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压溃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586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4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压溃测试方法,应用于轨道车辆测试技术领域,根据测试台模型和试验车体模型的预设接触位置,在准静态条件下对试验车体模型施加偏载工况的车辆压溃动态加载力;计算测试台模型的各接触面与试验车体模型的各接触面、及测试台模型的结构各部件支撑点与试验车体模型的各接触点之间接触力;根据计算出的各接触力,确定台架模型的位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车辆压溃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轨道车辆测试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压溃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压力的增大,轨道列车由于具有运载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环保、节能等特点,在各城市得到大力发展,也由此对轨道列车的运行安全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列车本体作为车辆设备及运营载荷的主要承载部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及抗压能力,有必要深入开展轨道车辆强度、及准静态测试技术基础研究,为试验测试技术升级提供理论及试验支撑,本申请搭建轨道车辆准静态压溃测试平台,进而对车辆进行压溃试验,在压溃试验台建设之前,需要提前应用仿真技术验证所设计的加载架的受力状态及动态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压溃测试方法,通过构建轨道车辆准静态压溃测试平台,在保证测试台模型和试验车体模型合理装配的情况下,满足3000kN的测力要求,实现在准静态条件下,对试验车体施加动态加载力进行压溃测试。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压溃测试方法,包括:
[0005]构建测试台

试验车体有限元模型,所述测试台

试验车体有限元模型包含测试台模型和试验车体模型;
[0006]根据所述测试台模型和所述试验车体模型的预设接触位置,在准静态条件下对所述试验车体模型施加偏载工况的车辆压溃动态加载力;
[0007]在施加车辆压溃动态加载力的情况下,计算所述测试台模型的各接触面与所述试验车体模型的各接触面、以及所述测试台模型的结构各部件支撑点与所述试验车体模型的各接触点之间接触力;
[0008]根据计算出的各接触力,确定所述测试台架模型的位移

时间曲线,所述测试台模型的结构各部件支撑点与所述试验车体模型各接触点位置的测力结果、以及所述试验车体模型的工况变形参数;
[0009]根据所述台架模型的位移

时间曲线、各接触点位置的测力结果、所述试验车体模型的工况变形参数,计算在施加车辆压溃动态加载力后所述测试台

试验车体有限元模型结构各部件压溃强度。
[0010]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构建测试台

试验车体有限元模型,所述测试台

试验车体有限元模型包含测试台模型和试验车体模型,包括:
[0011]根据测试台实际尺寸和测试台的结构各部件参数,建立测试台模型,其中,测试台的结构各部件参数包含离散梁参数、刚性架体参数、油压缸安装板参数、及支脚底板参数;
[0012]根据试验车体的实际尺寸和试验车体的框架结构参数,建立试验车体模型,其中,试验车体的框架结构参数包含:横梁参数、端部支脚参数、侧保护机构参数、测力机构参数、加载板参数、支撑板参数,其中,所述测力机构参数、所述加载板参数、所述支撑板参数为刚体;
[0013]根据所述测试台模型的结构各部件参数与所述试验车体模型的结构各部件参数之间相互耦合作用,构建测试台

试验车体有限元模型。
[0014]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根据所述测试台模型和所述试验车体模型的预设接触位置,在准静态条件下对所述试验车体模型施加偏载工况的车辆压溃动态加载力,包括:
[0015]通过刚性体杆系结构及安装板和加载板的连接关系,对所述测试台模型模拟加载结构的垂直方向接触位置;
[0016]通过刚性体杆系结构相对于滑块机构的水平运动,对所述试验车体模型模拟水平方向接触位置;
[0017]针对预设好的所述垂直方向接触位置和所述水平方向接触位置,在准静态条件下对所述试验车体模型施加偏载工况的车辆压溃动态加载力。
[0018]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在施加车辆压溃动态加载力的情况下,计算所述测试台模型的各接触面与所述试验车体模型的各接触面、以及所述测试台模型的结构各部件支撑点与所述试验车体模型的各接触点之间接触力,包括:
[0019]在施加车辆压溃动态加载力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测试台模型接触面与相邻各部件之间的预设接触位置,计算根据所述测试台模型接触面与相邻各部件结构之间的接触面之间的接触力;
[0020]在施加车辆压溃动态加载力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测试台模型的各支撑点与所述试验车体模型的各支撑点之间的接触点,计算所述测试台模型的结构各部件支撑点与所述试验车体模型的框架结构接触点之间的接触力,接触力包含:结构应变接触力、加载位置接触力、约束位置接触力;
[0021]在施加车辆压溃动态加载力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试验车体模型施加偏载工况的车辆压溃动态加载力,计算所述试验车体模型大变形区域的自接触。
[0022]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根据计算出的各接触力,确定所述测试台架模型的位移

时间曲线,所述测试台模型的结构各部件支撑点与所述试验车体模型接触点位置的测力结果、以及所述试验车体模型的工况变形参数,包括:
[0023]根据所述测试台模型接触面与相邻各部件结构之间的接触面之间的接触力,确定所述测试台架模型的位移

时间曲线;所述接触力包含:、结构应变接触力、加载位置接触力、约束位置接触力;
[0024]根据所述测试台模型的结构各部件支撑点与所述试验车体模型框架结构接触点之间的接触力,确定所述测试台模型各部件结构支撑点与所述试验车体模型接触点位置的测力结果;
[0025]根据所述试验车体模型大变形区域的自接触,确定所述试验车体模型的工况变形
参数。
[0026]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根据所述台架模型的位移

时间曲线、各接触点位置的测力结果、所述试验车体模型的工况变形参数,计算在施加车辆压溃动态加载力后所述测试台

试验车体有限元模型结构各部件压溃强度,包括:
[0027]根据所述测试台模型位移

时间曲线、所述测试台模型的结构各部件支撑点与所述试验车体模型接触点位置的测力结果、所述试验车体模型的工况变形参数,确定在施加车辆压溃动态加载力后的计算文件;
[0028]根据所述计算文件的求解控制卡片参数,确定在施加车辆压溃动态加载力后所述测试台

试验车体有限元模型的结构各部件压溃强度参数,所述强度参数包含结构应力参数、结构应变参数、加载位置参数、约束位置参数;
[0029]运用Hy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压溃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构建测试台

试验车体有限元模型,所述测试台

试验车体有限元模型包含测试台模型和试验车体模型;根据所述测试台模型和所述试验车体模型的预设接触位置,在准静态条件下对所述试验车体模型施加偏载工况的车辆压溃动态加载力;在施加车辆压溃动态加载力的情况下,计算所述测试台模型的各接触面与所述试验车体模型的各接触面、以及所述测试台模型的结构各部件支撑点与所述试验车体模型的各接触点之间接触力;根据计算出的各接触力,确定所述测试台架模型的位移

时间曲线,所述测试台模型的结构各部件支撑点与所述试验车体模型各接触点位置的测力结果、以及所述试验车体模型的工况变形参数;根据所述台架模型的位移

时间曲线、各接触点位置的测力结果、所述试验车体模型的工况变形参数,计算在施加车辆压溃动态加载力后所述测试台

试验车体有限元模型结构各部件压溃强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压溃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测试台

试验车体有限元模型,所述测试台

试验车体有限元模型包含测试台模型和试验车体模型,包括:根据测试台实际尺寸和测试台的结构各部件参数,建立测试台模型,其中,测试台的结构各部件参数包含离散梁参数、刚性架体参数、油压缸安装板参数、及支脚底板参数;根据试验车体的实际尺寸和试验车体的框架结构参数,建立试验车体模型,其中,试验车体的框架结构参数包含:横梁参数、端部支脚参数、侧保护机构参数、测力机构参数、加载板参数、支撑板参数,其中,所述测力机构参数、所述加载板参数、所述支撑板参数为刚体;根据所述测试台模型的结构各部件参数与所述试验车体模型的结构各部件参数之间相互耦合作用,构建测试台

试验车体有限元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压溃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测试台模型和所述试验车体模型的预设接触位置,在准静态条件下对所述试验车体模型施加偏载工况的车辆压溃动态加载力,包括:通过刚性体杆系结构及安装板和加载板的连接关系,对所述测试台模型模拟加载结构的垂直方向接触位置;通过刚性体杆系结构相对于滑块机构的水平运动,对所述试验车体模型模拟水平方向接触位置;针对预设好的所述垂直方向接触位置和所述水平方向接触位置,在准静态条件下对所述试验车体模型施加偏载工况的车辆压溃动态加载力。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压溃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施加车辆压溃动态加载力的情况下,计算所述测试台模型的各接触面与所述试验车体模型的各接触面、以及所述测试台模型的结构各部件支撑点与所述试验车体模型的各接触点之间接触力,包括:在施加车辆压溃动态加载力的情况下,根据测试台模型接触面与相邻各部件之间的预设接触位置,计算根据所述测试台模型接触面与相邻各部件结构之间的接触面之间的接触力;在施加车辆压溃动态加载力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测试台模型的各支撑点与所述试验车
体模型的各支撑点之间的接触点,计算所述测试台模型的结构各部件支撑点与所述试验车体模型的框架结构接触点之间的接触力,接触力包含:结构应变接触力、加载位置接触力、约束位置接触力;在施加车辆压溃动态加载力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试验车体模型施加偏载工况的车辆压溃动态加载力,计算所述试验车体模型大变形区域的自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压溃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计算出的各接触力,确定所述测试台架模型的位移

时间曲线,所述测试台模型的结构各部件支撑点与所述试验车体模型接触点位置的测力结果、以及所述试验车体模型的工况变形参数,包括:根据所述测试台模型接触面与相邻各部件结构之间的接触面之间的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文何君刘万民何熙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