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熄焦烟气余热锅炉蒸汽过热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2652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熄焦烟气余热锅炉蒸汽过热器设备,包括低温热交换管组、喷水减温器及高温热交换管组;所述低温热交换管组逆流设置,低温热交换管组的进口联箱与汽包连通,低温热交换管组的出口联箱与喷水减温器连通;所述高温热交换管组顺流设置,高温热交换管组进口集箱与喷水减温器连通,高温热交换管的出口集箱与蒸汽管网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干熄焦烟气余热锅炉蒸汽过热器设备运行过程中热交换管组传热管束易爆管、主蒸汽出口温度波动大的问题。出口温度波动大的问题。出口温度波动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熄焦烟气余热锅炉蒸汽过热器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蒸汽过热器设备,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干熄焦烟气余热锅炉蒸汽过热器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干熄焦是相对于湿熄焦而言的,其工艺路径是用惰性气体将红焦冷却的一种熄焦方法。干熄焦过程中,红焦从干熄炉顶部装入,低温惰性气体由循环风机鼓入干熄炉冷却段红焦层内,吸收红焦显热,冷却后的焦碳从干熄炉底部排出,从干熄炉环形烟道出来的高温惰性气体流经干熄焦烟气余热锅炉进行热交换,余热锅炉产生蒸汽,冷却后的惰性气体由循环风机重新鼓入干熄炉,惰性气体在封闭的系统内循环使用。
[0003]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干熄焦烟气余热锅炉蒸汽过热器设备存在热交换管组传热管束易爆管、主蒸汽出口温度波动大的问题。因此,通过现代工业装备开发出运行寿命长、主蒸汽出口温度平稳的干熄焦烟气余热锅炉蒸汽过热器设备,对干熄焦烟气余热回收装备业来说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熄焦烟气余热锅炉蒸汽过热器设备,该干熄焦烟气余热锅炉蒸汽过热器设备解决了干熄焦烟气余热锅炉蒸汽过热器设备运行过程中热交换管组传热管束易爆管、主蒸汽出口温度波动大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将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干熄焦烟气余热锅炉蒸汽过热器设备,包括低温热交换管组、喷水减温器及高温热交换管组;所述低温热交换管组逆流设置,低温热交换管组的进口联箱与汽包连通,低温热交换管组的出口联箱与喷水减温器连通;所述高温热交换管组顺流设置,高温热交换管组进口集箱与喷水减温器连通,高温热交换管的出口集箱与蒸汽管网连通。
[0007]优选地,所述低温热交换管组由水平往复曲折的蛇形管束配装进口联箱、出口联箱构成;所述低温热交换管组的蛇形管束内蒸汽流动方向与干熄焦烟气流动方向互逆。
[0008]优选地,所述高温热交换管组由水平往复曲折的蛇形管束配装进口集箱、出口集箱构成;所述高温热交换管组的蛇形管束内蒸汽流动方向与干熄焦烟气流动方向一致。
[0009]优选地,所述低温热交换管组、高温热交换管组的蛇形管束均在端部弯头区域设有防磨遮蔽装置。
[0010]优选地,所述低温热交换管组、高温热交换管组均通过吊顶管悬吊于干熄焦烟气余热锅炉烟道内。
[0011]优选地,所述高温热交换管组的蛇形管束表面设有金属纳米耐磨涂层。
[0012]优选地,所述喷水减温器设置有多个喷水装置。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干熄焦烟气余热锅炉蒸汽过热器设备,高温热交换管
组采用顺流布置,所述管组内蒸汽流动方向与干熄焦烟气流动方向一致,有效降低了换热管束在烟气温度较高区域的壁温,同时高温热交换管组的蛇形管束表面设有金属纳米耐磨涂层,大大降低了爆管的发生几率。低温热交换管组、高温热交换管组的蛇形管束端部弯头区域设有防磨遮蔽装置,有效避免了烟气局部流场对所述蛇形管束造成的冲蚀,大大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喷水减温器设置有多个喷水装置,当干熄焦烟气温度向上波动时,通过逐次开启多个喷水装置的方式,实现对过热蒸汽温度的有效平稳调节,有效避免了主蒸汽出口额定温度大幅波动情况的发生。本技术技术方案实现了干熄焦烟气余热锅炉蒸汽过热器设备稳定运行,为实现干熄焦烟气余热锅炉高效余热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节点Ⅰ放大图;
[0017]图中:1.低温热交换管组,2.喷水减温器,3.高温热交换管组,4.蛇形管束(低温),5.进口联箱,6.出口联箱,7.蛇形管束(高温),8.进口集箱,9.出口集箱,10.防磨遮蔽装置,11.吊顶管,12.喷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0019]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
[0020]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干熄焦烟气余热锅炉蒸汽过热器设备,包括低温热交换管组1、喷水减温器2及高温热交换管组3。所述低温热交换管组1逆流设置,低温热交换管组1进口联箱5与汽包连通,出口联箱6与喷水减温器2连通;所述高温热交换管组3顺
流设置,高温热交换管组3进口集箱8与喷水减温器2连通,出口集箱9与蒸汽管网连通。
[0021]所述低温热交换管组1由水平往复曲折的蛇形管束4配装进口联箱5、出口联箱6构成;所述低温热交换管组1内蒸汽流动方向与干熄焦烟气流动方向互逆。
[0022]所述高温热交换管组3由水平往复曲折的蛇形管束7配装进口集箱8、出口集箱9构成;所述高温热交换管组3内蒸汽流动方向与干熄焦烟气流动方向一致。
[0023]所述低温热交换管组1、高温热交换管组3的蛇形管束端部弯头区域设有防磨遮蔽装置10。
[0024]所述低温热交换管组1、高温热交换管组3通过吊顶管11悬吊于干熄焦烟气余热锅炉烟道内。
[0025]所述高温热交换管组3的蛇形管束7表面设有金属纳米耐磨涂层。
[0026]所述喷水减温器1设置有多个喷水装置12。
[0027]干熄焦烟气余热锅炉运行时,干熄焦烟气自上而下顺序流过高温热交换管组3、低温热交换管组1。干熄焦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熄焦烟气余热锅炉蒸汽过热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低温热交换管组、喷水减温器及高温热交换管组;所述低温热交换管组逆流设置,低温热交换管组的进口联箱与汽包连通,低温热交换管组的出口联箱与喷水减温器连通;所述高温热交换管组顺流设置,高温热交换管组进口集箱与喷水减温器连通,高温热交换管的出口集箱与蒸汽管网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熄焦烟气余热锅炉蒸汽过热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热交换管组由水平往复曲折的蛇形管束配装进口联箱、出口联箱构成;所述低温热交换管组的蛇形管束内蒸汽流动方向与干熄焦烟气流动方向互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熄焦烟气余热锅炉蒸汽过热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热交换管组由水平往复曲折的蛇形管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仟国程立春杨玉慧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九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