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正极集流体及其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4894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电池正极集流体及其制作工艺属于电池领域,电池正极集流体包括正极基体和正极材料,正极基体采用钢网,活性物质为氢氧化镍,用超细石墨粉作为导电剂,其粒径小于5微米,碳粉重量占正极材料总量的8-34%,添加剂用亚钴或氧化钴,重量占正极材料总重量的0.5-8%,其余为氢氧化亚镍,价格便宜,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加工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生产的电池成本是普通发泡镍生产成本的75-90%,利润提高10-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正极集流体及其制作工艺
本专利技术电池正极集流体及其制作工艺属于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低容量的镍氢、镍镉电池正极集流体及其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镍系列充电电池因其优异的电性能和使用中无污染被广泛应用。在用作通讯、电子能源之后又开发出超大功率的镍氢等电池,使之应用在电力和交通领域中,用其替代污染环境比较严重的汽油作驱动能源,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镍动力电池具有很高的成本,使其无法在市场上与汽油动力源相竞争,很大地限制了这种环保的化学能源的商业化应用。化学电池由电极、电解质、隔膜和外壳组成。电极是电池的核心部分,分正极和负极,其由电极物质和导电骨架即极板组成,电极物质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参加成流反应的活性物质;二是为改善电极性能而加入的导电剂;三是少量的添加剂如缓蚀剂。电极中的活性物质的活性决定着电池的基本特性。但是就现有镍系动力电池的成本核算情况来看,电极的极板的成本要占整个电池成本的30%以上,镍的价格昂贵。同时,电极中的导电剂和添加剂的成本也是比较高的。镍系电池主要以烧结式生产,双极极板主要采用冲孔的多孔钢带,而且要求钢带冲孔边缘不能带有毛刺,以镍粉在高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正极集流体,包括正极基体和正极材料,活性物质为氢氧化镍,其特征是正极基体采用钢网,用超细石墨粉(即碳粉)作为导电剂,其粒径小于5微米,碳粉重量占正极材料总量的8--34%,添加剂用亚钴或氧化钴,重量占正极材料总重量的 0.5-8%,其余为氢氧化亚镍含α-Ni(OH)↓[2]和β-Ni(OH)↓[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正极集流体,包括正极基体和正极材料,活性物质为氢氧化镍,其特征是正极基体采用钢网,用超细石墨粉(即碳粉)作为导电剂,其粒径小于5微米,碳粉重量占正极材料总量的8——34%,添加剂用亚钴或氧化钴,重量占正极材料总重量的0.5-8%,其余为氢氧化亚镍含α-Ni(OH)2和β-Ni(OH)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正极集流体,其特征是超细石墨粉粒径较佳值为20-200纳米,碳粉重量占正极材料总量优选15-26%。添加剂占正极材料总量优选4-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正极集流体,其特征是氢氧化亚镍占正极材料总量优选68-7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正极集流体,其特征是所述的钢网采用0.06-0.12mm厚的钢带,经机械模具切拉成斜拉网网状物,厚度为0.18-0.3mm网状物,镀一层厚度为1-15um的镍或镍合金,孔的大小是0.3-0.65mm,在单位面积上的开孔率是20——60孔/cm2,钢网两边编织了一次铁丝加密,以便点焊极耳,织边宽度为2-6±0.2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正极集流体,其特征是所述的钢网采用0.06-0.12mm厚的钢带,在钢带上设置有孔,孔的边缘有翘起的毛刺,毛刺在钢带的两面间隔,在钢带上的开孔率80——150孔/cm2,厚度为0.4-0.9mm、毛刺小孔径的大小为0.4±0.2*0.5±0.2mm,镀一层厚度为1-15um的镍或镍合金,两边留有白边,白边宽度为0.15-0.4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正极集流体,其特征是添加剂金属镍粉、铜粉、锌粉、乙炔黑、氧化钛、氧化铱、氧化锌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7、电池正极集流体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小毛夏信德薛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鹏辉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