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系统节能氧化风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41411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脱硫系统节能氧化风机,包括降噪外壳,降噪外壳包括有氧化舱和进氧舱,氧化舱包括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的一端贯穿降噪外壳设有电机,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一端均设有氧化扇叶,第一转轴的表面设有第一传动轮,第二转轴的一端设有第二传动轮,第一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与第二传动轮传动连接,第一转轴的表面设有第三传动轮,进氧舱包括有第三转轴和蜗杆,第三转轴的一端设有第四传动轮,第三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与第四传动轮传动连接,第三转轴的另一端设有蜗轮,蜗杆的表面等分设有两个扇叶,蜗杆与蜗轮啮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在运行时的进氧效果较好,降低了装置运行的动能损耗,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实用性。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硫系统节能氧化风机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烟气脱硫设备的
,具体为一种脱硫系统节能氧化风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对环保工作的日益重视,环境标准也相应提高,对火电厂脱硫装置的运行维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估算,脱硫装置耗电和石灰石费用占运维成本的50%以上。在确保环保排放达标,浆液循环泵组合方式节能效果不明显,其中,在进行脱硫作业时,会用到一种脱硫系统节能氧化风机。
[0003]例如CN201821561131.7的技术,包括机架,机架上装有风机主体,风机主体包括进气连接座和出气连接座,进气连接座通过耐高压管连接出气连接座,耐高压管上依次装有电磁控制阀和出气调压阀,进气连接座上装有三通控制阀,三通控制阀分别连接消音器和供氧装置,该专利虽然可以正常使用,但在运行时,往往进氧效果不理想,不能快速地进氧,降低了装置的运行效率,提高了装置运行的节能损耗,不能满足当前工厂的节能生产要求,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脱硫系统节能氧化风机,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脱硫系统节能氧化风机,包括降噪外壳,所述降噪外壳包括有氧化舱和进氧舱;
[0007]所述氧化舱包括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贯穿降噪外壳设有电机,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一端均设有氧化扇叶,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设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设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与第二传动轮传动连接;
[0008]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设有第三传动轮,所述进氧舱包括有第三转轴和蜗杆,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设有第四传动轮,所述第三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与第四传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的另一端设有蜗轮,所述蜗杆的表面等分设有两个扇叶,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蜗杆的表面设有轴承,所述轴承通过限位杆与进氧舱的内壁连接。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通过轴承和限位杆,可实现将蜗杆进行辅助安装的作用。
[0010]优选的,所述降噪外壳的顶部设有进气口,所述降噪外壳的底部设有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均通过导管与氧化舱连接。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通过进气口、出气口和导管,可实现将废气的进入和处理后的气体排出的作用。
[0011]优选的,所述降噪外壳的内壁由外侧到内侧依次设有第一降噪层和第二降噪层,
所述第一降噪层为纤维降噪层。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降噪层为纤维降噪层,可实现在装置运行时进行初次降噪隔音的作用。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降噪层为细孔陶瓷吸音层。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通过第二降噪层为细孔陶瓷吸音层,可实现在装置运行时进行二次降噪隔音的作用。
[0013]优选的,所述降噪外壳的一侧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通过导线与电机呈电性连接。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通过控制面板,可实现对整体装置运行进行控制的作用。
[0014]优选的,所述降噪外壳的底部设有安装基座。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通过安装基座,可实现对整体装置进行固定的作用。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本技术通过降噪外壳、氧化舱、进氧舱、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电机、氧化扇叶、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传动带、第三传动轮、第三转轴、蜗杆、第四传动轮、蜗轮和扇叶,实现了在运行时,进氧效果较好,能快速地进氧,提高了装置的运行效率,降低了装置运行的节能损耗,满足了当前工厂的节能生产要求,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17]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截面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氧化舱与进氧舱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氧化舱与进氧舱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图2中的A区放大图。
[0023]图中:1、降噪外壳;10、导管;100、第一降噪层;101、第二降噪层;11、进气口;12、出气口;2、氧化舱;200、传动带;21、第一转轴;211、第一传动轮;212、第三传动轮;22、第二转轴;221、第二传动轮;23、氧化扇叶;3、进氧舱;31、第三转轴;32、第四传动轮;33、蜗杆;331、扇叶;332、轴承;333、限位杆;34、蜗轮;4、电机;5、控制面板;6、安装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7]实施例,请参照附图1

5所示,一种脱硫系统节能氧化风机,包括降噪外壳1,所述降噪外壳1包括有氧化舱2和进氧舱3,所述氧化舱2包括有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2,所述第一转轴21的一端贯穿降噪外壳1设有电机4,所述第一转轴21与第二转轴22的一端均设有氧化扇叶23,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转轴21的表面设有第一传动轮211,所述第二转轴22的一端设有第二传动轮22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211通过传动带200与第二传动轮221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21的表面设有第三传动轮212,所述进氧舱3包括有第三转轴31和蜗杆33,所述第三转轴31的一端设有第四传动轮32,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轮212通过传动带200与第四传动轮32传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31的另一端设有蜗轮34,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蜗杆33的表面等分设有两个扇叶33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蜗杆33与蜗轮34啮合连接,所述蜗杆33的表面设有轴承332,所述轴承332通过限位杆333与进氧舱3的内壁连接,通过螺栓连接,通过轴承332和限位杆333,可实现将蜗杆33进行辅助安装的作用。
[0028]实施例,请参照附图1、2和5所示,所述降噪外壳1的顶部设有进气口11,所述降噪外壳1的底部设有出气口12,所述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均通过导管10与氧化舱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硫系统节能氧化风机,包括降噪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外壳(1)包括有氧化舱(2)和进氧舱(3);所述氧化舱(2)包括有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2),所述第一转轴(21)的一端贯穿降噪外壳(1)设有电机(4),所述第一转轴(21)与第二转轴(22)的一端均设有氧化扇叶(23),所述第一转轴(21)的表面设有第一传动轮(211),所述第二转轴(22)的一端设有第二传动轮(221),所述第一传动轮(211)通过传动带(200)与第二传动轮(221)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21)的表面设有第三传动轮(212),所述进氧舱(3)包括有第三转轴(31)和蜗杆(33),所述第三转轴(31)的一端设有第四传动轮(32),所述第三传动轮(212)通过传动带(200)与第四传动轮(32)传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31)的另一端设有蜗轮(34),所述蜗杆(33)的表面等分设有两个扇叶(331),所述蜗杆(33)与蜗轮(34)啮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硫系统节能氧化风机,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鹏王志勇肖海丰孙殿宇魏忠奎马忠华金延斌朱文凯梁陟昊宋祥明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营口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