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外科用颅脑术后护理头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1320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护理头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神经外科用颅脑术后护理头套,包括头部绷带和收束机构,头部绷带的两自由端均连接有收束套,每个收束套内均设有第一收束线,两根第一收束线的两端均共同连接有第二收束线,收束机构包括壳体,壳体内侧固定连接有隔板,壳体内部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手柄和棘轮,隔板的上表面与壳体的上盖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有棘爪,棘爪与第二转动轴之间设有扭簧,壳体的两侧开有通孔,每根第二收束线均穿过通孔并与第一转动轴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头部绷带不能根据患者头部调整张紧程度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适用于头部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术后护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外科用颅脑术后护理头套


[0001]本技术涉及护理头套设备
,具体为一种神经外科用颅脑术后护理头套。

技术介绍

[0002]患者在脑外创伤术后,为保护手术部位伤口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正常愈合,通常会为患者佩戴头套,现有的头套大都是将整个头部覆盖住,对于无伤口的头部区域,必然会造成通风不畅,皮脂过多而难以挥发,这会造成细菌不断滋生,容易引发皮肤病,也不利于伤口康复,所以需要一种便于护理且能够促进患者康复的护理头套。而现在常用的解决方案是在患者的头上佩戴带有网格的绷带,在对伤口进行加压的同时还能起到通风效果。但患者的头型大小也不同,每次都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量身制作绷带,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神经外科用颅脑术后护理头套,能够适用不同患者的头部形状,随时调整绷带的张紧程度,操作方便快捷。
[0004]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基础方案是:一种神经外科用颅脑术后护理头套,包括头部绷带和收束机构,所述头部绷带为开有多个透气孔的弧形绷带,所述头部绷带的两自由端均连接有收束套,两个所述收束套对称设置,每个所述收束套内均设有第一收束线,两根所述第一收束线的两端均共同连接有第二收束线,每根所述第二收束线的自由端均连接在收束机构内,所述收束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侧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壳体内部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穿设于隔板,所述第一转动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手柄和棘轮,所述棘轮设于壳体的内侧,所述转动手柄设于壳体的外侧,所述隔板的上表面与壳体的上盖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有棘爪,所述棘爪与第二转动轴之间设有扭簧,所述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棘轮、棘爪和扭簧共同组成棘轮棘爪机构,所述棘爪的一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上方设有复位杆,所述复位杆穿设在壳体上,所述复位杆底部与挡板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壳体的两侧开有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均位于隔板与壳体内侧底部之间,每根所述第二收束线均穿过通孔并与第一转动轴固定连接。
[0005]方案的原理及效果:转动收束机构上的转动手柄,转动手柄带动第一转动轴和棘轮旋转,与第一转动轴固定连接的两条第二收束线开始收紧,并缠绕在第一转动轴上,两根第二收束线收紧的同时拉动两根第一收束线,两根第一收束线带动头部绷带的两自由端向外拉伸,使头部绷带能够紧贴患者头部;调好头部绷带的张紧程度之后,棘轮停止转动,并与棘爪相卡和,棘爪限制棘轮和第一转动轴转动,并保持头部绷带的张紧程度;当向下推动复位杆时,复位杆底部抵住挡板,挡板带动棘爪转动,同时棘爪和棘轮不再卡和,并松开对头部绷带张紧度的限制。
[0006]进一步,每根所述第二收束线与通孔相接触的部位均设有防摩擦垫。
[0007]采用上述方案,能够有效减少第二收束线与通孔侧壁的摩擦力,提高第二收束线的使用寿命。
[0008]进一步,两个所述通孔的高度不相同,每根所述第二收束线与第一转动轴连接的位置与相对应的通孔在同一水平面上。
[0009]采用上述方案,能够使每根第二收束线缠绕在第一转动轴上的不同位置,提高了本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
[0010]进一步,每根所述第二收束线上均设有护垫。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增大第二收束线与患者皮肤的接触面积,减轻勒紧程度,提高本装置佩戴时的舒适性。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一收束线和第二收束线均由弹性耐磨材料制成。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患者在第一收束线和第二收束线收紧的同时能够说话或吃饭,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收束线、第二收束线、转动手柄和第一转动轴的配合能够调整头部绷带的张紧程度;通过棘轮棘爪结构能够保持头部绷带的张紧程度,操作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神经外科用颅脑术后护理头套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A

A处剖视图;
[0017]图3为图1中B

B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9]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头部绷带1、收束机构2、收束套3、第一收束线4、第二收束线5、壳体6、隔板7、第一转动轴8、转动手柄9、棘轮10、第二转动轴11、棘爪12、挡板13、复位杆14、弹簧15、通孔16、护垫17。
[0020]实施例:
[0021]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一种神经外科用颅脑术后护理头套,包括头部绷带1和收束机构2,头部绷带1为开有多个透气孔的弧形绷带,头部绷带1的左右两自由端均连接有管状的收束套3,两个收束套3关于头部绷带1对称设置,每个收束套3内均穿设有第一收束线4,两根第一收束线4均穿过收束套3的两端,并共同连接有第二收束线5,第一收束线4和第二收束线5均由弹性耐磨材料制成,每根第二收束线5上均设有护垫17,每个护垫17均为长条状,每根第二收束线5的下端均连接在收束机构2内部,收束机构2包括壳体6,壳体6为圆柱体且内部中空,壳体6内侧固定连接有隔板7,隔板7为圆盘状,壳体6的内部底端中心处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8,第一转动轴8穿设于隔板7和壳体6上盖,第一转动轴8固定连接有转动手柄9和棘轮10,棘轮10设于隔板7和壳体6上盖之间,转动手柄9位于壳体6上方,转动手柄9为圆柱体且直径与壳体6的直径相同,转动手柄9的侧壁上设有多条凸出的防滑条,隔板7的上表面与壳体6的上盖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11,第二转动轴11转动连接有棘爪12,棘爪12与第二转动轴11之间设有扭簧,第一转动轴8、第二转动轴11、棘轮10、棘爪12和扭簧共
同组成棘轮棘爪机构,棘爪12的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挡板13,挡板13的上方设有复位杆14,复位杆14为圆柱体并穿设在壳体6的侧壁上,复位杆14的底部与挡板13的上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15,壳体6的左右两侧均开有通孔16,两个通孔16关于壳体6对称设置,每个通孔16均位于隔板7底部与壳体6内侧底部之间,每个通孔16位于壳体6的竖直高度不相同,两根第二收束线5的自由端均穿过通孔16,并与第一转动轴8固定连接,第二收束线5与第一转动轴8相连接的位置与相对应的通孔16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二收束线5与通孔16相接触的部位均设有防摩擦垫。
[0022]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0023]使用时,先将头部绷带1套在患者头部,然后旋转收束机构2上的转动手柄9,转动手柄9带动第一转动轴8和棘轮10旋转,与第一转动轴8固定连接的两条第二收束线5开始收紧,并缠绕在第一转动轴8上,两根第二收束线5在缠绕收紧的同时拉动两根第一收束线4,两根第一收束线4再拉动头部绷带1的两自由端向外拉伸,并将头部绷带1紧贴住患者的头部;调整好头部绷带1的张紧程度之后,棘轮10停止转动,并与棘爪12相卡和,棘爪12限制棘轮10和第一转动轴8转动,并保持头部绷带1的张紧程度,并将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外科用颅脑术后护理头套,包括头部绷带(1)和收束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绷带(1)为开有多个透气孔的弧形绷带,所述头部绷带(1)的两自由端均连接有收束套(3),两个所述收束套(3)对称设置,每个所述收束套(3)内均设有第一收束线(4),两根所述第一收束线(4)的两端均共同连接有第二收束线(5),每根所述第二收束线(5)的自由端均连接在收束机构(2)内,所述收束机构(2)包括壳体(6),所述壳体(6)内侧固定连接有隔板(7),所述壳体(6)内部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8),所述第一转动轴(8)穿设于隔板(7),所述第一转动轴(8)固定连接有转动手柄(9)和棘轮(10),所述棘轮(10)设于壳体(6)的内侧,所述转动手柄(9)设于壳体(6)的外侧,所述隔板(7)的上表面与壳体(6)的上盖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11),所述第二转动轴(11)转动连接有棘爪(12),所述棘爪(12)与第二转动轴(11)之间设有扭簧,所述第一转动轴(8)、第二转动轴(11)、棘轮(10)、棘爪(12)和扭簧共同组成棘轮棘爪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小红孔德媛黄文琴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