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回焊炉炉温优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炉温曲线优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回焊炉炉温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集成电路板等电子产品生产中,需要将安装有各种电子元件的印刷电路板放置在回焊炉中,通过加热,将电子元件自动焊接到电路板上。回焊炉内部设置若干个小温区及炉前区域和炉后区域,相邻小温区之间存在间隙,每若干个小温区组成一个大温区,从功能上可分成预热区、恒温区、回流区、冷却区等4个大温区。电路板两侧搭在传送带上匀速经过炉前区域进入炉内,依次通过4个大温区进行加热焊接,而后通过炉后区域离开回焊炉。借助温度传感器,可以测得某些位置上焊接区域中心的温度,由此绘成曲线,称为炉温曲线。
[0003]在实际生产中,通过对各温区的设置温度和传送带的过炉速度进行调节,可以控制产品的质量。恰到好处的参数设定,能够显著提高产品的质量。因此,对炉温曲线进行科学的优化与控制,对提高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0004]在工业界,要求在焊接过程中,焊接区域中心的温度超过217℃的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时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回焊炉炉温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炉温曲线模型构建步骤1.1:建立炉内气流的温度分布模型;步骤1.2:计算焊接区域表面温度:l=vt1ꢀꢀꢀꢀꢀꢀꢀꢀꢀꢀꢀꢀꢀꢀꢀꢀꢀꢀꢀꢀꢀꢀꢀꢀꢀꢀꢀꢀꢀꢀꢀꢀꢀꢀꢀꢀꢀꢀꢀꢀꢀꢀꢀꢀ
(4)其中T
surf
(t)表示t时刻电路板的上表面温度,t=t1或t2,T(l)表示回焊炉炉内l位置的温度,v表示电路板在传送带上运动的速度,t1,t2为对流换热过程中的任意两个时刻,其中t1<t2,τ(vt1)为回焊炉炉内l位置的时滞系数,反应该响应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迟滞程度;步骤1.3:计算电路板中心温度步骤2:炉温曲线拟合定义4个大温区的时滞系数有效值为τ
i
,i=1,2,3,4;其中τ1表示预热区的时滞系数有效值,τ2表示恒温区的时滞系数有效值,τ3表示回流区的时滞系数有效值,τ4表示冷却区的时滞系数有效值,从而分别拟合四个τ
i
来确定每个大温区的炉温曲线;步骤3:根据步骤2中获得的预测炉温曲线,优化超过217℃到峰值温度所覆盖的升温区面积;具体是:步骤3.1:构建目标函数minS
阴影
,其中用差分形式下的梯形公式近似表示S
阴影
的面积:其中S
阴影
表示预测炉温曲线超过217℃到峰值温度所覆盖的升温区面积;stΔt表示加热阶段第一个超过217℃的时刻,(end
‑
1)Δt表示加热到最高值时刻的前一个差分时刻;步骤3.2:构建约束条件;步骤3.3:构建电路板中心温度与设定参数的映射关系:步骤3.4:基于变范围蒙特卡罗算法求解最小阴影面积,得到若干初步优化后的参数组;步骤4:利用步骤3得到的参数组和车间温度,构建若干待优化预测炉温曲线;对每一条炉温曲线进行峰值温度对称性优化;步骤4.1:获取与预测炉温曲线对称轴距离相等的两预测炉温值,并求取上述两者的Sum;Sum=Sum1+Sum2ꢀꢀꢀꢀꢀꢀꢀꢀꢀꢀꢀꢀꢀꢀꢀꢀ
(17)
其中midΔt表示中心温度为峰值温度的时刻,stΔt表示炉温曲线上升过程中温度第一次超过217℃的时刻,endΔt表示炉温曲线下降过程中最后一次超过217℃的时刻;(mid+b)Δt表示峰值温度右侧的某一时刻,(mid
‑
b)Δt表示峰值温度左侧的某一时刻,end
‑
mid表示从峰值温度降温至217℃所用的时间,mid
‑
st表示从217℃升温至峰值温度所用的时间;为了使预测炉温曲线在超过217℃时以峰值温度为对称轴的两侧曲线尽可能对称,建立目标函数minMSum;定义曲线对称性衡量指标:步骤4.2:对每个参数组求出MSum,选取使MSum最小的可行解作为最优解,即T
1end
、T
2end,i
、T
3end
、v
end
;步骤5:根据步骤4获得的最优解以及车间温度,结合映射关系(16),得到不同时刻的优化后电路板中心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回焊炉炉温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1具体如下:步骤1.1.1:计算回焊炉内温度T(l,t);已知在稳定状态下回焊炉内炉温不随时间t改变而改变,对一维热传导方程(1)进行二次积分,求得T(l,t)=kl+b;次积分,求得T(l,t)=kl+b;其中l表示回焊炉由进炉口至出炉口路径上的位置坐标,回焊炉进炉口为起点即l=0;a2表示回焊炉的导热系数;T(l,t)表示t时刻回焊炉l位置的温度;b表示常数;k表示系数;当回焊炉整体达到稳定状态时,由于回焊炉内各小温区温度不随时间t改变而改变,故每个位置的温度仅与该位置点在回焊炉中的位置有关,即T(l,t)=T(l),T(l)表示回焊炉整体达到稳定状态时回焊炉l位置的温度;步骤1.1.2:计算在稳定状态下回焊炉内各个位置的气流温度:T(l)=k(l
‑
l
c
)+b
ꢀꢀꢀꢀꢀꢀꢀꢀꢀꢀꢀꢀꢀꢀꢀꢀꢀꢀꢀꢀꢀꢀꢀꢀꢀ
(3)其中l
c
表示l所在小温区或温度过渡区的左端点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回焊炉炉温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3具体如
下:步骤1.3.1:建立差分形式下的热传导模型;电路板上各点的温度分布可看作一维非稳态热传导方程的结果,法线方向的热传导方程为:其中x表示电路板法向量方向上的某一点位置,U(x,t)为t时刻下位置点x的温度;将方程(5)写成差分形式,并加上边界条件,得到如下方程组:其中Δx表示位移步长,Δt表示时间步长;i=0,1,...,m
‑
1,表示总位移步数,D表示电路板焊接区域的厚度;j=0,1,...,n
‑
1,表示总时间步数,L表示回焊炉炉内4个大温区的总长度;U(iΔx,jΔt)表示jΔt时刻焊接区域内部各点的温度分布情况,U(0,jΔt)表示jΔt时刻焊接区域下表面的温度,U(D,jΔt)表示jΔt时刻焊接区域上表面的温度;步骤1.3.2:获取电路板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圣祺,鄢腊梅,郑超,葛云阳,胡维庆,邹浩,袁友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