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4006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匣,在使用做为二次电池的电池单元的电池匣中,由于施加过电压而气化的内部气体,在壳体内处理而防止气体朝壳体外泄漏的同时,即使在由于过热而导致内压上升的情况下,壳体部产生破裂而容易安全地安装。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池匣10,包括收纳锂单元1的电池单元收纳部17、将上述锂单元1所产生的内部气体g做液化处理的气体处理部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做为各种电子装置的电源使用,例如锂电池等可充放电的二次电池的电池匣。
技术介绍
铅蓄电池在现有技术中做为二次电池而广泛地被使用。由于可廉价地制造,是安装上比较容易的物品。但是,铅蓄电池使用对人体有害物质的铅,而且由于电力密度低而用途受限。以相关的情事为背景,近年来蓄电媒体具有高的电力密度,可小型化的锂电池渐渐普及。图8表示锂电池中一种形态的迭置型(laminate)锂电池的的构造。做为迭置型锂电池的锂单元1中,在以例如碳酸锂(LiCoO2)或锰酸锂(LiMnO2)等的正极材料2以及例如碳等的负极材料3之间为了绝缘而插入分隔器4,在将此堆栈若干层而形成堆栈构造5之后,形成该堆栈构造5与电解液一起从上到下以铝层压板6密封的构造。在正极材料2及负极材料3上,分别形成正极电极2a与负极电极3a,从铝层压板6贴合的部分向外部突出。而且,电极取出的方式、形状、材质、迭置电池全体的大小并无特别限制,各种形式皆可。具有如此构造的锂单元1做为蓄电媒体而具有高的电力密度,由于使用在高温时会产生可燃性气体的材料,例如电池产生过度充电等的异常时,会有发烟、发火的危险性。产生于锂单元1内部的可燃性的内部气体为例如由于过电压而从电解液产生的蒸发气体(二乙基碳、乙烯碳),由于过热而从电解液产生的CH4、C2H4、C2H6等,在锂单元1高温时,在电池内部产生内部气体而引起铝层压板6、6膨胀。若该状态持续,则铝层压板6、6有破裂的危险。然后,当铝层压板6、6破裂时,电解液会流出,在高温的情况下电解液蒸发而产生可以目识-->的烟。甚至,若过度充电等的异常状态持续,锂单元1内部的分隔器4熔融,正负两电极2a、3a会内部短路,有一下子就着火的危险性。于是,为了避免相关的状况发生,在锂单元1上,在设置正负两电极2a、3a的相反侧的端部设有安全阀7。具体而言,当锂单元1的内压上升至既定压力以上时,朝向设于铝层压板6、6的热熔接部的阀孔7a的最短路径7b开放,内部气体从阀孔7a向锂单元1外排出。图9表示做为电池单元的锂单元1做堆栈的电池堆栈8。如此的电池堆栈8考虑电池匣的必要电力容量而收纳于树脂或金属制的壳体(未图示)中。因此,在电池匣8产生过度充电等的异常时,从锂单元1放出已气化的内部气体,内部气体充满于壳体内。然后,当壳体内的压力上升时,内部气体泄漏至壳体外。另一方面若在壳体上设置防止气体泄漏的气密构造,则由于壳体的内压上升的情况下最糟的情况,壳体有破裂的危险性。由于此状况,在锂电池的壳体本身设置防爆阀,当电池内的压力上升至既定值时,从该防爆阀将电池内部的气体向电池外排放,通过排气而达到防爆的效果(例如专利文献1:JP特开平11-28359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欲解决的问题但是,若在电池匣设置防爆阀而将已气化的内部气体依然朝电池匣的壳体外排出,则对周围环境会有不良的影响。因此,任何其它方法的气体处理成为必要。另一方面,若电池匣为了防止气体的泄漏而使壳体形成气密构造,则壳体的内压上升,最坏的情况是壳体有破裂的危险性,如前所述。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易于安全地安装的电池匣,在使用电池单元的电池匣中,由于过度施加电压而使气化后的内部气体在电池匣的壳体内处理而防止气体泄漏至壳体之外,同时即使由于-->电池的过热而导致壳体的内压上升的情况下,壳体也不会产生破裂。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问题的手段如下。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匣包括收纳电池单元的电池单元收纳部以及将上述电池单元产生的气体做液化处理气体处理部。又,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电池匣中,上述气体处理部由具有以分隔壁分隔的数个空间的金属体构成。又,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电池匣中,在上述金属体的一个空间中设有气体流入孔的同时,在其它的一个空间中设有气体排气孔,在上述分隔壁设置通气孔。又,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电池中,上述气体流入孔位于比上述通气孔还下部的位置。又,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电池匣中,上述气体处理部由具有以分隔壁分隔的上述气体的流路的金属体构成。又,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电池匣中,上述分隔壁为从上述气体处理部的相向的内壁相互交错地突出的同时,其基部朝上述气体的下游侧倾斜而设置。又,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电池匣中,在上述气体处理部与电池匣的壳体之间配设有绝热材。又,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电池匣中,在电池堆栈的气体排出部附近配设液体吸收材。-->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匣,由于在电池匣内使电池单元所产生的内部气体液化而做处理,因此不必叙述其它方法的处理手段。因此,由于过度施加电压而产生的已气化的内部气体在电池匣的壳体内处理而防止气体泄漏至壳体外的同时,即使由于电池的过热而使壳体的内压上升的状态,壳体也不会破裂,可实现易于安全地安装的电池匣。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匣,由于气体处理部由具有以分隔壁分隔的数个空间的金属体所构成,内部气体可有效地液化。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匣,由于流入气体处理部的内部气体在分隔壁所分隔的数个空间中可依次液化处理,可更有效率地将内部气体液化。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匣,由于气体流入孔位于比通气孔还下部的位置,可防止液化的气体滞留在设有气体流入孔的金属体的空间内。因此,电池匣的实装姿势的自由度提高。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匣,从电池单元的气体喷出部到电池匣的气体排气孔为止的通路变长,气体在该流路流动的期间被液化。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匣,气体滞留于分隔壁所夹持的空间内可有效地液化的同时,液化的气体可滞留于该空间内。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匣,由于气体处理部与电池匣的壳体之间配设有绝热材,可遮断从壳体至气体处理部的金属体的热传导。结果,抑制金属体的温度上升而有效地液化内部气体。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匣,由于电池堆栈的气体排出部附近配设液吸收材,即使在电解液从电池堆栈流出的情况下,可通过液吸收材-->而吸收流出的电解液。因此,可防止电解液泄漏至电池匣的壳体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电池匣的使用状态的方块图;图2为同上的电池匣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图3为同上的电池匣的平面剖视图;图4为同上的图3中的沿A-A线的剖视图;图5为同上表示气体处理部的主要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之第二实施例的电池匣的平面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之第三实施例的电池匣的平面剖视图;图8为锂单元的构造的立体图;图9为电池匣的构造的立体图。图中符号说明1锂单元(电池单元)8电池堆栈10电池匣15气体处理部(金属体)17电池单元收纳部25气体流入孔26分隔壁28通气孔30气体排出部附近33气体排气孔36液吸收材37绝热材41、51流路43、43a、53冷却壁(分隔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于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匣的各较佳实施例做说明。而且,与现有例在同一位置附加相同的符号,共通的部分的说明由于重复而极力省略。实施例1图1为使用可充放电的二次电池的电池单元的锂单元1的电池匣10以及使用该电池匣10的情况的概略构造的方块图。在同一图中,锂单元1与保护电路11共同组合至电池匣10上。保护电路11包括例如电流保险丝及温度保险丝、过电压保护等,在过电流、过电压、温度异常时遮断供给至锂单元1的充电电力。与该图不同,保护电路11也可以与电池匣10分离设置。在电池匣10的前端,连接着供给充电电力至锂单元1的充电器12。充电器12包括产生稳定化的充电电力的稳定化电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匣,其特征在于,包括收纳电池单元的电池单元收纳部以及将上述电池单元产生的气体做液化处理气体处理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5-9-30 286999/20051.一种电池匣,其特征在于,包括收纳电池单元的电池单元收纳部以及将上述电池单元产生的气体做液化处理气体处理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电池匣,其中,上述气体处理部由具有以分隔壁分隔的数个空间的金属体构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电池匣,其中,在上述金属体的一个空间中设有气体流入孔的同时,在其它的一个空间中设有气体排气孔,在上述分隔壁设置通气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泽浩志中根和彦
申请(专利权)人:TDK兰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