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菌种多功能转移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3937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用菌菌种多功能转移罐,属于菌种转移技术领域。一种食用菌菌种多功能转移罐,包括外桶,所述外桶外部的底部开设有操作孔,所述外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铰链,所述铰链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上盖,所述外桶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支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利用链条拉动活动盘将菌种吸入内桶,使其在取用菌种的过程中不用连接空气就可以使菌种流出,避免了空气中的物质和细菌进入内桶污染菌种,通过设置发热丝可以对外管进行高温杀菌,在每次取用完后管口会残留一些菌种容易滋生其他细菌,添加了发热丝后在每次取用前后都可以对其进行高温杀菌处理,使取出的菌种中无其他污染源。其他污染源。其他污染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菌种多功能转移罐


[0001]本技术涉及菌种转移
,尤其涉及一种食用菌菌种多功能转移罐。

技术介绍

[0002]菌种在大批量生产后需要分发给各处养殖场分发菌种,这时需要用到菌种转移罐来运输和分发,因为菌种的浓缩度较高取用时每次只取一小部分,反复开合转移罐的阀门很容易造成杂菌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菌种转移罐在反复打开时容易导致杂菌污染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食用菌菌种多功能转移罐。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食用菌菌种多功能转移罐,包括外桶,所述外桶外部的底部开设有操作孔,所述外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铰链,所述铰链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上盖,所述外桶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内桶,所述内桶的内底壁开设有出料孔,所述内桶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内管,所述内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阀门,所述阀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外管,所述外管的外表面套接有发热丝,所述内桶的内部设置有胶圈,所述胶圈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活塞盘,所述活塞盘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链条,所述链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提拉环,所述内桶的上表面的中心开设有孔洞,所述提拉环位于孔洞的上方。
[0006]优选的,所述外桶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外桶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外桶外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扶手。
[0007]优选的,所述上盖外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锁上座,所述卡锁上座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外表面套接有把手。
[0008]优选的,所述把手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的外表面套接有卡锁下座,所述卡锁下座的一端与外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万向轮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万向轮以矩形阵列的形式固定连接在外桶的下表面。
[0010]优选的,所述内桶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保温片,所述保温片的外表面与外桶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食用菌菌种多功能转移罐,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通过设置发热丝可以对外管进行高温杀菌,在每次取用完后管口会残留一些菌种容易滋生其他细菌添加了发热丝后在每次取用前后都可以对其进行高温杀菌处理,使取出的菌种中无其他污染源。
[0013]2、本技术,通过设置利用链条拉动活塞盘将菌种吸入内桶,使其在取用菌种
的过程中不用连接空气就可以使菌种流出,避免了空气中的物质和细菌进入内桶污染菌种。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外桶;2、万向轮;3、操作孔;4、支撑块;5、内桶; 6、出料孔;7、内管;8、阀门;9、胶圈;10、活塞盘;11、配重块; 12、外管;13、链条;14、提拉环;15、铰链;16、上盖;17、保温片;18、扶手;19、发热丝;20、孔洞;21、卡锁上座;22、连接环; 23、把手;24、活动轴;25、卡锁下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参照图1

4,一种食用菌菌种多功能转移罐,包括外桶1,外桶 1外部的底部开设有操作孔3,便于操作阀门8,外桶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万向轮2,万向轮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万向轮2以矩形阵列的形式固定连接在外桶1的下表面,外桶1外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扶手18,便于设备的移动,外桶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铰链15,铰链1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上盖16,上盖16外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锁上座21,卡锁上座21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连接环22,连接环 22的外表面套接有把手23,把手2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活动轴24,活动轴24的外表面套接有卡锁下座25,卡锁下座25的一端与外桶1 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用于开启或管关闭上盖16,外桶1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支撑块4,支撑块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内桶5,内桶5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保温片17,保温片17的外表面与外桶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对菌种起到保温隔热功能,使其保持高活力,内桶5的内底壁开设有出料孔6,内桶5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内管7,内管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阀门8,阀门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外管12,外管12 的外表面套接有发热丝19,内桶5的内部设置有胶圈9,胶圈9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活塞盘10,活塞盘10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配重块11,配重块1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链条13,链条1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提拉环14,内桶5的上表面的中心开设有孔洞20,提拉环14位于孔洞20的上方,避免提拉环14掉入内桶中。
[0022]本技术中,转移罐在使用前先调配杀菌消毒药剂,接入外管 12,拉动提拉环14,带动活塞盘向上移动,因为胶圈9与内桶5的内壁相互挤压,使内桶5的内部压强减小,此时在阀门8打开的情况下杀菌消毒药剂可以通过外管12流经内管7进入内桶5,然后关闭阀
门8松开提拉环14进行内桶5的杀菌处理,杀菌后打开阀门8杀菌消毒药剂因为配重块11的压力使其从外管12流出,随后再使用蒸馏重复以上操作一次,然后给发热丝19通电,发热丝19加热外管12内管7使水分蒸发,此时可以按上述步骤将菌种吸入内桶5中,加满后关闭阀门8,用蒸馏水冲洗外管12后给发热丝19通电干燥杀菌消毒,在后续每次取用时都要在使用前后用蒸馏水冲洗外管12并给发热丝19通电进行高温杀菌,通过设置利用链条13拉动活塞盘 10将菌种吸入内桶5,使其在取用菌种的过程中不用连接空气就可以使菌种流出,避免了空气中的物质和细菌进入内桶5对菌种造成污染,设置发热丝19可以对外管12进行高温杀菌,在每次取用完后管口会残留一些菌种容易滋生其他细菌添加了发热丝19后在每次取用前后都可以对其进行高温杀菌处理,使取出的菌种中无其他污染源。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菌种多功能转移罐,包括外桶(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桶(1)外部的底部开设有操作孔(3),所述外桶(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铰链(15),所述铰链(1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上盖(16),所述外桶(1)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支撑块(4),所述支撑块(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内桶(5),所述内桶(5)的内底壁开设有出料孔(6),所述内桶(5)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内管(7),所述内管(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阀门(8),所述阀门(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外管(12),所述外管(12)的外表面套接有发热丝(19),所述内桶(5)的内部设置有胶圈(9),所述胶圈(9)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活塞盘(10),所述活塞盘(10)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配重块(11),所述配重块(1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链条(13),所述链条(1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提拉环(14),所述内桶(5)的上表面的中心开设有孔洞(20),所述提拉环(14)位于孔洞(20)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种多功能转移罐,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秀敏赵沛亚董建宾郭国杰杨可可
申请(专利权)人:宝丰县弘亚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