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试剂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3210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8:49
本申请涉及一种检测试剂盒,包括:第一试剂收容套筒,包括用以放置第一反应剂的第一收容槽、及围设在第一收容槽外侧以放置第二反应剂的第二收容槽;第二试剂收容套筒,包括容置腔及围设在容置腔外侧的第三收容槽,第三收容槽用以放置试剂条;容置腔侧壁的顶端低于第三收容槽侧壁的顶端;盖体,与第二试剂收容套筒螺纹连接;其中,第二试剂收容套筒还包括用以将容置腔靠近盖体的一端塑封的封闭件,盖体上设置有用以将封闭件穿破的刺破件;旋转盖体以使得刺破件将封闭件穿破,将检测试剂盒倒置以使得第一反应剂与第二反应剂流向盖体以充分反应,再将检测试剂盒正放以使得反应后的溶剂流向第三收容槽内与试剂条反应,成本低廉、结果可靠。果可靠。果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检测试剂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试剂盒,属于分析检测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国内传染病及疫情形势逐年加重。对于传染病及疫情的检测,分子检测是金标准,其灵敏性与准确度高于免疫检测方法。然而,目前的核酸检测均需要依托于中心实验室和专业的仪器、人员配套,导致检测周期长,甚至因此耽误治疗或导致传染扩散。如疑似流感的病人,从到达采样点、送样至中心实验室、检测再到获得结果,至少需要1

2天时间,这段时间内疾病可能迅速进展或传染扩散;而今年严重流行的非洲猪瘟疫情,从基层养殖场、屠宰企业送样到得到结果,需要5

7天时间,往往还没有等到检测结果,猪已病发死亡,并且可能在这期间未做好隔离而大规模传播,造成更广泛影响。基于核酸分子诊断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将极大地提高现场检测的速度和准确性,这对于流行病控制、预防、治疗有重大意义。
[0003]然而基于核酸分子的检测方法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目前常见的样品预处理方法仍存在需配备专业性辅助设备,提取过程复杂,易发生交叉污染等问题,另一方面基于核酸分子诊断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对样品预处理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试剂盒,其成本低廉、结果可靠、操作简单且精确定量。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检测试剂盒,包括:
[0006]第一试剂收容套筒,包括用以放置第一反应剂的第一收容槽、及围设在所述第一收容槽外侧以放置第二反应剂的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和第二收容槽不连通;
[0007]第二试剂收容套筒,包括用以放置第一试剂收容套筒的容置腔及围设在所述容置腔外侧的第三收容槽,所述第三收容槽用以放置试剂条;于所述检测试剂盒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容置腔侧壁的顶端低于所述第三收容槽侧壁的顶端;
[0008]盖体,与所述第二试剂收容套筒螺纹连接;
[0009]其中,所述第二试剂收容套筒还包括用以将容置腔靠近盖体的一端塑封的封闭件,所述盖体上设置有用以将所述封闭件穿破的刺破件;旋转所述盖体以使得所述刺破件将所述封闭件穿破,将所述检测试剂盒倒置以使得第一反应剂与第二反应剂流向所述盖体以充分反应,再将所述检测试剂盒正放以使得反应后的第一反应剂和第二反应剂流向第三收容槽内与试剂条反应。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收容槽内设置有隔离件,所述隔离件将所述第三收容槽隔离成至少两个槽体。
[0011]进一步地,所述隔离件将所述第三收容槽隔离成四个槽体。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收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以导向第一反应剂的导流件。
[0013]进一步地,所述导流件为自所述第一收容槽侧壁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槽口。
[0014]进一步地,于所述检测试剂盒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导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收容槽侧壁的顶端。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应剂为两种试剂的混合。
[0016]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试剂盒还包括套设在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试剂收容套筒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二试剂收容套筒可拆卸连接的底座。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有第一试剂收容套筒和第二试剂收容套筒,第一试剂收容套筒可以将两种试剂分离放置,第二试剂收容套筒用以放置试剂条;其中,第二试剂收容套筒上还设置有封闭件,该封闭件用以放置第一试剂收容套筒内的液体流向至第二试剂收容套筒内;旋转盖体以使得刺破件将封闭件穿破,将检测试剂盒倒置以使得第一反应剂与第二反应剂流向盖体以充分反应,再将检测试剂盒正放以使得反应后的第一反应剂和第二反应剂流向第三收容槽内与试剂条反应,方便快捷且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准性。
[0018]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检测试剂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的第一试剂收容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中的第二试剂收容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3]请参见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的一种检测试剂盒100,包括第一试剂收容套筒1、与所述第一试剂收容套筒1连接的第二试剂收容套筒2、及与所述第二试剂收容套筒2螺纹连接的盖体3。其中,第一试剂收容套筒1包括用以放置第一反应剂的第一收容槽11、及围设在所述第一收容槽11外侧以放置第二反应剂的第二收容槽12,所述第一收容槽11和第二收容槽12不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应剂为两种试剂的混合。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应剂也可为单独的试剂,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收容槽11和第二收容槽12的槽口13朝向盖体3设置,当检测试剂盒100正放时,盖体3朝上设置。
[0024]呈上述,因为第一反应剂为两种试剂的混合,因此,为了增强该两种实际的活性,第一收容槽11具有尖端部15,该尖端部15突伸设置在第二收容槽12的一端。设置该尖端部15的目的在于:需对第一反应剂进行加热,该尖端部15易使得热量集中。第一反应剂可收容在所述尖端部15内,然后将尖端部15加热以达到提高第一反应剂活性的目的。为了在未使用检测试剂盒100的时候,将检测试剂盒100正向放置方便以防止第一反应剂和第二反应剂流出第一收容槽11和第二收容槽12后反应,因此,所述检测试剂盒100还包括套设在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试剂收容套筒1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二试剂收容套筒2可拆卸连接的底座4。在本实施例中,该底座4的高度大于尖端部15的高度,进而将尖端部15包裹以保护,且能够达到
使得检测试剂盒100竖直放置的目的。
[0025]所述第一收容槽11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以导向第一反应剂的导流件14,呈上述,因为第一反应剂为两种试剂的混合,其中一个试剂可直接滴落至第一收容槽11内,另一个试剂需通过导流件14自第一收容槽11的侧壁滑落至第一收容槽11内。诚然,在其实施例中,该导流件14的设置根据第一收容槽11内的试剂的性质而定,亦或者,其可以更好的将试剂导流,防止试剂外溅以达到节约的目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14为自所述第一收容槽11侧壁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槽口13,于所述检测试剂盒100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导流件14设置在所述第一收容槽11侧壁的顶端。
[0026]第二试剂收容套筒2包括用以放置第一试剂收容套筒1的容置腔21及围设在所述容置腔21外侧的第三收容槽22,所述第三收容槽22用以放置试剂条。其中,所述第三收容槽22内设置有隔离件23,所述隔离件23将所述第三收容槽22隔离成至少两个槽体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件23将所述第三收容槽22隔离成四个槽体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试剂收容套筒,包括用以放置第一反应剂的第一收容槽、及围设在所述第一收容槽外侧以放置第二反应剂的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和第二收容槽不连通;第二试剂收容套筒,包括用以放置第一试剂收容套筒的容置腔及围设在所述容置腔外侧的第三收容槽,所述第三收容槽用以放置试剂条;于所述检测试剂盒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容置腔侧壁的顶端低于所述第三收容槽侧壁的顶端;盖体,与所述第二试剂收容套筒螺纹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试剂收容套筒还包括用以将容置腔靠近盖体的一端塑封的封闭件,所述盖体上设置有用以将所述封闭件穿破的刺破件;旋转所述盖体以使得所述刺破件将所述封闭件穿破,将所述检测试剂盒倒置以使得第一反应剂与第二反应剂流向所述盖体以充分反应,再将所述检测试剂盒正放以使得反应后的第一反应剂和第二反应剂流向第三收容槽内与试剂条反应。2.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慎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雅典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