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用水下清污吸污机器人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38109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水产养殖用水下清污吸污机器人及系统,机器人内部有内部腔以及吸污泵,机器人底部设置有清扫装置,所述清扫装置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有若干吸水孔,每个吸水孔上设置有活动板,所述固定板上安装有若干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底部共设有清污刮片。机器人下沉至底部水体底部后,清污刮片会对水体底部施加压力,通过控制机器人行走就可以达到刮除养殖池底部污垢的目的,然后通过吸污泵将清污刮片刮起的污水抽走,进而达到清理养殖池,此方式为纯物理清理方式,效果好,效率高,无需人工干预,适用于各种高密度养殖的养殖池场合。用于各种高密度养殖的养殖池场合。用于各种高密度养殖的养殖池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产养殖用水下清污吸污机器人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水产养殖用水下清污吸污机器人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集约化高密度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水体底部清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日益凸显。目前水产养殖行业中,传统的池塘养殖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改底,即通过使用化学药剂来清理池塘底部。
[0003]但是对于高密度水体的养殖池养殖,比如水泥池或者集装箱养殖,高密度养殖环境与传统池塘养殖的环境完全不同,高密度养殖由于水体体积少,鱼类对化学药剂使用非常敏感,因此传统的化学药剂方法完全不适用。
[0004]另外也有普通的泳池清扫机器人,但是由于对粘性强、浓度大的高密度养殖水产环境也不能完全胜任,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系统以适应高密度养殖底部排污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产养殖用水下清污吸污机器人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传统池塘养殖使用化学药剂不适用高密度养殖环境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方面,所述水产养殖用水下清污吸污机器人,所述机器人包括设备壳体,所述设备壳体安装有行走装置,所述设备壳体内部还设有内部腔以及吸污泵,所述设备壳体上还有排污口,所述内部腔通过所述吸污泵与所述排污口连通,所述设备壳体底部且位于内部腔正下方设置有清扫装置,所述清扫装置包括位于内部腔正下方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有若干吸水孔,每个吸水孔上设置有活动板,所述固定板上安装有若干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底部共设有清污刮片。
[0008]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连接件包括螺柱,所述螺柱穿过所述固定板且螺柱顶部拧有调节螺母,所述螺柱的底部固定至所述清污刮片,所述螺柱上且位于固定板和清污刮片之间位置套有弹簧。
[0009]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装置包括位于安装于设备壳体的前后清扫轮,前后清扫轮之间套有橡胶履带。
[0010]另一方面,所述水产养殖水下清污吸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机器人,还包括过滤箱和变频控制箱,所述过滤箱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过滤箱的进水口与机器人的排污口通过软管连接,所述变频控制箱通过防水线缆电性连接至所述机器人。
[0011]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口连接有清水管。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机器人自身具有一定重力,机器人下沉至底部水体底部后,清污刮片会对水体底部施加压力,因此通过控制机器人行走就可以达到清污刮片刮除养殖池底部污垢的目的,然后通过吸污泵将清污刮片刮起的污水抽走,进而达到清理养
殖池,此清理方式为纯物理清理方式,清洁效果好,效率高,无需人工干预,适用于各种高密度养殖的养殖池场合。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产养殖用水下清污吸污机器人的结构图;
[0014]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扫装置的一种结构图;
[0015]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扫装置的另一种结构图;
[0016]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产养殖水下清污吸污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8]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0019]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产养殖用水下清污吸污机器人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002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水产养殖用水下清污吸污机器人,包括设备壳体1,所述设备壳体安装有行走装置2,所述设备壳体1内部还设有内部腔3以及吸污泵4,所述设备壳体1上还有排污口11,所述内部腔3通过所述吸污泵4与所述排污口11连通,所述设备壳体1底部且位于内部腔正下方设置有清扫装置5。
[0021]如图2所示,所述清扫装置5包括位于内部腔正下方的固定板51,所述固定板51上开有若干吸水孔52,每个吸水孔52上设置有活动板53,所述固定板53上安装有若干弹性连接件54,所述弹性连接件54底部共设有清污刮片55。
[0022]本结构中,所述水下清污吸污机器人置于养殖池内,机器人根据重力会下沉至池内底部,在弹性连接件的作用力下,清扫装置会向下施加一定压力,这样清扫装置会与池内底部紧密接触,在行走装置的驱动下,机器人在池内行走,清扫装置与池底产生摩擦,实现清理功能;同时吸污泵工作,活动板开启,内部腔产生负压,清理后的污水被吸入至内部腔,最后通过排污口排出。
[0023]本实施例不限定活动板的开启控制形式。比如可以与吸污泵同步开启,打开吸污泵后联动电控开启活动板,也可以是自动形式,吸污泵工作后,内部腔产生负压,污水被吸入内部腔的过程中,会自动推开活动板,活动板转轴位置设置扭簧,当吸污泵停机后,活动板自动关闭。
[0024]作为所述弹性连接件的一种具体结构,所述弹性连接件54包括螺柱541,所述螺柱541穿过所述固定板51且螺柱顶部拧有调节螺母542,所述螺柱541的底部固定至所述清污刮片543,所述螺柱541上且位于固定板和清污刮片之间位置套有弹簧544。此结构安装非常方便,螺柱上穿入弹簧然后顶部穿出固定板,最后拧上调节螺母即可。清污刮片为耐磨硅胶板,清污刮片对底板的压力通过设置合适型号的弹簧设定。
[0025]图2中,弹性连接件有两组,实际可根据需要设置三组或者更多,如图3所示,同样可以调整使用合适长度的清污刮片。
[0026]本机器人可以在养殖池池底行走,通过行走装置驱动,图示中,所述行走装置2包括位于安装于设备壳体的前后清扫轮21,前后清扫轮之间套有橡胶履带22,通过设置橡胶履带可以控制机器人行走稳定性。所述清扫轮在转动过程中,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对池底进行清洁。
[0027]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水产养殖水下清污吸污系统,包括所述机器人100,还包括过滤箱200和变频控制箱300,所述过滤箱200有进水口201和排水口202,所述过滤箱200的进水口201与机器人的排污口通过软管400连接,所述变频控制箱300通过防水线缆500电性连接至所述机器人100。
[0028]使用时,机器人首先连接软管和防水线缆,然后把机器人投入养殖池内,图示为养殖集装箱;通过变频变频控制箱启动机器人,机器人开始自动巡航,本系统中,机器人在养殖池池底行走,变频控制箱通过防水线缆为机器人提供电力以及控制信号,机器人内部有控制板,防水线缆与控制板连接,控制板与机器人的行走装置和吸污泵电性连接,实现对机器人的行走和清污控制。
[0029]机器人吸出的污水通过软管排入至过滤箱内,本实例不限定过滤箱内部的滤芯形式,过滤箱对污水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清水通过排水口排出。图示中,所述排水口202连接有清水管,过后的清水可以直接返回至养殖池内,避免水资源浪费。
[0030]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产养殖用水下清污吸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包括设备壳体,所述设备壳体安装有行走装置,所述设备壳体内部还设有内部腔以及吸污泵,所述设备壳体上还有排污口,所述内部腔通过所述吸污泵与所述排污口连通,所述设备壳体底部且位于内部腔正下方设置有清扫装置,所述清扫装置包括位于内部腔正下方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有若干吸水孔,每个吸水孔上设置有活动板,所述固定板上安装有若干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底部共设有清污刮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水产养殖用水下清污吸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件包括螺柱,所述螺柱穿过所述固定板且螺柱顶部拧有调节螺母,所述螺柱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贤尉魏铭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康生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