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锂电芯结构及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2556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补锂电芯结构及锂离子电池,包括电芯组件以及用于补锂的金属锂片,所述电芯组件包括依次层叠放置的第一负极片、第一隔离膜、正极片、第二隔离膜以及第二负极片,所述金属锂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负极片电连接,金属锂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负极片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补锂电芯结构,能够实现对负极的补锂,结构简单,安全性好,易于大批量规模化生产。易于大批量规模化生产。易于大批量规模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补锂电芯结构及锂离子电池


[0001]本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补锂电芯结构及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在首次充电的过程中,由于正负极发生的不可逆反应导致其容量出现不同程度不可逆损失,通常负极的首次不可逆损失往往大于正极。常用的石墨负极材料,其首次效率~93%,不可逆反应导致整个电池的容量损失高达~7%;而更高能量密度的其他负极,如硅基、锡基等合金类负极材料的首次效率则更低(通常<80%),这就导致其应用受到极大限制,常用的解决方法为向负极中补充损失的锂,通过提高负极的首次充放电效率来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
[0003]负极补锂常用的方法为锂粉、化合物锂源或锂复合。锂粉补锂是将处理后的锂粉均匀的覆盖在负极极片表面,通过充放电过程将锂激活参与充放电反应达到补锂目的,但锂粉活性极高,容易发生自燃爆炸等危险,需要极高的环境要求,这就导致其实际应用收到极大限制;化合物锂源则是将锂与其他化合物反应形成惰性锂源,直接在合浆或涂布等过程加入到负极极片中,但该方法同时引入其他物质,导致副反应的发生,同时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锂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组件以及用于补锂的金属锂片,所述电芯组件包括依次层叠放置的第一负极片、第一隔离膜、正极片、第二隔离膜以及第二负极片,所述金属锂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负极片电连接,金属锂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负极片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锂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片位于金属锂片的一侧长于所述第一隔离膜和所述正极片,所述第二负极片位于金属锂片的一侧长于所述第二隔离膜和所述正极片。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补锂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膜位于金属锂片的一侧长于所述正极片,所述第二隔离膜位于金属锂片的一侧长于所述正极片。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补锂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与金属锂片之间填充有分隔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补锂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膜为第一隔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登伟涂健胡海波周颖邵偲灿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