试锁定,并发送测试确认指令给手持式智能解锁电子钥匙;S4.接线员选择同意确认测试后,手持式智能解锁电子钥匙发送同意信号给现场控制中枢;S5.现场控制中枢收到同意信号后,发送测试启动指令给现场检测终端;S6.现场检测终端收到测试启动指令后,开始测试工作;S7.现场检测终端测试完成后,发送测试数据给现场控制中枢;S8.现场控制中枢收到测试数据后,结合被测互感器的基本参数进行智能判断,得出测试结果。
[0014]优选地,在步骤S6中,通过安全智能摄像头监控测试区域,安全智能摄像头发送图像信号给现场控制中枢。
[0015]优选地,在步骤S8中,智能判断的方法如下:将被测互感器的测试数据与基本参数进行比较,若二者的误差值落入预先设定的误差范围内,则测试结果为正常,若二者的误差值超出预先设定的误差范围内,则测试结果为不正常。
[0016]优选地,在步骤S8中,通过现场的小型激光打印机快速出具包含测试结果的检测报告。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无线物联网技术,对检测所要用到的所有设备进行无线组网,使操作人员在检测过程中绝对保持与测试现场的安全距离,从而使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具体通过手持式智能解锁电子钥匙、电子围栏(以及超级安全巡视员和安全智能摄像头)等多重安全保障措施来规避可能的人为疏忽。本专利技术通过无线物联网技术实现作业人员与检测设备的联动安全管控,形成标准化安全作业现场。
同时,本专利技术采用无线物联网和虚拟技术应用的现场检测终端,能够实现多台现场检测终端分布式组网、同步作业,大大提升现场检测效率,可以使现场检测综合效率提升6

8倍。总之,本专利技术在效率、经济、安全、质量等角度都有很大的提升。
[0018]本专利技术既可以适用于全国省市级计量中心现场互感器的计量检定,也可应用于电力安装公司测量级/保护级电力互感器的交接试验,以及变电运维检修公司对电力互感器测量级/保护级互感器的预防性试验。作为绿色能源重要组成部分的电网不断扩容,电力互感器的数量也不断增加,使得本专利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的电力互感器多路自动现场检测系统的场景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现场检测终端的原理框图。
[0021]图中标记:1、现场检测终端;2、智能接线盒;3、手持式智能解锁电子钥匙;4、电子围栏;41、无线电子门禁;5、现场控制中枢;6、安全智能摄像头;7、其他物联网仪器;8、被测互感器;9、超级安全巡视员;11、第一处理器;12、第二处理器;13、多通道A/D转换器;14、D/A转换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互感器多路自动现场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现场检测终端,所述现场检测终端设置有用于连接被测互感器的智能接线盒,所述现场检测终端配套有用于识别被测互感器基本参数的参数识别设备,所述现场检测终端配套有用于确认测试的手持式智能解锁电子钥匙,所述现场检测终端配套有用于临时保护测试区域的电子围栏,所述电子围栏配置有无线电子门禁,所述现场检测终端、参数识别设备、手持式智能解锁电子钥匙和无线电子门禁分别通过无线物联网连接至现场控制中枢,所述智能接线盒通过无线物联网连接至现场检测终端或者现场控制中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电力互感器多路自动现场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现场检测终端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一处理器连接有用于多相互感器输入的多通道A/D转换器和用于多路输出的D/A转换器,所述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通信连接,所述第二处理器连接有无线通讯模块、显示设备、输入设备、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均连接有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配套有电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电力互感器多路自动现场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识别设备为铭牌图像识别设备或电子标签读取设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电力互感器多路自动现场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围栏配置有用于监控测试区域的安全智能摄像头,所述安全智能摄像头通过无线物联网连接至现场控制中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电力互感器多路自动现场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现场控制中枢配备有具有紧急终止测试权限的超级安全巡视员。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电力互感器多路自动现场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现场检测终端配备有用于出具检测报告的小型激光打印机,所述小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彤谢慧勤李弯雷鸣郑欣张琦琳杨薇汪家乐王晓涵付智勇童璐园黄曼丽陆翔杨波吴洁李燕吴雯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武汉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