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热水器及相变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1982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气热水器及相变换热装置,相变换热装置包括外壳、导热件、保温件、换热管组件与相变材料。外壳设有进气口与排烟口。吸热部与外壳内的高温烟气接触吸收高温烟气的热能,并将热能传递给导热部,导热部将热能传递给相变材料,通过相变材料蓄积热能,以及通过保温件减少相变材料蓄积的热能向外界环境中传递,减少热能损失,从而合理地利用了高温烟气的能源,节能又环保。此外,当燃气热水器关机再启动时,相变换热装置中的相变材料所蓄积的热量可以预加热冷水进水管的冷水或热水出水管的温水,确保热水出水管的出水温度接近用户所设定的热水温度,避免沐浴水忽冷忽热及水温波动大的问题,提升了燃气热水器整机恒温效果。机恒温效果。机恒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气热水器及相变换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热水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气热水器及相变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燃气热水器工作时,燃烧器点火,燃气在燃烧室内燃烧,燃气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与主换热器进行换热,主换热器加热由冷水进水管送入的冷水并将热水通过热水出水管向外排放。高温烟气换热后在排烟口处向外排出,然而排烟口处的排烟温度通常在110℃以上,如此会带来较大的能量损失,不利于环保。此外,燃气热水器在关机再启动过程中,由于燃气热水器整机的风机前清扫及燃烧器再点火过程,热水出水管提供给用户的热水会忽冷忽热,水温波动大,燃气热水器的恒温效果较差,给用户带来不舒适的沐浴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相变换热装置,其能有效地节省能源,并能提高热水出水管的恒温效果。
[0004]本技术所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燃气热水器,其能有效地节省能源,并能提高热水出水管的恒温效果。
[0005]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0006]一种相变换热装置,所述相变换热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有进气口与排烟口,所述进气口用于与燃气热水器的排烟管相连通;导热件与保温件,所述导热件与所述外壳相连,所述导热件包括吸热部以及与所述吸热部相连的导热部,所述吸热部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导热部设有第一腔室,所述保温件绕所述导热部的外壁周向设置;换热管组件与相变材料,所述换热管组件用于串联地设置于所述燃气热水器的冷水进水管或热水出水管上,所述换热管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相变材料填充于所述第一腔室内并位于所述换热管组件的管壁外部。
[0007]本技术所述的相变换热装置,与
技术介绍
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0008]上述的相变换热装置工作时,使得换热管组件串联地设置于燃气热水器的冷水进水管或热水出水管上,燃气热水器的排烟管排放的高温烟气并非直接向环境中排放,而是通过进气口进入到外壳内,吸热部与外壳内的高温烟气接触吸收高温烟气的热能,并将热能传递给导热部,导热部将热能传递给相变材料,通过相变材料蓄积热能,以及通过保温件减少相变材料蓄积的热能向外界环境中传递,减少热能损失,从而合理地利用了高温烟气的能源,节能又环保。此外,当燃气热水器关机再启动时,相变换热装置中的相变材料所蓄积的热量可以预加热冷水进水管的冷水或热水出水管的温水,确保热水出水管的出水温度接近用户所设定的热水温度,避免沐浴水忽冷忽热及水温波动大的问题,提升了燃气热水器整机恒温效果。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外壳侧面的上部部位,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吸热部相对设置;所述排烟口位于所述外壳的顶面;所述吸热部位于所述外壳内的上
部部位,所述导热部与所述保温件均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下部部位。如此,高温烟气通过进气口进入到外壳的内部时,便能顺利地接触到吸热部,与吸热部接触换热后会顺利通过外壳顶面的排烟口向外排放。此外,导热部与保温件装设于外壳内的下部部位,保温件与外壳的下部部位两者均起到减少导热部内的相变材料的热能损失。另外,导热件与保温件均设置于外壳内,外壳起到保护作用,整体结构布置紧凑。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热部的外壁设置有导热翅片。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热部设有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所述相变材料还填充于所述第二腔室内。如此,吸热部不止是将热量传递给导热部,还能将热量直接传递给第二腔室内的相变材料,导热效率较高;此外,相变材料可以在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内流动,各个部位的温度较为均匀。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壁连接有至少一个导热体。如此,导热体能增大导热件与相变材料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实现将热量快速地传递给相变材料,提高了导热效率。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体为片状,且所述导热体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导热体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组件包括第一换热管以及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两端分别对应连通的出水接头与进水接头;所述出水接头与所述进水接头用于串联地设置于所述燃气热水器的冷水进水管或热水出水管上。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管为S形管状、螺旋盘管状或翅片管状。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底面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导热件设有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相变换热装置还包括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处的盖板组件,所述盖板组件还盖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导热件与所述保温件均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出水接头与所述进水接头均贯穿所述盖板组件伸出到所述外壳的外部。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组件包括密封垫与安装板;所述第一开口的口壁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二开口的口壁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叠设于所述第一翻边上,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二翻边、所述密封垫与所述安装板通过至少一个连接件相连。如此,密封垫装设于第二翻边上,密封住第二开口,能保证第一腔室的密封性,避免相变材料向外泄露。此外,第二翻边与第一翻边两者通过连接件固定相连,即导热件稳固地装设于外壳内,整体结构牢固可靠。
[0018]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0019]一种燃气热水器,所述燃气热水器包括所述的相变换热装置,还包括主机,所述主机设有排烟管、冷水进水管与热水出水管,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排烟管相连通,所述换热管组件串联地设置于所述冷水进水管或所述热水出水管上。
[0020]本技术所述的燃气热水器,与
技术介绍
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0021]上述的燃气热水器工作时,燃气热水器的排烟管排放的高温烟气并非直接向环境中排放,而是通过进气口进入到外壳内,吸热部与外壳内的高温烟气接触吸收高温烟气的热能,并将热能传递给导热部,导热部将热能传递给相变材料,通过相变材料蓄积热能,以及通过保温件减少相变材料蓄积的热能向外界环境中传递,减少热能损失,从而合理地利用了高温烟气的能源,节能又环保。此外,当燃气热水器关机再启动时,相变换热装置中的
相变材料所蓄积的热量可以预加热冷水进水管的冷水或热水出水管的温水,确保热水出水管的出水温度接近用户所设定的热水温度,避免沐浴水忽冷忽热及水温波动大的问题,提升了燃气热水器整机恒温效果。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机包括进气阀、进水阀、出水阀、燃烧器、主换热器、风机、与控制器;所述进气阀通过进气管与所述燃烧器相连;所述进水阀设置于所述冷水进水管上,所述出水阀设置于所述热水出水管上;所述主换热器分别与所述冷水进水管、所述热水出水管相连;所述风机的烟气排放口与所述排烟管相连通;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进气阀、进水阀、出水阀、风机电性连接;所述燃气热水器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第三温度传感器均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变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换热装置(10)包括:外壳(11),所述外壳(11)设有进气口(111)与排烟口(112),所述进气口(111)用于与燃气热水器的排烟管(40)相连通;导热件(12)与保温件(13),所述导热件(12)与所述外壳(11)相连,所述导热件(12)包括吸热部(121)以及与所述吸热部(121)相连的导热部(122),所述吸热部(121)设置于所述外壳(11)的内部,所述导热部(122)设有第一腔室(1221),所述保温件(13)绕所述导热部(122)的外壁周向设置;换热管组件(14)与相变材料(15),所述换热管组件(14)用于串联地设置于所述燃气热水器的冷水进水管(20)或热水出水管(30)上,所述换热管组件(14)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1221)内,所述相变材料(15)填充于所述第一腔室(1221)内并位于所述换热管组件(14)的管壁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111)位于所述外壳(11)侧面的上部部位,所述进气口(111)与所述吸热部(121)相对设置;所述排烟口(112)位于所述外壳(11)的顶面;所述吸热部(121)位于所述外壳(11)内的上部部位,所述导热部(122)与所述保温件(13)均设置于所述外壳(11)内的下部部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部(121)的外壁设置有导热翅片(12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部(121)设有第二腔室(1211);所述第二腔室(1211)与所述第一腔室(1221)相连通;所述相变材料(15)还填充于所述第二腔室(1211)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1221)的内壁连接有至少一个导热体(122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变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1222)为片状,且所述导热体(1222)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导热体(1222)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1221)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组件(14)包括第一换热管(141)以及与所述第一换热管(141)的两端分别对应连通的出水接头(142)与进水接头(143);所述出水接头(142)与所述进水接头(143)用于串联地设置于所述燃气热水器的冷水进水管(20)或热水出水管(30)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相变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141)为S形管状、螺旋盘管状或翅片管状。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相变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1)的底面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导热件(12)设有与所述第一腔室(1221)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相变换热装置(10)还包括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处的盖板组件(16),所述盖板组件(16)还盖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导热件(12)与所述保温件(13)均设置于所述外壳(11)的内部,所述出水接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宇凡孙颖楷廖振开顾玉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