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循环养殖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2690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生态养殖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生态循环养殖平台,包括网格布置的立桩,每根立桩顶部安装有太阳能部件,相邻两列立桩之间安装有顶棚架,所述顶棚架顶面铺设有大棚膜,网格分布的相邻两根立桩之间且位于水面上方安装有步道型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大棚内实现鱼和水培作物的一体养殖,养殖户可以在步道型梁上行走,方便养鱼投料,也方便观察水培作物的生长情况,养殖盆放置在承载架内,在不同水位下,承载架能随着水位上下浮动,使得水体只能淹没至养殖盆,不会完全淹没作物,同时承载架两侧的固定架也进一步保障了养殖户在步道型梁上行走的安全性,解决了现有生态养殖的一些列问题。些列问题。些列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循环养殖平台


[0001]本技术属于生态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生态循环养殖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养殖渔业,又称水产养殖,是指在岸上由人工所开辟的渔塭中,养殖鱼类或各种海鲜,以供食用。目前市场上的鱼塘养殖系统通常仅能实现一种水产品种的养殖工作。另外,也有一些农作物和水产养殖共养平台,比如鱼稻共养,鱼养殖在水稻间隙中,鱼排出的粪便可以作为水稻肥料,形成生态养殖系统。但是目前的生态养殖模式综合利用水平仍不高,无法在单位水域面积产生更高价值,而且目前的生态养殖系统管理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循环养殖平台,旨在解决现有生态养殖系统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所述生态循环养殖平台,包括网格布置的立桩,每根立桩顶部安装有太阳能部件,相邻两列立桩之间安装有顶棚架,所述顶棚架顶面铺设有大棚膜,网格分布的相邻两根立桩之间且位于水面上方安装有步道型梁,所述步道型梁两侧向外水平固定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内安装有活动的承载架,所述承载架两侧有浮筒,所述承载架底部有一排间隔设置的阻隔板,所述阻隔板上方有一圈挡板。
[0006]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部件包括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底部有支架,所述支架安装在对应立桩顶部。
[0007]进一步的,每列立桩顶端共设一根绝缘保护管,所述太阳能板底部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引出有导线且导线穿入所述绝缘保护管。
[0008]进一步的,所述顶棚架通过抱箍固定安装在立桩上,所述抱箍与立桩之间设置有橡胶圈。
[0009]进一步的,所述顶棚架为弧形结构。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生态循环养殖平台安装有太阳能板和大棚膜,立柱之间网格设置有步道型梁,养殖户可以进入大棚在步道型梁上行走,便于养殖管理;另外,步道型梁两侧设置有可上下浮动的承载架,承载架外侧有浮筒,水养盆栽作物的养殖盆放置在承载架内,在不同水位下,承载架能随着水位上下浮动,使得水体只能淹没至养殖盆,不会完全淹没作物,提高了作物养殖成功率;同时承载架两侧的固定架也进一步保障了养殖户在步道型梁上行走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态循环养殖平台的结构图;
[0012]图2是步道型梁位置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4]为了说明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0015]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态循环养殖平台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技术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0016]如图1、2所示,所述生态循环养殖平台包括网格布置的立桩1,每根立桩1顶部安装有太阳能部件2,相邻两列立桩1之间安装有顶棚架3,所述顶棚架3顶面铺设有大棚膜4,网格分布的相邻两根立桩1之间且位于水面上方安装有步道型梁5,所述步道型梁5两侧向外水平固定有固定架6,所述固定架6内安装有活动的承载架7,所述承载架7两侧有浮筒71,所述承载架7底部有一排间隔设置的阻隔板72,所述阻隔板72上方有一圈挡板73。
[0017]本生态循环养殖平台首先施工立桩,首先抽干养殖池内的水,然后再养殖池内安装网格行列打下立桩,立桩打入池底至少1.0米,然后每相邻的两个两个立桩之间安装步道型梁,步道型梁顶面铺有防滑板,安装人员可在步道型梁上行走,以便安装其他部件。
[0018]首先需要安装固定架,固定架直接焊接在步道型梁两侧,然后在每根立桩顶部安装太阳能部件2,如图所示,所述太阳能部件2包括太阳能板21,所述太阳能板21底部有支架22,所述支架22安装在对应立桩1顶部。所述太阳能板21底部有控制器23,图示中,每列立桩顶端共设一根绝缘保护管24,所述控制器23引出有导线且导线穿入所述绝缘保护管24。太阳板的角度需要调整,然后固定角度后将支架固定安装在立桩上。太阳能板吸收热量产生的电源通过导线输出至岸边通过蓄能梯度电池蓄能,用于养殖供电。
[0019]接着安装顶棚架3,所述顶棚架3通过抱箍31固定安装在立桩1上,所述抱箍31与立桩1之间设置有橡胶圈,以保证安装牢固性。顶棚架为弧形结构,两端分别与抱箍的螺纹杆锁紧,最后顶部铺上大棚膜并锁紧。
[0020]最后在固定架上放置多个承载架,再在承载架两侧安装浮筒。
[0021]养殖时候,向养殖池内放水,向承载架内放置作物水培养殖盆,养殖盆底部接触至挡板,养殖盆不会滑落水中,承载架底部的一排阻隔板用于防止水中的鱼进入承载架内影响水培作物生长。本平台系统中,鱼和水培作物均在大棚内养殖,受天气和温度影响较小,可增加鱼和作物的生长期。鱼排出的粪便也可以作为作物生长的营养来源,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养殖系统。同时设置上下浮动的承载架,承载架外侧有浮筒,水养盆栽作物的养殖盆放置在承载架内,在不同水位下,承载架能随着水位上下浮动,使得水体只能淹没至养殖盆,不会完全淹没作物,提高了作物养殖成功率。
[0022]而且在大棚内,养殖户可以在步道型梁上行走,方便养鱼投料,也方便观察水培作物的生长情况。而且无需水面上划船,解决了现有生态养殖的一些列问题。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循环养殖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网格布置的立桩,每根立桩顶部安装有太阳能部件,相邻两列立桩之间安装有顶棚架,所述顶棚架顶面铺设有大棚膜,网格分布的相邻两根立桩之间且位于水面上方安装有步道型梁,所述步道型梁两侧向外水平固定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内安装有活动的承载架,所述承载架两侧有浮筒,所述承载架底部有一排间隔设置的阻隔板,所述阻隔板上方有一圈挡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生态循环养殖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求智金敏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康生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