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试验器轴系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轴承试验器轴系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针对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为试验轴承最经典最传统的轴系试验方案为对称式结构,轴系安装4套轴承,两套试验轴承两套工艺轴承,对称分布在轴系上,这样的方案使得不同的试验轴承都需要进行全新设计试验工装,工装完成加工后需全部进行装配,设计工作量大,安装拆卸的操作量也大。
[0003]传统的轴承试验结构,采用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试验轴承)位于轴系两端,中间安装两套圆柱滚子轴承(工艺轴承),试验轴承径向载荷通过位于主轴中央位置的两套圆柱滚子承载轴承传递给试验轴,再由试验轴传递至试验轴承内圈,形成有效载荷。为保证试验轴承轴向载荷施加的有效性,左端试验轴承设计有滑套,滑套采用单键止转。轴向载荷由轴向加载器施加至滑套并传递至试验轴承后,左端试验轴承推动主轴通过主轴将轴向载荷施加于右侧试验轴承外圈,形成轴向载荷有效施加;
[0004]综上所述,现有的轴承实验装置的安装拆卸的工装量较大,导致工作效率较低,并且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试验器轴系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轴向加载机构(1)、加载衬套(2)、上盖(3)、滑套(4)、工艺衬套(5)、一号轴承(6)、二号轴承(7)、一号间隔环(8)、径向加载机构(9)、工艺负荷体(10)、二号间隔环(11)、被试衬套(12)、被测外环套(13)、封油法兰(16)、联轴节(17)、轴(18)、拆卸环(19)、轴压盖(20)、导向盘(21)、导向杆(22)、轴向加载盘(23)和底座(24);底座(24)的上表面由左向右依据均匀的设有加载衬套(2)、工艺衬套(5)和被试衬套(12),加载衬套(2)的侧面中部设有通孔,且该通孔的内部嵌设有轴向加载机构(1),轴向加载机构(1)的输出端与导向杆(22)的一端连接,轴向加载机构(1)的输出端与导向杆(22)的一端的连接处设有导向盘(21),所述的工艺衬套(5)的侧面中部设有沉孔,且沉孔的内部嵌设有滑套(4),滑套(4)的内部嵌设有一对一号轴承(6),且轴(18)的一端穿过一对一号轴承(6)的内圈之后,与轴压盖(20)连接,两个一号轴承(6)之间设有一号间隔环(8),轴压盖(20)的外侧设有一个轴向加载盘(23),且轴向加载盘(23)的外侧与导向杆(22)的另一端接触,轴(18)的中部设有一对二号轴承(7),且一对二号轴承(7)外圈上设有工艺负荷体(10),且两个二号轴承(7)之间设有二号间隔环(11),一对一号轴承(6)与一对二号轴承(7)之间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明辉,安浩俊,阚伟康,陈洋,孔令骏,高强,张大鹏,张翔宇,王海龙,徐耀强,王博,杨明亮,栾景燕,王振元,陈泓言,崔健,李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哈尔滨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