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车辆转矩变换器一起使用的叶片和弹簧阻尼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5093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21
公开了与车辆转矩变换器一起使用的叶片和弹簧阻尼器设备。公开的车辆转矩变换器包括外壳、外壳中的包括活塞的离合器和可操作地插设在离合器和毂之间的阻尼器组件。阻尼器组件包括叶片阻尼器,其具有叶片和接合叶片的滚轮。滚轮相对于叶片的运动使叶片弯曲和伸直。阻尼器组件还包括连接到叶片阻尼器的弹簧阻尼器。弹簧阻尼器包括第一弹簧阻尼器部分、第二弹簧阻尼器部分,以及第一和第二弹簧阻尼器部分之间的弹簧。第一弹簧阻尼器部分相对于第二弹簧阻尼器部分的运动压缩和解压缩弹簧。叶片阻尼器和弹簧阻尼器一起配置为在离合器被接合时阻尼由外壳接收的扭转振动。接合时阻尼由外壳接收的扭转振动。接合时阻尼由外壳接收的扭转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与车辆转矩变换器一起使用的叶片和弹簧阻尼器设备


[0001]本公开总体上涉及车辆,更特别地,涉及与车辆转矩变换器一起使用的叶片和弹簧阻尼器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一些具有自动变速器功能的机动车辆采用液力联接器,例如插设在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转矩变换器,以便于将转矩从发动机传递到变速器。
[0003]这些转矩变换器可包括扭振阻尼器(例如,调谐弹簧和质量块),其可操作地联接到锁止离合器(lockup clutch)并配置为当转矩变换器锁止机构(例如,锁止离合器)被接合时减少由发动机产生的扭转振动或突然的旋转运动。
[0004]在车辆转矩变换器的锁止操作期间,这种扭转振动阻尼器增加了变速器的部件和/或车辆传动系的其他部件的部件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示例车辆转矩变换器包括外壳、毂、外壳中的包括活塞的离合器和可操作地插设在离合器和毂之间的阻尼器组件。阻尼器组件包括叶片阻尼器,其具有叶片和接合叶片的滚轮。滚轮相对于叶片的运动使叶片弯曲和伸直。阻尼器组件还包括连接到叶片阻尼器的弹簧阻尼器。弹簧阻尼器包括第一弹簧阻尼器部分、第二弹簧阻尼器部分,以及第一和第二弹簧阻尼器部分之间的弹簧。第一弹簧阻尼器部分相对于第二弹簧阻尼器部分的运动压缩和解压缩弹簧。叶片阻尼器和弹簧阻尼器一起配置为在离合器被接合时阻尼由外壳接收的扭转振动。
[0006]上述段落是作为一般性介绍而提供的,并非旨在限制随附权利要求的范围。
附图说明
[0007]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考以下详细描述,将容易地获得对以下详细描述的更完整的理解以及其许多伴随的优点,因为其变得更好理解,其中:
[0008]图1是可以在其中实施本文公开的示例的车辆的示意图;
[0009]图2是可以在其中实施本文公开的示例的车辆转矩变换器的视图;
[0010]图3是图2的车辆转矩变换器沿着线A

A的局部剖视图,并且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教导的其中的示例阻尼器组件;
[0011]图4

7是图3的转矩变换器的局部放大图,并且部分地示出了其中的阻尼器组件;
[0012]图8

10是图2的转矩变换器沿着线A

A的不同的局部截面图,并且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教导的具有不同配置的其中的示例阻尼器组件;
[0013]图11是图10的转矩变换器的放大部分视图并且部分地示出了其中的示例阻尼器组件;
[0014]图12是示例叶片阻尼器的视图,并且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教导的其示例配置;
[0015]图13

18是图2的转矩变换器的示意图,并且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教导的示例阻尼器配置;
[0016]图19图示了示出与示例阻尼器组件的操作相关联的数据的曲线图。
[0017]附图不是按比例绘制的。通常,贯穿附图和随附的书面描述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一些已知的车辆转矩变换器包括已知的弹簧阻尼器,其可操作地联接到转矩变换器外壳中的锁止离合器且配置为当锁止离合器被接合时阻尼由车辆发动机产生的剧烈扭转振动。替代地,一些其他已知的车辆转矩变换器包括已知的叶片阻尼器以替代弹簧阻尼器类似地阻尼这种发动机振动。然而,这种已知的叶片阻尼器可能仅对低发动机转矩施加有效,例如,当车辆发动机输出小于250牛顿米(Nm)的转矩时。此外,因为这些已知的叶片阻尼器中的每一个自身操作(即,没有任何其他阻尼器),这些已知的叶片阻尼器具有相对较厚的叶片(例如,已知的叶片厚度为12毫米(mm)或更大)以解决和/或减少叶片承受的应力。结果,由于相关的制造工艺或技术(例如冲压),这些已知的叶片阻尼器难以和/或生产成本高。
[0019]这些已知的叶片阻尼器通常还包括相对大直径的轴承以充分支撑与相应叶片接合的滚轮。在叶片阻尼器操作期间,叶片在轴承上施加相当大的径向载荷。此外,一些已知的叶片阻尼器包括止动器,该止动器配置为限制滚轮相对于叶片的旋转或角度偏离。在这种已知的叶片阻尼器中,足以停止滚轮和叶片之间的相对旋转的特定转矩(即,止动器转矩)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是未知的并且可能变化。因此,这些已知的叶片阻尼器难以正确地设计。
[0020]公开了与车辆转矩变换器一起使用的叶片和弹簧阻尼器设备。本公开公开的示例提供了用于车辆的转矩变换器和可操作地联接至转矩变换器的阻尼器组件。公开的转矩变换器包括外壳(例如,由盖和叶轮形成)、毂(例如,涡轮毂)和外壳中的具有活塞的离合器(例如,锁止离合器)。公开的阻尼器组件可操作地插设在离合器和毂之间,由此转矩可通过阻尼器组件从活塞传递到毂。活塞位于转矩变换器的盖附近且配置为将转矩(例如,发动机转矩)从盖传递到阻尼器组件,例如,通过接合盖。公开的阻尼器组件包括叶片阻尼器和至少一个弹簧阻尼器,它们可操作地联接或连接在一起(例如,串联或并联),这将在下面结合图1

19更详细地讨论。
[0021]特别地,公开的叶片阻尼器和公开的弹簧阻尼器一起配置为当离合器被至少部分地接合时衰减由外壳接收的扭转振动。以此方式,当在车辆中实施时,所公开的示例向毂提供经调整或调节的发动机转矩,其具有显著减少或消除的扭转振动,这防止车辆的传动系统或传动系部件受到本来是由原始发动机转矩引起的损坏。更具体地,作为将叶片阻尼器和弹簧阻尼器组合在一起的结果,公开的阻尼器组件在高转矩施加期间是有效的,例如,当发动机转矩等于或大于250Nm时。此外,在一些示例中,公开的叶片的尺寸和/或形状设定成为具有相对较小的厚度(例如,小于12mm),同时保持阻尼器组件的性能,否则使用上述已知的转矩变换器或已知的阻尼器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公开的示例促进与叶片相关联的制造过程和/或降低通常与其相关联的成本。替代地,公开的阻尼器组件在车辆中以不同的方式
实施。例如,阻尼器组件可以替代地可操作联接到飞轮(例如,双质量块飞轮)以类似地阻尼由车辆发动机产生的扭转振动。
[0022]公开的叶片阻尼器包括至少一个叶片和接合叶片的至少一个滚轮。叶片阻尼器还包括支撑滚轮的输入叶片阻尼器部分(例如,比如板的可旋转体)和支撑叶片的输出叶片阻尼器部分(例如,比如毂或板的可旋转体),由此输入叶片阻尼器部分可相对于输出叶片阻尼器部分旋转。特别地,叶片阻尼器配置为,当滚轮弯曲、伸直和/或以其他方式改变叶片的状态时,产生阻尼效应(例如,阻尼转矩)。此外,公开的弹簧阻尼器包括输入弹簧阻尼器部分(例如,比如板的可旋转体)、输出弹簧阻尼器部分(例如,比如板的可旋转体),以及可操作地插设在输入弹簧阻尼器部分和输出弹簧阻尼器部分之间的至少一个弹簧(例如,盘簧)。特别地,弹簧阻尼器配置为当输入和输出弹簧阻尼器部分压缩、解压缩和/或以其他方式改变弹簧的状态使产生阻尼效应(例如,阻尼转矩)。
[0023]在一些示例中,叶片阻尼器和弹簧阻尼器以并联配置连接在一起,使得阻尼器组件在毂接收发动机转矩之前将发动机转矩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辆转矩变换器,包括:外壳;毂;所述外壳中的包括活塞的离合器;以及阻尼器组件,可操作地插设在所述离合器和所述毂之间,所述阻尼器组件包括:叶片阻尼器,包括:叶片;以及接合所述叶片的滚轮,所述滚轮相对于所述叶片的运动使所述叶片弯曲和伸直;以及连接到所述叶片阻尼器的弹簧阻尼器,包括:第一弹簧阻尼器部分;第二弹簧阻尼器部分;以及所述第一弹簧阻尼器部分和第二弹簧阻尼器部分之间的弹簧,所述第一弹簧阻尼器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弹簧阻尼器部分的运动压缩和解压缩所述弹簧,其中,所述叶片阻尼器和所述弹簧阻尼器一起配置为在所述离合器被接合时阻尼由所述外壳接收的扭转振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转矩变换器,其中,所述叶片阻尼器和所述弹簧阻尼器并联连接在一起。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转矩变换器,其中,所述活塞、所述滚轮和所述第一弹簧阻尼器部分连接在一起,所述叶片连接到所述毂,并且所述第二弹簧阻尼器部分连接到转矩变换器涡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转矩变换器,其中所述滚轮相对于所述转矩变换器的轴线定位在第一半径以提供与所述滚轮相关联的第一节圆直径(PCD),并且所述弹簧邻近所述滚轮,且相对于所述轴线定位在接近所述第一半径的第二半径,以提供与所述弹簧相关联的第二PCD。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转矩变换器,其中,所述第一PCD基本上等于所述第二PCD。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转矩变换器,其中,所述第一PCD和所述第二PCD限定0.6和2之间的比率。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转矩变换器,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经由插设在所述侧板和所述滚轮之间的轴承支撑所述滚轮。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转矩变换器,其中,所述侧板对应于所述第一弹簧阻尼器部分且形成腔,所述弹簧定位在所述腔中。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转矩变换器,其中,所述侧板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毂的凸缘上,以相对于所述外壳居中所述侧板。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转矩变换器,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杰亚巴兰李圣喆V韦拉尤达姆殷学仙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法雷奥凯佩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