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园区级微网构建的负碳减排机制的评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节能减排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园区级微网构建的负碳减排机制的评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长期以来,能源大量消耗是碳排放量持续上升的根本原因,并且在现今社会不断进步的阶段,人们的电力的需求越发广泛,电力的应用使得化石能源的消耗剧增,近年来,随着能源经济的大力发展,化石能源的开采迎来一次又一次的高峰,接踵而至的是碳排放量的大量增加,对污染环境的治理工作形成了巨大的阻碍,现有的减碳方式一般包括如农林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和直接空气碳捕获与封存等,利用先进的工具与技术,通过对已经排放进入大气的温室气体采取相应手段,从而达到对碳排放的捕获和中和。
[0003]在现阶段社会、政府或企业较多考虑碳的正向排放,一般认为某一企业产生的碳排放可将其定义为碳的正排放,针对清洁能源企业对其产生能量的过程定义为碳的零排放,这也恰恰忽视了辩证法的原理,只将碳的排放局限于排放与不排放二者的考量怪圈之中。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园区级微网构建的负碳减排机制的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园区级微网构建的负碳减排机制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先选定火力发电的源端作为单一火力发电企业的映射,接着通过源端内火力发电企业的发电总量以及煤电占比计算源端的煤电发电总量,再由源端的煤电机组单位供电燃煤消耗转换出源端的煤电发电燃煤消耗量,然后利用煤耗碳排放系数得出源端的实际碳排放量;步骤二:先选定规定区域作为用电负荷端,接着计算火力发电企业每燃烧1Kg标准煤所产生的电能数值,再计算火力发电企业每燃烧1Kg标准煤所输送至用电负荷端的电能数值,然后选取标准煤二氧化碳的排放系数为K,设火力发电电能与碳排放量转换比值为ω,之后根据排放系数和转换比值计算用电负荷端每使用1kW
·
h的电能,火力发电企业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步骤三:设火力发电的源端内清洁能源企业发电量与该清洁能源企业碳减排量之间的折合系数为ω,得该清洁能源企业的碳减排量为L
I
=ωP
I
#其中,P
I
为该清洁能源企业的发电量,对于源端内所有可参加交易的清洁能源企业,其碳减排总量由下式表示其中,设源端内清洁能源企业共有N家,且N={I1,I2,I3,......,I
N
};步骤四:选取用电负荷端以外的规定区域作为园区,且园区内集成有微网单元体并满足园区自身电能供给需求,用园区中电力负荷需求电量除以电网平均线损率,得到园区微网单元体供给整个园区负荷的发电量,将园区微网单元体发电量满足园区供电需求后的额外负荷输出输送至用电负荷端,则额外负荷输出等于用电负荷端得到的总电能减去火力发电企业输送的电能;步骤五:将额外负荷输出电能乘以火力发电电能与碳排放量转换比值ω,得到园区负碳排放的排放量,根据得到的负碳排放的排放量评估负碳减排机制的碳排放量降低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园区级微网构建的负碳减排机制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源端的煤电发电总量计算公式为:P
all
=αP
yall
#其中,P
all
为煤电总装机发电量,P
yall
为源端发电总量,α为源端煤电占比;源端的煤电发电燃煤消耗量计算公式为:T
all
=P
all
P
per
#其中,T
all
为实际入炉的燃煤消耗总量,P
per
为煤电机组单位供电燃煤消耗量;源端的实际碳排放量计算公式为:D
all
=KT
all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钢军,强仁,杨佳轩,武昕,陆俊,苏畅,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