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径18~40mm棒材生产用热能回收入炉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轧钢加热
,特别是一种直径18~40mm棒材生产用热能回收入炉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钢棒材的生产过程中,需对铸造所得钢棒材坯料进行加热,在相对较高温度下进行轧钢处理。为保证钢棒材的加工性能,坯料需进入加热炉内进行升温至铸坯表面温度950℃。现多通过入炉辊将坯料输送进入加热炉内,由于加热炉内温度较高,进料端敞口进料时,大量热量从进料端口外泄,造成能源浪费,增加煤气消耗量,造成能源浪费。同时由于在输送辊上的存坯数量较多,导致坯料在从连铸机至加热炉段的输送辊上丧失较多热量,增加加热炉再次升温所需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直径18~40mm棒材生产用热能回收入炉系统。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直径18~40mm棒材生产用热能回收入炉系统,包括:入炉辊道,所述入炉辊道设置于连铸机的出料端与加热炉的入料端之间,并连通连铸机与加热炉;包括:第一保温罩、第二保温罩、循环换热储罐,第一保温罩罩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径18~40mm棒材生产用热能回收入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入炉辊道(21),所述入炉辊道(21)设置于连铸机(10)的出料端与加热炉(20)的入料端之间,并连通连铸机(10)与加热炉(20);包括:第一保温罩(24)、第二保温罩(23)、循环换热储罐(30),第一保温罩(24)罩设于加热炉(20)进料口上,第一保温罩(24)内部设有通腔;入炉辊道(21)容纳穿设于通腔内;第二保温罩(23)罩设于入炉辊道(21)上方并通过立柱(212)架设于入炉辊道(21)外侧;所述第一保温罩(24)包括:保温耐火砖层(232)、耐火板层(233)、耐火垫层(234)、多根循环列管(236)和反射板层(235),保温耐火砖层(232)围设为罩体;耐火板层(233)铺设于保温耐火砖内侧壁上;耐火垫层(234)铺设于耐火板层(233)内侧壁上;循环列管(236)设置于第一保温罩(24)的侧壁内,循环列管(236)的进液口与循环换热储罐(30)的出液口管路连通;循环列管(236)的出液口与循环换热储罐(30)的进液口管路连通;反射板层(235)铺设于耐火垫层(234)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保温罩(23)包括:多个观察窗(202)、保温耐火砖层(232)、耐火板层(233)、耐火垫层(234)和反射板层(235),保温耐火砖层(232)围设为罩体;耐火板层(233)铺设于保温耐火砖内侧壁上;耐火垫层(234)铺设于耐火板层(233)内侧壁上;反射板层(235)铺设于耐火垫层(234)的内侧壁上;各观察窗(202)间隔设置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宇,计剑平,范世雄,刘小苗,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玉溪玉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