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平转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4748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平转换电路,包括第一PMOS管,连接于VBAT和GND之间;第一NMOS管,连接于第一PMOS管和GND之间;第二NMOS管,于延时取反信号的控制下连接于第一NMOS管和GND之间;第二PMOS管,连接于VBAT和第一参考节点之间;第三PMOS管,连接于第二PMOS管和GND之间;第三NMOS管,于反相信号的控制下连接于第三PMOS管和GND之间;第四NMOS管,于启动使能信号的控制下连接于第一参考节点和GND之间;第五NMOS管,连接于第二参考节点和第二电源电压VSS1之间;第四PMOS管,可控制地连接于VBAT和输出电压端。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快速将输入的低压信号转换为高压输出信号。换为高压输出信号。换为高压输出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平转换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平转换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电平转换电路在电路领域有很广泛的应用,常规的电平转换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NMOS管NM0和第二NMOS管NM1,交叉耦合式连接的第一PMOS管PM1和第二PMOS管PM2,以及第三PMOS管PM3和第四PMOS管PM4;第一NMOS管NM0的栅极连接输入信号Vin,第二NMOS管NM1的栅极连接输入信号的反相信号Vinb,第一NMOS管NM0的源极和第二NMOS管NM1的源极NM1连接至接地端GND;第一PMOS管PM1的栅极连接第二PMOS管PM2的漏极,作为输出信号端vout,第一PMOS管PM1的源极与第二PMOS管PM2的源极连接至电源电压VBAT,第二PMOS管PM2的栅极连接第一PMOS管PM1的漏极,该连接点的信号记作voutb,第三PMOS管PM3的栅极连接第四PMOS管PM4的栅极,该连接点的信号记作vpb,第三PMOS管PM3的源极连接第一PMOS管PM1的漏极,第三PMOS管PM3的漏极连接第一NMOS管NM0的漏极,第四PMOS管PM4的源极连接第二PMOS管PM2的漏极,第四PMOS管PM4的漏极连接第二NMOS管NM1的漏极。当低压电源与高压电源超过3倍时,特别是应用于高压电路中,现有的电平转换电路存在着转换速度较慢的问题,很难应用于高速高压电路中,而且上电启动时容易出现不稳定态,导致电路出错。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平转换电路
[0004]一种电平转换电路,包括,
[0005]输入电压端,接收输入信号(Vin);
[0006]输出电压端,输出转换后的信号(Out);
[0007]第一PMOS管(PM10),于一第一参考节点(X1)的作用下可控制地连接于一第一电源电压(VBAT)和接地端(GND)之间;
[0008]第一NMOS管(NM0),于所述输入信号(Vin)的控制下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第一PMOS管(PM10)和接地端(GND)之间;
[0009]第二NMOS管(NM10),于所述输入信号(Vin)的延时取反信号(Vind_b)的控制下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第一NMOS管(NM0)和所述接地端(GND)之间;
[0010]第二PMOS管(PM11),所述第二PMOS管(PM11)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PM10)的漏极,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VBAT)和所述第一参考节点(X1)之间;
[0011]第三PMOS管(PM0),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第二PMOS管(PM11)和所述接地端(GND)之间;
[0012]第三NMOS管(NM1),于所述输入信号(Vin)的反相信号(Vinb)的控制下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第三PMOS管(PM0)和所述接地端(GND)之间;
[0013]第四NMOS管(NM2),于一启动使能信号(startn)的控制下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参考节点(X1)和所述接地端(GND)之间;
[0014]第五NMOS管(NM13),于所述第一参考节点(X1)的控制下可控制地连接于一第二参考节点(X2)和一第二电源电压(VSS1)之间;
[0015]第四PMOS管(PM14),于所述第二参考节点(X2)的控制下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VBAT)和所述输出电压端。
[001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还包括一第六NMOS管(NM11),所述第六NMOS管(NM11)的栅极与漏极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VBAT)连接,所述第六NMOS管(NM11)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PM10)的漏极。
[001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还包括第五PMOS管(PM12),所述第五PMOS管(PM12)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参考节点(X2),所述第五PMOS管(PM12)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电压(VBAT),所述第五PMOS管(PM12)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参考节点(X1)。
[001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还包括第六MOS管(PM13),所述第六MOS管(PM13)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参考节点(X1),所述第六MOS管(PM13)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电压(VBAT),所述第六MOS管(PM13)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参考节点(X2)。
[001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还包括一第一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VBAT)和所述第一参考节点(X1)之间。
[002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还包括:
[0021]一第一二极管D0,所述第一二极管D0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NM0的源极,所述第一二极管D0的阴极连接一第三电源电压vdd5v;
[0022]一第二二极管(D1),所述第二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NMOS管(NM2)的源极,所述第四NMOS管(NM2)的源极与所述接地端(GND)之间还连接一第二电阻(R2)。
[002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还包括一延时取反单元(delayn),包括,
[0024]第一反相器(inv1),所述第一反相器(inv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信号(Vin),所述第一反相器(inv1)的输出端输出第一反相信号(INB);
[0025]第二反相器(inv2),所述第二反相器(inv2)的输入端通过一第三电阻(R3)连接所述输入信号(Vin),所述第二反相器(inv2)的输出端输出所述延时取反信号(Vind_b);
[0026]第七NMOS管(NM3),所述第七NMOS管(NM3)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反相信号(INB),所述第七NMOS管(NM3)的源极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七NMOS管(NM3)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反相器(inv2)的输入端;
[0027]第一电容(C),所述第一电容(C)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反相器(inv2)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容(C)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接地端(GND)。
[002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还包括第三反相器(inv0),所述第三反相器(inv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信号(Vin),所述第三反相器(inv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NMOS管(NM1)的栅极。
[002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所述第三PMOS管(PM0)的栅极连接一第四电源电压(Vpb1)。
[003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所述第三反相器(inv0)包括第七PMOS管(PM15)和第八NMOS管(NM14),所述第七PMOS管的(PM15)的栅极与所述第八NMOS管(NM14)的栅极连接至所述输入信号(Vin),所述第七PMOS管的(PM15)的漏极与所述第八NMOS管(NM14)的漏极连接作为所述第三反相器(inv0)的输出端,所述第七PMOS管的(PM15)的源极连接一第五电源
电压(VDD),所述第八NMOS管(NM14)的源极连接所述接地端(GND)。
[00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电压端,接收输入信号(Vin);输出电压端,输出转换后的信号(Out);第一PMOS管(PM10),于一第一参考节点(X1)的作用下可控制地连接于一第一电源电压(VBAT)和接地端(GND)之间;第一NMOS管(NM0),于所述输入信号(Vin)的控制下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第一PMOS管(PM10)和接地端(GND)之间;第二NMOS管(NM10),于所述输入信号(Vin)的延时取反信号(Vind_b)的控制下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第一NMOS管(NM0)和所述接地端(GND)之间;第二PMOS管(PM11),所述第二PMOS管(PM11)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PM10)的漏极,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VBAT)和所述第一参考节点(X1)之间;第三PMOS管(PM0),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第二PMOS管(PM11)和所述接地端(GND)之间;第三NMOS管(NM1),于所述输入信号(Vin)的反相信号(Vinb)的控制下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第三PMOS管(PM0)和所述接地端(GND)之间;第四NMOS管(NM2),于一启动使能信号(startn)的控制下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参考节点(X1)和所述接地端(GND)之间;第五NMOS管(NM13),于所述第一参考节点(X1)的控制下可控制地连接于一第二参考节点(X2)和一第二电源电压(VSS1)之间;第四PMOS管(PM14),于所述第二参考节点(X2)的控制下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VBAT)和所述输出电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六NMOS管(NM11),所述第六NMOS管(NM11)的栅极与漏极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VBAT)连接,所述第六NMOS管(NM11)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PM10)的漏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五PMOS管(PM12),所述第五PMOS管(PM12)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参考节点(X2),所述第五PMOS管(PM12)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电压(VBAT),所述第五PMOS管(PM12)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参考节点(X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六PMOS管(PM13),所述第六PMOS管(PM13)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参考节点(X1),所述第六PMOS管(PM13)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电压(VBAT),所述第六PMOS管(PM13)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宝斌
申请(专利权)人:荣湃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