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染科用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9992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感染科用采集装置,盒体外壁和上盖上装配有上盖去除结构,上盖去除结构包括固定装配于盒体左右侧壁下端的连接板,连接板的上端垂直固定装配有竖板,竖板内侧面滑动装配有直线电机模组,直线电机模组的滑台内侧面与上盖侧壁之间装配有上盖横向滑动结构,盒体内腔底部插接有试管防护装置,上盖底面装配有试管上端稳定结构,且试管的上端位于试管上端稳定结构内,上盖与盒体之间设有密闭结构;上盖去除结构对上盖进行升降操作,同时能够方便上盖的前后滑动,便于对上盖的遮挡进行快速去除,及时取出内部的试剂,减少上盖开启过程的耗时,减少试剂被污染的可能,提高检测的精准性。提高检测的精准性。提高检测的精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感染科用采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采集装置
,具体领域为一种感染科用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医学上的感染,是指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病原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等的统称,微生物占绝大多数,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寄生虫主要有源虫和嚅虫,病原体属于寄生性生物,所寄生的自然宿主为动植物和人。
[0003]感染科用采集装置,指用于感染科采集患者检测试液时,用于存储检测试液的设备,是试液采取和检测的常用设备,在医疗检测时,帮助医护人员节省大量时间,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现有技术中通常利用试管存放试液,再将试管放置在密闭容器内保存,但是现有的密闭容器为了保证密闭性通常上盖开启时较为费力,需要一定的开启时间,在这一上盖开启时间内试液存在被外部污染的可能,为了减少这一概率,保证检测的精准性,我们提出了一种感染科用采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染科用采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感染科用采集装置,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上端扣合有上盖,所述盒体外壁和上盖上装配有上盖去除结构,所述上盖去除结构包括固定装配于盒体左右侧壁下端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垂直固定装配有竖板,左右两侧所述竖板上端固定装配有顶板,所述竖板内侧面滑动装配有直线电机模组,所述直线电机模组的滑台内侧面与上盖侧壁之间装配有上盖横向滑动结构,所述盒体内腔底部插接有试管防护装置,且试管防护装置内插接有试管,所述上盖底面装配有试管上端稳定结构,且试管的上端位于试管上端稳定结构内,所述上盖与盒体之间设有密闭结构。
[0006]优选的,所述上盖横向滑动结构包括横向开设于上盖左右侧壁的条状滑槽,所述条状滑槽内滑动装配有滑块,所述滑块外侧壁固定装配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外侧端固定装配于同侧所述直线电机模组的滑台上。
[0007]优选的,所述试管防护装置包括插接于盒体内腔底部的第一槽体,所述第一槽体内腔底面纵向一体成型有隔板,且隔板的数量为两个,相邻所述隔板之间、隔板与第一槽体内壁之间插接有气囊,所述气囊的上端延伸出第一槽体,所述盒体内腔插接有第二槽体,且第二槽体底面与气囊贴合,所述第二槽体的内腔底面均匀固定装配有“U”形座,所述第二槽体的上端固定装配有橡胶盖板,且橡胶盖板上表面对应“U”形座开设有通孔,所述试管下端贯穿通孔插接于对应所述“U”形座内。
[0008]优选的,所述试管上端稳定结构包括开设于上盖底面的凹槽,所述凹槽内粘贴固定有泡沫垫,所述泡沫垫底面对应试管开设有盲孔,所述试管的上端插接于盲孔内。
[0009]优选的,所述密闭结构包括开设于盒体外侧壁上端的矩形环槽,所述上盖底面边缘固定装配有矩形环,且矩形环插接于矩形环槽内,所述矩形环槽内壁均匀开设有密封槽,所述矩形环内环面对应密封槽粘贴固定有密封橡胶条,所述密封橡胶条插接于对应所述密封槽内。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方案采用上盖去除结构对上盖进行升降操作,同时能够方便上盖的前后滑动,便于对上盖的遮挡进行快速去除,及时取出内部的试剂,减少上盖开启过程的耗时,减少试剂被污染的可能,提高检测的精准性。
[0012](2)方案采用试管防护装置对放入盒体内的试管和试剂进行保护,减少装置转移过程中震荡的影响。
[0013](3)方案采用试管上端稳定结构进一步稳定试管上端,提高试管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
[0014](4)方案采用密闭结构提高上盖与盒体之间的密闭性,减少样本外泄可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上盖横向滑动结构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试管防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盒体;2、上盖;3、上盖去除结构;31、连接板;32、竖板;33、直线电机模组;34、顶板;35、上盖横向滑动结构;351、条状滑槽;352、滑块;353、连接杆;4、试管防护装置;41、第一槽体;42、隔板;43、气囊;44、第二槽体;45、“U”形座;46、橡胶盖板;47、通孔;5、试管;6、试管上端稳定结构;61、凹槽;62、泡沫垫;63、盲孔;7、密闭结构;71、矩形环槽;72、矩形环;73、密封槽;74、密封橡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感染科用采集装置,包括盒体1,盒体1的上端扣合有上盖2,盒体1外壁和上盖2上装配有上盖去除结构3,上盖去除结构3包括固定装配于盒体1左右侧壁下端的连接板31,连接板31的上端垂直固定装配有竖板32,左右两侧竖板32上端固定装配有顶板34,竖板32内侧面滑动装配有直线电机模组33,直线电机模组33的滑台内侧面与上盖2侧壁之间装配有上盖横向滑动结构35,盒体1内腔底部插接有试管防护装置4,且试管防护装置4内插接有试管5,上盖2底面装配有试管上端稳定结构6,且试管5的上端位于试管上端稳定结构6内,上盖2与盒体1之间设有密闭结构7。
[0021]本实施例中,直线电机模组33连接外部电源,通过开关控制所在电路通断,左右两侧直线电机模组33同步运行,左右两侧的直线电机模组33带动上盖2上下移动。
[0022]上盖去除结构3对上盖2进行升降操作,同时能够方便上盖2的前后滑动,便于对上
盖2的遮挡进行快速去除,及时取出内部的试剂,减少上盖2开启过程的耗时,减少试剂被污染的可能,提高检测的精准性。
[0023]具体而言,上盖横向滑动结构35包括横向开设于上盖2左右侧壁的条状滑槽351,条状滑槽351内滑动装配有滑块352,滑块352外侧壁固定装配有连接杆353,连接杆353外侧端固定装配于同侧直线电机模组33的滑台上。
[0024]在操作时,通过向后推动上盖2的方式,使得上盖2的条状滑槽351相对滑块352滑动,实现上盖2的向后滑动,去除上盖2的上方遮挡,需要复位时反向操作即可。
[0025]具体而言,试管防护装置4包括插接于盒体1内腔底部的第一槽体41,第一槽体41内腔底面纵向一体成型有隔板42,且隔板42的数量为两个,相邻隔板42之间;隔板42与第一槽体41内壁之间插接有气囊43,气囊43的上端延伸出第一槽体41,盒体1内腔插接有第二槽体44,且第二槽体44底面与气囊43贴合,第二槽体44的内腔底面均匀固定装配有“U”形座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染科用采集装置,包括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的上端扣合有上盖(2),所述盒体(1)外壁和上盖(2)上装配有上盖去除结构(3),所述上盖去除结构(3)包括固定装配于盒体(1)左右侧壁下端的连接板(31),所述连接板(31)的上端垂直固定装配有竖板(32),左右两侧所述竖板(32)上端固定装配有顶板(34),所述竖板(32)内侧面滑动装配有直线电机模组(33),所述直线电机模组(33)的滑台内侧面与上盖(2)侧壁之间装配有上盖横向滑动结构(35),所述盒体(1)内腔底部插接有试管防护装置(4),且试管防护装置(4)内插接有试管(5),所述上盖(2)底面装配有试管上端稳定结构(6),且试管(5)的上端位于试管上端稳定结构(6)内,所述上盖(2)与盒体(1)之间设有密闭结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染科用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横向滑动结构(35)包括横向开设于上盖(2)左右侧壁的条状滑槽(351),所述条状滑槽(351)内滑动装配有滑块(352),所述滑块(352)外侧壁固定装配有连接杆(353),所述连接杆(353)外侧端固定装配于同侧所述直线电机模组(33)的滑台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染科用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管防护装置(4)包括插接于盒体(1)内腔底部的第一槽体(41),所述第一槽体(41)内腔底面纵向一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其琴胡凯玉邱梅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