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具有可吸留脱离锂离子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 和具有可吸留脱离锂离子的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和在非水溶剂中溶解有由锂盐构成的电解质的非水电解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技术背景近年来,手机、笔记本电脑、PDA等移动信息终端的小型、轻量化正 在飞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以具有高的能量密度且具有高容量的锂离子 电池为代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被作为这种移动信息终端的驱动电源 而广泛利用。这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通常是使用由LiCo02、 LiNi02、 LiMn204、 LiFe02等含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组成的正极、和由石墨等碳 材料组成的负极、以及在非水溶剂中溶解了由锂盐构成的电解质的非水电 解质而构成的电池。在这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使用由非水溶剂和电解质组成的非水 电解质。而且,通常使用将环状碳酸酯和链状碳酸酯混合后的混合溶剂作 为这种非水电解质的非水溶剂。这种混合溶剂虽然得到优良的放电特性, 但是存在如下问题在耐氧化性和与锂的反应性方面未必稳定,安全性差。 特别是存在碳酸二乙酯(DEC)在9(TC前后引起与锂的失控发热反应的问 题。另外,对于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其具备具有可吸留脱离锂离子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具有可吸留脱离锂离子的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和在非水溶剂中溶解有由锂盐构成的电解质的非水电解质,其中,在所述非水电解质中,以相对于所述非水溶剂的总质量在3质量%以上且80质量%以下的范围,含有用以下通式(1)所表示的三级羧酸酯,同时,以相对于所述非水电解质的总质量在0.1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的范围,添加选自琥珀酸酐、戊二酸酐、乙醇酸酐中的一种以上的酸酐,所述通式(1)中的R1、R2、R3和R4表示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 *** -------(1)。
【技术特征摘要】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