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控温的加热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4150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控温的加热面板,包括面板加热座、液冷循环机构和加热机构;面板加热座包括温控导板以及固定安装于温控导板下方的设备座箱;液冷循环机构包括制冷集散管和制冷片,制冷集散管的内部开设有空腔,且制冷片位于空腔的内部;加热机构包括导热板和涡流线圈,导热板的底面固定安装有若干加热翅片,涡流线圈呈螺旋状套接于导热板和加热翅片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整体式热传导加热结构,利用整体式导热板结构对温控导板和加热板进行全面热传导加热,温控导板和加热板全面受热从而提高加热的均衡性,且采用电涡流加热的方式,使加热源与加热板互不接触,进一步避免局部温度过高,提高该加热面板的实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控温的加热面板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制造
,具体为一种快速控温的加热面板。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大量的各种炉子,例如对于退火炉,以及对于烤箱马弗炉,同时也对于炊事电炉,这样的面板加热元件为人所熟知。在真空装置中也使用面板加热元件,例如用于加热要涂层的基底。它们基本包括面板元件,在该面板元件上设置加热装置,例如加热电阻器或加热导体。为了获得可能的最高能量密度,即在每单位表面面积上可能的最高的加热能量,加热装置以弯曲或螺旋形状布置在面板元件上。
[0003]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加热装置的二维布置以及由于电操作参数导致的加热导体之间的最小距离限制了能量密度,通过布置加热螺旋管,其中加热螺旋管的加热装置是螺旋形状并集中于加热面板某一区域,在加热螺旋管的近端和远端形成明显的温度分层区域,导致面板表面温度不均,难以进行协调控制,从而无法适用于精密仪器及生物检测领域,且加热螺旋管结构与面板一体化,导致散热效果低下,无法进行快速降温处理,导致控温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快速控温的加热面板,包括:面板加热座、液冷循环机构和加热机构;所述面板加热座包括温控导板以及固定安装于温控导板下方的设备座箱,所述温控导板的顶面设有加热板,所述温控导板和加热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液冷循环机构包括制冷集散管和制冷片,所述制冷集散管的内部开设有空腔,且制冷片位于所述空腔的内部,所述温控导板的内部开设有若干液冷通管并均匀分布,所述制冷集散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与液冷通管相连通的液冷支管,所述制冷集散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循环液管;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导热板和涡流线圈,所述导热板的底面固定安装有若干加热翅片,所述涡流线圈呈螺旋状套接于导热板和加热翅片的外侧,所述涡流线圈的数量为两组并沿导热板的中线对称分布。
[000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温控导板为金属或复合陶瓷材质构件,所述加热板的顶面为平滑光面结构且喷涂有特氟龙涂层,所述导热板为金属铜材质构件。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金属件温控导板和导热板提高热传导效率,从而加快升温。
[000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温控导板的底面与导热板的顶面固定连接,且温控导板的底面与导热板的顶面涂抹有导热硅脂。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涂抹导热硅脂,提高温控导板与导热板之间的热传导效能,从而提高升温降温效率。
[001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温控导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且所述支撑座为空心结构,所述支撑的顶端与液冷通管相连通,所述支撑座的侧面与液冷支管的端部相连通。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支撑座进行水液集中重新分配,从而使得各个液冷通管内部水液流量大小相同,提高降温效率。
[0013]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热板和液冷支管的外侧设有保温层,所述制冷片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位于制冷集散管外侧的压缩制冷机构,所述压缩制冷机构用于对制冷片进行降温,所述液冷循环机构的数量为两组并呈对称分布于面板加热座的两侧。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制冷片对进入制冷集散管内部水液进行降温作用,利用低温水液提高降温效率。
[001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热板呈几字行结构,且导热板的两侧侧板与环流孔的大小结构相同,所述导热板的两侧与加热翅片的表面开设有若干加热翅片并均匀分布。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若干密集的环流孔提高导热板的温度均衡性,避免局部受热。
[001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温控导板的顶面嵌入安装有位于加热板下方的温度传感器,且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或单片机结构;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出液端与循环液管的端口相连通,且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涡流线圈和制冷片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温度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从而自动控制温度,进行自动调节。
[0019]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0020]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整体式热传导加热结构,利用整体式导热板结构对温控导板和加热板进行全面热传导加热,温控导板和加热板全面受热从而提高加热的均衡性,且采用电涡流加热的方式,使加热源与加热板互不接触,进一步避免局部温度过高,提高该加热面板的实用性。
[0021]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液冷循环结构,利用循环液流在制冷集散管和温控导板内部的流动,经制冷片的制冷降温后,流动进入温控导板内部对温控导板进行快速降温,并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吸收加热板热冷,降温反应迅速,有效提高该加热面板温控的灵敏度,适用于各种加热控温场景。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设备座箱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温控导板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液冷循环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加热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00、面板加热座;110、温控导板;120、设备座箱;130、加热板;140、液冷通管;
[0029]200、液冷循环机构;210、制冷集散管;220、循环液管;230、液冷支管;240、制冷片;
[0030]300、加热机构;310、导热板;311、环流孔;320、涡流线圈;330、加热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2]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33]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快速控温的加热面板。
[0034]结合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快速控温的加热面板,包括:面板加热座100、液冷循环机构200和加热机构300;面板加热座100包括温控导板110以及固定安装于温控导板110下方的设备座箱120,温控导板110的顶面设有加热板130,温控导板110和加热板130为一体成型结构;液冷循环机构200包括制冷集散管210和制冷片240,制冷集散管210的内部开设有空腔,且制冷片240位于空腔的内部,温控导板110的内部开设有若干液冷通管140并均匀分布,制冷集散管210的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控温的加热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加热座(100)、液冷循环机构(200)和加热机构(300);所述面板加热座(100)包括温控导板(110)以及固定安装于温控导板(110)下方的设备座箱(120),所述温控导板(110)的顶面设有加热板(130),所述温控导板(110)和加热板(130)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液冷循环机构(200)包括制冷集散管(210)和制冷片(240),所述制冷集散管(210)的内部开设有空腔,且制冷片(240)位于所述空腔的内部,所述温控导板(110)的内部开设有若干液冷通管(140)并均匀分布,所述制冷集散管(2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与液冷通管(140)相连通的液冷支管(230),所述制冷集散管(2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循环液管(220);所述加热机构(300)包括导热板(310)和涡流线圈(320),所述导热板(310)的底面固定安装有若干加热翅片(330),所述涡流线圈(320)呈螺旋状套接于导热板(310)和加热翅片(330)的外侧,所述涡流线圈(320)的数量为两组并沿导热板(310)的中线对称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控温的加热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导板(110)为金属或复合陶瓷材质构件,所述加热板(130)的顶面为平滑光面结构且喷涂有特氟龙涂层,所述导热板(310)为金属铜材质构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控温的加热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导板(110)的底面与导热板(310)的顶面固定连接,且温控导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丁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久旭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