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3908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7:58
一种显示装置(1),具有柔性基板(12)、薄膜晶体管层(4)、发光元件层(5)以及密封层(6),具备包含多个像素的显示区域(DA)和显示区域的周围的边框区域(NA),并具备安装到边框区域(NA)的驱动芯片(31),在驱动芯片(31)的多个输入端子(31IBm)与多个输出端子(31OBn、31OB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未图示)~TW

n,其与上述显示区域的源极/漏极配线SH

电连接。在多个外部信号输入配线TM

1~TM

m的端子部上具备柔性配线基板134。
[0018]在上述边框区域中的多个引绕配线TW

1~TW

n和多个外部信号输入配线TM

1~TM

m上隔着各向异性导电膜132安装驱动芯片131。驱动芯片131的多个输入端子131IB1~131IBm分别配置在多个外部信号输入配线TM

1~TM

m中的对应的外部信号输入配线上,并且经由各向异性导电膜132中包含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133与该外部信号输入配线电连接。驱动芯片131的多个输出端子131OB1~131OBn分别配置在多个引绕配线TW

1~TW

n中的对应的引绕配线上,并且经由各向异性导电材料133与该引绕配线电连接。
[0019]图12的(b)所示的驱动芯片131是压接驱动芯片131前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在输入端子131IBm与输出端子131OBn、131OBn

1之间的区域(B部分),形成在薄膜基板110上的粘接剂层111、树脂层112以及无机层叠膜107分别是平坦的。
[0020]图12的(c)是压接驱动芯片131后的状态。当压接驱动芯片131后,输入端子131IBm和输出端子131OBn、131OBn

1所存在的区域会被施加向下方的压力。由于该压力,在粘接剂层111中,可能会在从位于输入端子131IBm和输出端子131OBn、131OBn

1的下方的区域朝向其以外的区域的方向上产生粘接剂的流动。在图12的(c)中,用箭头示出了产生粘接剂的流动的方向。由于该粘接剂的流动,在图12的(c)的B部分中,形成在薄膜基板110上的粘接剂层111、树脂层112以及无机层叠膜107分别隆起。虽未图示,但在薄膜基板110柔软的情况下,薄膜基板110也可能会隆起。
[0021]近年来,对于驱动芯片131的薄型化和高质量化的要求在提高。针对这种要求,在粘接剂层111、树脂层112、无机层叠膜107以及薄膜基板110分别隆起的情况下,也需要显示装置维持高质量化。关于这一点,没有看到以这种观点来公开技术的公知文献。
[0022]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问题点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高质量化的显示装置。
[0023]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2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显示装置具有:柔性基板;薄膜晶体管层,其设置在上述柔性基板上;发光元件层,其具备第一电极、功能层和第二电极;以及密封层,上述显示装置具备包含多个像素的显示区域和上述显示区域的周围的边框区域,并具备安装到上述边框区域的电子部件,上述电子部件包含输入信号的多个输入凸块和输出信号的多个输出凸块,在该电子部件中,这多个输入凸块与多个输出凸块沿着其长边方向排列,在上述边框区域设置有多个输入端子电极和多个输出端子电极,上述多个输入端子电极和上述多个输出端子电极分别经由各向异性导电膜电连接到上述多个输入凸块和上述多个输出凸块,在上述电子部件的上述多个输入凸块与上述多个输出凸块之间,在俯视时在上述柔性基板侧设置有矩形形状的树脂膜。
[0025]专利技术效果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0027]图1的(a)是实施方式1的柔性有机EL显示装置的俯视图,(b)是实施方式1的柔性有机EL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的截面图。
[0028]图2是示出将驱动芯片压接到边框区域NA前的状态的图。
[0029]图3的(a)是示出驱动芯片的多个输入端子和多个输出端子的图,(b)是连接驱动芯片的柔性有机EL显示装置侧的概略图。
[0030]图4是实施方式1的树脂膜的概略图。
[0031]图5是实施方式2的树脂膜的概略图。
[0032]图6的(a)是形成到本公开的树脂膜的凹凸部的例子,(b)是形成到本公开的树脂膜的凹凸部的另一例。
[0033]图7是示出将涂覆有实施方式1的树脂膜的驱动芯片压接到边框区域后的状态的图。
[0034]图8示出使涂覆有实施方式1的树脂膜的驱动芯片进行了可靠性试验后的状态。
[0035]图9是实施方式3的树脂膜的概略图。
[0036]图10是实施方式4的树脂膜的概略图。
[0037]图11是实施方式5的树脂膜的概略图。
[0038]图12的(a)是示出以COP方式连接有驱动芯片的现有的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图,(b)是压接驱动芯片前的状态,并且是(a)中的A部分的部分放大图,(c)是压接驱动芯片后的状态,并且是(a)中的A部分的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基于图1等,如下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对于与在特定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具有相同功能的构成,有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0040]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显示元件(光学元件)的一例,以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元件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显示元件不限于有机EL元件,例如,也可以是通过电压来控制亮度和/或透射率、不需要背光源的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等。
[0041]显示元件也可以是通过电流来控制亮度和/或透射率的光学元件。作为电流控制的光学元件,有具备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另外,作为电流控制的光学元件,有具备无机发光二极管的无机EL显示器等EL显示器、具备QLED(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QLED显示器等。
[0042]此外,本公开也能应用于具备上述以外的显示元件的柔性显示装置。
[0043]〔实施方式1〕
[0044]以下,基于图1等,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柔性有机EL显示装置1。
[0045]图1的(a)是柔性有机EL显示装置1的俯视图。图1的(b)是柔性有机EL显示装置1的显示区域DA的截面图。
[0046]基于图1的(a)和图1的(b),说明柔性有机EL显示装置1的制造工序。
[0047]首先,在后续工序中要被剥离并替换为薄膜基板10的透光性的支撑基板(例如母玻璃基板)上形成树脂层12(柔性基板)(步骤S1)。接着,形成阻挡层3(步骤S2)。接着,形成TFT层4(薄膜晶体管层)(步骤S3),TFT层4包含:多个外部信号输入配线TM1~TMm,其包含端子部;以及多个引绕配线TW1~TWn,其与显示区域DA的源极/漏极配线SH电连接。接着,作为显示元件,形成作为发光元件层的有机EL元件层5(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显示装置,具有:柔性基板;薄膜晶体管层,其设置在上述柔性基板上;发光元件层,其具备第一电极、功能层和第二电极;以及密封层,上述显示装置具备包含多个像素的显示区域和上述显示区域的周围的边框区域,并具备安装到上述边框区域的电子部件,上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电子部件包含输入信号的多个输入凸块和输出信号的多个输出凸块,在该电子部件中,这多个输入凸块与多个输出凸块沿着其长边方向排列,在上述边框区域设置有多个输入端子电极和多个输出端子电极,上述多个输入端子电极和上述多个输出端子电极分别经由各向异性导电膜电连接到上述多个输入凸块和上述多个输出凸块,在上述电子部件的上述多个输入凸块与上述多个输出凸块之间,在俯视时在上述柔性基板侧设置有矩形形状的树脂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上述树脂膜中,在俯视时以岛状设置有多个凸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上述多个凸部在俯视时设置于上述树脂膜的整个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上述多个凸部在俯视时仅设置于上述树脂膜的外周部。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井隆司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