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交接驳线路设计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2853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8: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交接驳线路设计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用户OD轨迹信息;对用户OD轨迹信息进行筛选,得到用户私人交通出行信息;收集用户私人交通出行信息对应的用户多维度数据,并根据用户多维度数据进行公共交通出行接受度预测,确定公共交通出行接受度高于预设阈值的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用户私人交通出行信息;根据目标用户私人交通出行信息中的目标出发点信息以及目标目的地信息,筛选出轨交接驳目标区域以及构建公共交通载客量目标函数,并利用图数据库对公共交通载客量目标函数进行处理,得到轨交接驳目标区域内的轨交接驳线路。交接驳线路。交接驳线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交接驳线路设计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统计
,具体涉及一种轨交接驳线路设计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对轨交接驳路线进行设计或优化方法如下:
[0003]1、通过手机信令数据和GIS分析居民出行时空聚集点,然后基于乘客出行时空聚集特征,根据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运行状态,选择最佳公交站点的位置,将需求点分配给选中接驳站点,合理地确定线路走向和发车频率。
[0004]2、根据交通调查或交通模型推算确定枢纽常规公交集散客流需求,建立枢纽地区常规公交接驳线路优化配置模型,综合其他接驳线路评估指标,得到枢纽地区接驳公交场站设置方案。
[0005]3、基于乘客预约时间、地点等数据,对同车次乘客相互约束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充分考虑接驳公交路径规划中的乘客出行始末端的时间窗,车辆多路径等问题,根据需求设计接驳公交路径。
[0006]4、通过构建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虚拟网络模型和突发状态参数估计,建立确定性公交运行时间下的公交接驳网络模型,应用列生成算法对鲁棒变换后的公交接驳网络设计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的公交接驳网络设计方案。
[0007]但以上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
[0008]1、在估计公共交通需求过程中:基于交通调查、交通模型的方法由于样本随机性/模型偏差性容易导致对公共交通需求估计不准确,而且多数方法是对现有公共交通出行用户的优化调配,没有从实际上真正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0009]2、在接驳线路设计过程中:通过构建路网拓扑关系寻找最优解的方法需要过多人工干预,而且往往没有考虑计算复杂度问题,许多方法仅仅是理论可行,但实际部分参数不易获取/估算,或者计算过程需要再经过复杂的算法进行优化,实际可以配置化应用的方法比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10]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轨交接驳线路设计方法及装置。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轨交接驳线路设计方法,其包括:
[0012]获取用户OD轨迹信息;
[0013]对用户OD轨迹信息进行筛选,得到用户私人交通出行信息;
[0014]收集用户私人交通出行信息对应的用户多维度数据,并根据用户多维度数据进行公共交通出行接受度预测,确定公共交通出行接受度高于预设阈值的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用户私人交通出行信息;
[0015]根据目标用户私人交通出行信息中的目标出发点信息以及目标目的地信息,筛选
出轨交接驳目标区域以及构建公共交通载客量目标函数,并利用图数据库对公共交通载客量目标函数进行处理,得到轨交接驳目标区域内的轨交接驳线路;其中,公共交通载客量目标函数根据轨交接驳目标区域及公共交通数据构建。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轨交接驳线路设计装置,其包括:
[0017]获取模块,适于获取用户OD轨迹信息;
[0018]筛选模块,适于对用户OD轨迹信息进行筛选,得到用户私人交通出行信息;
[0019]预测模块,适于收集用户私人交通出行信息对应的用户多维度数据,并根据用户多维度数据进行公共交通出行接受度预测,确定公共交通出行接受度高于预设阈值的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用户私人交通出行信息;
[0020]求解模块,适于根据目标用户私人交通出行信息中的目标出发点信息以及目标目的地信息,筛选出轨交接驳目标区域以及构建公共交通载客量目标函数,并利用图数据库对公共交通载客量目标函数进行处理,得到轨交接驳目标区域内的轨交接驳线路;其中,公共交通载客量目标函数根据轨交接驳目标区域及公共交通数据构建。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0022]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轨交接驳线路设计方法对应的操作。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处理器执行如上述轨交接驳线路设计方法对应的操作。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轨交接驳线路设计方法及装置,获取用户OD轨迹信息;对用户OD轨迹信息进行筛选,得到用户私人交通出行信息;收集用户私人交通出行信息对应的用户多维度数据,并根据用户多维度数据进行公共交通出行接受度预测,确定公共交通出行接受度高于预设阈值的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用户私人交通出行信息;根据目标用户私人交通出行信息中的目标出发点信息以及目标目的地信息,筛选出轨交接驳目标区域以及构建公共交通载客量目标函数,并利用图数据库对公共交通载客量目标函数进行处理,得到轨交接驳目标区域内的轨交接驳线路;其中,公共交通载客量目标函数根据轨交接驳目标区域及公共交通数据构建。通过对用户OD轨迹信息进行筛选得到用户私人交通出行信息。基于用户私人交通出行信息来进行引导,识别出有意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目标用户,对目标用户的私人交通出行信息进行设计,确定轨交接驳线路,可以最大化的将私人交通出行转换为公共交通出行,保障轨交接驳线路的载客量。进一步,利用图数据库的图模型方式对公共交通载客量目标函数进行处理,大大降低了计算的时间复杂度,更准确得到轨交接驳线路。
[0025]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26]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
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27]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轨交接驳线路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0028]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确定轨交接驳目标区域的示意图;
[0029]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图数据库建立图模型的示意图;
[0030]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轨交接驳线路设计装置的功能框图;
[0031]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33]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轨交接驳线路设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轨交接驳线路设计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34]步骤S101,获取用户OD轨迹信息。
[00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交接驳线路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获取用户OD轨迹信息;对所述用户OD轨迹信息进行筛选,得到用户私人交通出行信息;收集所述用户私人交通出行信息对应的用户多维度数据,并根据所述用户多维度数据进行公共交通出行接受度预测,确定公共交通出行接受度高于预设阈值的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用户私人交通出行信息;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私人交通出行信息中的目标出发点信息以及目标目的地信息,筛选出轨交接驳目标区域以及构建公共交通载客量目标函数,并利用图数据库对所述公共交通载客量目标函数进行处理,得到轨交接驳目标区域内的轨交接驳线路;其中,所述公共交通载客量目标函数根据轨交接驳目标区域及公共交通数据构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用户OD轨迹信息进一步包括:根据用户移动设备的信令数据,获取用户OD轨迹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用户移动设备的信令数据,获取用户OD轨迹信息进一步包括:获取用户移动设备的信令数据;对所述信令数据进行预处理;所述预处理包括:轨迹夹角滤波、轨迹动态插值及基站轨迹栅格映射;基于栅格连续停留时长阈值筛选预处理后的信令数据,根据信令数据的时间进行排序,获取用户OD轨迹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用户OD轨迹信息进行筛选,得到用户私人交通出行信息进一步包括:提取所述用户OD轨迹信息中的移动距离和/或速度;根据所述移动距离和/或速度,结合公共交通数据筛选得到用户私人交通出行信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移动距离和/或速度,结合公共交通数据筛选得到用户私人交通出行信息进一步包括:对所述移动距离和/或速度进行检测,去除步行轨迹信息;根据公共交通数据中包含的站点信息和/或GPS数据进行检测,去除公共交通出行信息,筛选得到用户OD轨迹信息中用户私人交通出行信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所述用户私人交通出行信息对应的用户多维度数据,并根据所述用户多维度数据进行公共交通出行接受度预测,确定公共交通出行接受度高于预设阈值的目标用户对应的进一步包括:收集用户私人交通出行信息对应的用户多维度数据;所述用户多维度数据包括:用户身份数据、用户通信数据、用户社交数据、用户消费数据和/或用户网络数据;利用回归模型根据所述用户多维度数据进行公共交通出行接受度预测;根据预测得到的公共交通出行接受度确定公共交通出行接受度高于预设阈值的目标用户,并确定目标用户私人交通出行信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私人交通出行信息中的目标出发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亮朱骏傅一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