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矫直机,包括下辊机构及置于下辊机构上部且可相对下辊机构滑动的上辊机构,下辊机构包括若干下支承辊及对应地置于每一下支承辊上的下矫直辊,上辊机构包括若干上支承辊及对应地置于每一上支承辊下的上矫直辊,上矫直辊与下矫直辊交错设置,其中两边的两条上支承辊上部对应地设置有顶持组件,通过顶持组件驱使两边的上支承辊位置变化,进而改变对应的上矫直辊的位置,以调整矫直机入口和出口之间形成的矫直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矫直机两端边辊独立矫直钢板的工艺以及对钢板的头部或尾部单独矫直的矫直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矫直机提高钢板的成品率和收得率,使得钢板头部平直,并且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节奏。保障生产节奏。保障生产节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矫直机及其矫直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矫直机
,具体涉及一种矫直机及其矫直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现有传统中厚板矫直机设备的上辊系,仅能整体压下调整,上矫直辊之间的高度也相同。
[0003]另外矫直机压下量由上辊系整体上下动作来调整,而钢板在精轧和快冷后到达矫直机前,头部翘扣头的情况非常普遍,如果钢板较薄,翘头过高会撞上入口导卫,严重时可能造成头部叠加,最后只能在线切割,处理费工费时、十分不便;如果钢板较厚,翘头过高,可能出现钢板无法咬入的情况,对矫直机有一定的撞击损伤。
[0004]为了提高板型质量,通常是利用上辊系整体倾动来调整出入口辊缝及增加压力等方式来消除可能出现的钢板板型缺陷,再进行常规矫直,该过程虽可提高钢板板型质量,但影响生产节奏,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的矫直机,以提高矫直板型质量以及生产效率。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矫直机,包括下辊机构以及置于下辊机构上部且可相对下辊机构滑动的上辊机构,所述下辊机构包括若干下支承辊以及对应地置于每一下支承辊上的下矫直辊,所述上辊机构包括若干上支承辊以及对应地置于每一上支承辊下的上矫直辊,所述上矫直辊与所述下矫直辊交错设置,其中两边的两条上支承辊上部对应地设置有顶持组件,通过顶持组件驱使两边的上支承辊位置变化,进而改变对应的上矫直辊的位置,以调整矫直机入口和出口之间形成的矫直间隙。
[0007]作为进一步改进,中间的若干所述下矫直辊中,每相邻两下矫直辊之间的间距相等且预设为L1,两边的两条下矫直辊与其对应相邻的下矫直辊之间的间距大于L1,中间的若干上矫直辊中,每相邻两上矫直辊之间的间距相等且预设为L1,两边的两条上矫直辊与其对应相邻的上矫直辊之间的间距大于L1。
[0008]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持组件对应地安装在上辊机构的顶壁两端处,每一顶持组件包括上斜楔、与上斜楔抵靠的下斜楔以及驱使上斜楔带动下斜楔运动的液压缸,液压缸固定安装在顶壁上。
[0009]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斜楔的其中一平面抵靠在顶壁上,上斜楔的另一平面上连接有所述液压缸,上斜楔的斜面抵靠在下斜楔的斜面上,下斜楔的底平面抵靠在对应地上支承辊上,通过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推动上斜楔沿顶壁运动,以带动下斜楔向下运动,驱使上支承辊向下运动,并调节对应的上矫直辊的位置。
[0010]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上辊机构包括上辊盒、设置在上辊盒内且可相对上辊盒转动的上辊组件,所述上辊盒包括顶壁以及形成在顶壁两端的挡持壁,顶壁与两条挡持壁之间形成一上容纳腔,上辊组件置于所述的上容纳腔内,所述上辊组件包括若干上所述支承
辊以及对应地置于每一上支承辊下的所述上矫直辊。
[0011]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下辊机构包括下辊盒、设置在下辊盒内且可相对下辊盒转动的下辊组件,下辊盒包括底壁以及形成在底壁两端的侧壁,底壁与两侧壁之间形成一下容纳腔,所述下辊组件设置在所述的下容纳腔内,下辊组件包括若干所述下支承辊以及对应地置于每一下支承辊上的所述下矫直辊。
[0012]作为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下支承辊上均设有滚动轴承,所述下矫直辊置于下支承辊的辊圈上,每一所述上支承辊上设有滚动轴承,上矫直辊置于上支承辊的辊圈上。
[0013]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矫直机的两端边辊独立矫直钢板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4]步骤一:通过液压驱动系统驱动上辊机构向下滑动,并使上辊机构与下辊机构之间留有相当距离以供钢板穿入;
[0015]步骤二:钢板沿其中一组上矫直辊与下矫直辊之间的间隙穿入,调节上辊机构中的两顶持组件的位置,以对应地调节两端部的上矫直辊与下矫直辊之间的矫直间隙;
[0016]步骤三:钢板通过对应地一组上矫直辊与下矫直辊的配合矫直后,沿另一组上矫直辊与下矫直辊之间的间隙穿出,同时对应地对钢板矫直。
[0017]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二中的两顶持组件中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推动上斜楔沿顶壁运动,以带动下斜楔向下运动,并驱使上辊机构中的上支承辊向下运动,进而改变对应的两端部的上矫直辊的位置,以调整矫直机入口和出口之间形成的矫直间隙。
[0018]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矫直机的矫直工艺,以实现对钢板的头部或尾部单独矫直,包括以下步骤:
[0019]步骤一:通过液压驱动系统驱使上辊机构倾动,并使上辊机构与下辊机构之间留有相当距离以供钢板进入;
[0020]步骤二:单独矫直钢板的头部或尾部时,调节上辊机构中的两顶持组件的位置,以对应地调节两端部的上矫直辊与下矫直辊之间的矫直间隙;
[0021]步骤三:其中一端部的上矫直辊配合下矫直辊以对钢板的板头或板尾单独矫直。
[002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矫直机通过顶持组件对应地调节两端部的上矫直辊与下矫直辊之间的矫直间隙,实现下矫直辊与两端部的上矫直辊相互配合独立矫直钢板,以保证钢板平直度,提高钢板的成品率和收得率;通过上辊机构倾动,两端部矫直辊与对应的下矫直辊可分别单矫板头或板尾,增加了对板材头部或尾部的冷硬弯曲进行单辊压矫的功能,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节奏。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矫直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矫直机中顶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矫直机对钢板正矫或反矫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矫直机对钢板头部或尾部单独矫直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序号及名称:1、下辊机构,11、下辊盒,111、底壁,112、侧壁,12、下辊组件,121、下支承辊,122、下矫直辊,2、上辊机构,21、上辊盒,211、顶壁,212、挡持壁,22、上辊组件,221、上支承辊,222、上矫直辊,23、顶持组件,231、上斜楔,232、下斜楔,233、液压缸,100、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29]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矫直机,包括下辊机构1、相对地置于下辊机构1上部且可相对下辊机构1升降的上辊机构2以及驱使上辊机构2相对下辊机构1升降的液压驱动系统(图未示),以通过下辊机构1与上辊机构2相互配合矫直钢板。
[0030]下辊机构1置于安装座100上,下辊机构1包括下辊盒11、设置在下辊盒11内且可相对下辊盒11转动的下辊组件12。下辊盒11包括底壁111以及形成在底壁两端的侧壁112,底壁111与两侧壁112之间形成一下容纳腔,以供安装下辊组件12,底壁111固定于安装座100上。
[0031]下辊组件12设置在下辊盒11的下容纳腔内,具体地,下辊组件12包括若干下支承辊121以及对应地置于每一下支承辊121上的下矫直辊122,下矫直辊122为主动辊,由电机、减速机通过万向接轴驱动运动,下支承辊121为从动辊,下支承辊121的运动由下矫直辊1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矫直机,包括下辊机构(1)以及置于下辊机构(1)上部且可相对下辊机构(1)升降的上辊机构(2),所述下辊机构(1)包括若干下支承辊(121)以及对应地置于每一下支承辊(121)上的下矫直辊(12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机构(2)包括若干上支承辊(221)以及对应地置于每一上支承辊(221)下的上矫直辊(222),所述上矫直辊(222)与所述下矫直辊(122)交错设置,其中两边的两条上支承辊(221)上部对应地设置有顶持组件(23),通过顶持组件(23)驱使两边的上支承辊(221)位置变化,进而改变对应的上矫直辊(222)的位置,以调整矫直机入口和出口之间形成的矫直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直机,其特征在于:中间的若干所述下矫直辊(122)中,每相邻两下矫直辊(122)之间的间距相等且预设为L1,两边的两条下矫直辊(122)与其对应相邻的下矫直辊(122)之间的间距大于L1,中间的若干上矫直辊(222)中,每相邻两上矫直辊(222)之间的间距相等且预设为L1,两边的两条上矫直辊(222)与其对应相邻的上矫直辊(222)之间的间距大于L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持组件(23)对应地安装在上辊机构(2)的顶壁(211)两端处,每一顶持组件(23)包括上斜楔(231)、与上斜楔(231)抵靠的下斜楔(232)以及驱使上斜楔(231)带动下斜楔(232)运动的液压缸(233),液压缸(233)固定安装在顶壁(21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矫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斜楔(231)的其中一平面抵靠在顶壁(211)上,上斜楔(231)的另一平面上连接有所述液压缸(233),上斜楔(231)的斜面抵靠在下斜楔(232)的斜面上,下斜楔(232)的底平面抵靠在对应地上支承辊(221)上,通过液压缸(233)的活塞杆伸出,推动上斜楔(231)沿顶壁(211)运动,以带动下斜楔(232)向下运动,驱使上支承辊(221)向下运动,并调节对应的上矫直辊(222)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机构(2)包括上辊盒(21)、设置在上辊盒(21)内且可相对上辊盒(21)转动的上辊组件(22),所述上辊盒(21)包括顶壁(211)以及形成在顶壁(211)两端的挡持壁(212),顶壁(211)与两条挡持壁(212)之间形成一上容纳腔,上辊组件(22)置于所述的上容纳腔内,所述上辊组件(22)包括若干上所述支承辊(221)以及对应地置于每一上支承辊(221)下的所述上矫直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晓明,王焜盟,王建,赵清志,林存建,李松,刘磊,杨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冶自欧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