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中频加热的管道保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2066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沥青管道保温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中频加热的管道保温结构,包括不锈钢薄板保护管,不锈钢薄板保护管的内侧壁面固定安装有中频螺旋状感应加热器,中频螺旋状感应加热器为横截面积为矩形的螺旋状,中频螺旋状感应加热器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硅酸铝保温管,硅酸铝保温管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金属管体,金属管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驱动旋转器,驱动旋转器设置在硅酸铝保温管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当需要对内部的沥青进行倾倒时,启动驱动旋转器,驱动旋转器带动连接柱旋转,连接柱带动旋转推动刃旋转,金属管体内部的沥青通过旋转推动刃的挤压被快速的带出,避免了在对内部的沥青进行倾倒时黏稠的沥青流动缓慢,浪费时间,实用性差。实用性差。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中频加热的管道保温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沥青管道保温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中频加热的管道保温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当前沥青管道保温
,采用的方式为锅炉(蒸汽锅炉或有机热载体锅炉)加热导热介质(多为导热油、高温高压蒸汽)后,采用导热油套管方式对沥青管道进行保温。这种方式需要一整套的介质加热、循环系统,管道工艺复杂、工艺组件多、制作工艺繁琐,同时使用过程中的不可避免的产生油、汽的泄露,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目前的沥青加热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对内部的沥青进行倾倒时黏稠的沥青流动缓慢,浪费时间实用性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中频加热的管道保温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中频加热的管道保温结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中频加热的管道保温结构,包括不锈钢薄板保护管,不锈钢薄板保护管的内侧壁面固定安装有中频螺旋状感应加热器,中频螺旋状感应加热器为横截面积为矩形的螺旋状,中频螺旋状感应加热器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硅酸铝保温管,硅酸铝保温管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金属管体,金属管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驱动旋转器,驱动旋转器设置在硅酸铝保温管的内部,驱动旋转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远离驱动旋转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旋转推动刃,旋转推动刃为横截面是倾斜矩形块的螺旋状。
[0005]作为优选,所述金属管体的内侧开设有旋转凹槽,旋转凹槽为横截面为矩形的螺旋状。
[0006]作为优选,所述旋转凹槽的棱边处开设有倒角,倒角为弧形的倒角。
[0007]作为优选,所述硅酸铝保温管的侧面开设有第一连通孔,不锈钢薄板保护管的侧面对应第一连通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连通孔,金属管体的侧面对应第一连通孔的位置卡接有螺纹套管,螺纹套管的上端延伸至不锈钢薄板保护管的外侧,螺纹套管的内部设置有红外温度传感器。
[0008]作为优选,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通过螺纹连接于螺纹套管上,与金属管体形成非接触结构。
[0009]有益效果
[001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中频加热的管道保温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1](1)、该基于中频加热的管道保温结构,启动中频螺旋状感应加热器,中频螺旋状感应加热器横截面为矩形的螺旋状来增大了中频螺旋状感应加热器与硅酸铝保温管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热量可以快速充分的被传导,当需要对内部的沥青进行倾倒时,启动驱动旋
转器,驱动旋转器带动连接柱旋转,连接柱带动旋转推动刃旋转,金属管体内部的沥青通过旋转推动刃的挤压被快速的带出,避免了在对内部的沥青进行倾倒时黏稠的沥青流动缓慢,浪费时间,实用性差。
[0012](2)、该基于中频加热的管道保温结构,当内部的温度逐渐降低时,红外温度传感器测得实际温度后把信息传到至中频螺旋状感应加热器处,使中频螺旋状感应加热器开始工作对其加热,实现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0013](3)、该基于中频加热的管道保温结构,通过金属管体的内部开设的旋转凹槽,来增大沥青与金属管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来加快沥青的加热速度,增强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0014](4)、该基于中频加热的管道保温结构,该装置使用和维护简单,不产生废气、废液,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增强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中频螺旋状感应加热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旋转推动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例说明:
[0019]1、不锈钢薄板保护管;2、中频螺旋状感应加热器;3、硅酸铝保温管;4、驱动旋转器;5、连接柱;6、旋转推动刃;7、旋转凹槽;8、倒角;9、第一连通孔;10、第二连通孔;11、螺纹套管;12、红外温度传感器;14、金属管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1]实施例:一种基于中频加热的管道保温结构,如图1

图3所示,包括不锈钢薄板保护管1,不锈钢薄板保护管1的内侧壁面固定安装有中频螺旋状感应加热器2,中频螺旋状感应加热器2为横截面积为矩形的螺旋状,中频螺旋状感应加热器2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硅酸铝保温管3,硅酸铝保温管3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金属管体14,金属管体1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驱动旋转器4,驱动旋转器4设置在硅酸铝保温管3的内部,驱动旋转器4位已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驱动旋转器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5,连接柱5为圆形柱状,连接柱5远离驱动旋转器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旋转推动刃6,旋转推动刃6为横截面是倾斜矩形块的螺旋状;
[0022]金属管体14的内侧开设有旋转凹槽7,旋转凹槽7为横截面为矩形的螺旋状;
[0023]旋转凹槽7的棱边处开设有倒角8,倒角8为弧形的倒角;
[0024]硅酸铝保温管3的侧面开设有第一连通孔9,不锈钢薄板保护管1的侧面对应第一连通孔9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连通孔10,金属管体14的侧面对应第一连通孔9的位置卡接有螺纹套管11,螺纹套管11的上端延伸至不锈钢薄板保护管1的外侧,螺纹套管11的内部设置有红外温度传感器12;
[0025]红外温度传感器12通过螺纹连接于螺纹套管11上,与金属管体14形成非接触结构。
[002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
[0027]在使用时,启动中频螺旋状感应加热器2,中频螺旋状感应加热器2横截面为矩形的螺旋状来增大了中频螺旋状感应加热器2与硅酸铝保温管3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热量可以快速充分的被传导,当需要对内部的沥青进行倾倒时,启动驱动旋转器4,驱动旋转器4带动连接柱5旋转,连接柱5带动旋转推动刃6旋转,金属管体14内部的沥青通过旋转推动刃6的挤压被快速的带出。
[0028]当内部的温度逐渐降低时,红外温度传感器12测得实际温度后把信息传到至中频螺旋状感应加热器2处,使中频螺旋状感应加热器2开始工作对其加热。
[0029]通过金属管体14的内部开设的旋转凹槽7,来增大沥青与金属管体14之间的接触面积,来加快沥青的加热速度。
[003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中频加热的管道保温结构,包括不锈钢薄板保护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薄板保护管(1)的内侧壁面固定安装有中频螺旋状感应加热器(2),中频螺旋状感应加热器(2)为横截面积为矩形的螺旋状,中频螺旋状感应加热器(2)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硅酸铝保温管(3),硅酸铝保温管(3)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金属管体(14),金属管体(1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驱动旋转器(4),驱动旋转器(4)设置在硅酸铝保温管(3)的内部,驱动旋转器(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5),连接柱(5)远离驱动旋转器(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旋转推动刃(6),旋转推动刃(6)为横截面是倾斜矩形块的螺旋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中频加热的管道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体(14)的内侧开设有旋转凹槽(7),旋转凹槽(7)为横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攀张文超惠宝林
申请(专利权)人:乌鲁木齐汇聚路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