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亚军专利>正文

一种磁性输尿管支架管取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1307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尿管支架管取出装置,包括Fr14号尿管,尿管的头端有敞口;尾部带刻度的尿管内芯,内芯前端稍弯曲,尖部具有强磁性。内芯通过尿管伸入膀胱,利用磁性相吸将磁性输尿管支架管拔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磁性装置与输尿管支架管磁性末端稳定连接而拔出支架管,无需麻醉,无需使用膀胱镜,操作方便省时,减少患者痛苦和费用,一次性材料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感染风险。感染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性输尿管支架管取出器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
,具体涉及一种输尿管支架管取出器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输尿管支架管是引流尿液及防治输尿管狭窄而留置于输尿管内的一种导管。其两端弯曲呈环状似英文字母J而又称双J管,一端放入肾盂,一端留置在膀胱。留置一段时间后需从体内取出。传统取管需在手术床上取截石位通过刚性膀胱镜通过尿道进入膀胱直视下钳夹双“J”管的末端拔出,增加患者痛苦(尤其男性患者),拔管后易出现尿路刺激症状,部分患者发生尿道损伤而出现血尿,且需要麻醉,费用较高,操作相对费时,膀胱软镜虽可减轻痛苦,但费用昂贵,难以普及。因此,临床上迫切需一种操作简单、无需麻醉、成本低廉且对患者损伤小的输尿管支架管取出器,在换药室即可完成拔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减轻患者痛苦、操作简单、无需麻醉、成本低廉的输尿管支架管取出器及其使用方法。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尿管支架管拔出器,包括尿管,尿管内芯。尿管的头端为敞口。尿管内芯尾部带刻度,内芯前端稍弯曲,尖部为凹面,具有强磁性。内芯通过尿管伸入膀胱,利用尿管内芯的凹面磁性末端与输尿管支架管的凸面磁性末端相互吸引稳定连接在一起,从尿管内拔出内芯而取出输尿管支架管。
[0005]所述的尿管为乳胶材质,质地柔软,表面光滑,尖端为敞口。
[0006]所述的尿管内芯为硅胶材质,质地柔软,头端呈1/4弧度弯曲,尖端呈凹面,具有强磁性。
[0007]本技术优点在于:
[0008]1、本技术的一种输尿管支架管取出器,选用乳胶尿管,硅胶内芯,无需使用膀胱镜,无需麻醉,材料价格低廉。
[0009]2、本技术的一种输尿管支架管取出器,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在泌尿外科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0010]3、尿管内芯尖端具有强磁性,硅胶材质柔软性好,操作过程中对尿道、膀胱粘膜刺激性小,利于输尿管支架管取出。
附图说明
[0011]附图1是尿管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2是尿管内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如图1

2所示,本技术的输尿管支架管取出器,包括尿管1、尿管内芯2。尿管长30cm,直径F14,尿管尖端顿圆,有敞口3,口径为F8,敞口与导流通道4相通,敞口近侧1cm为尿管气囊5,气囊与充气通道6相通。尿管内芯长40cm,直径F7,强磁性尖端7呈凹面8,磁性部分长0.5cm,凹面深度3mm,利于与输尿管支架管末端凸面衔接,头端呈1/4弧度弯曲9,弯曲部分长3cm,尾端10带10cm长刻度,刻度间隔1cm。
[0014]本技术在拔出输尿管支架管时,需将尿管1经尿道插入膀胱内,接着向充气通道6注入10ml空气或生理盐水到气囊5,再向后拖拽尿管1,使气囊5位于尿道内口,膀胱内尿液可经尿管尖端敞口3通过导流通道4向外引流。经导流通道4向膀胱内注入50mL无菌生理盐水使膀胱稍充盈。通过尿管导流通道4插入尿管内芯2,尾段剩余7cm,使头端1/4弧度弯曲9伸出尿管尖端,然后顺时针方向缓慢旋转内芯2圈,使内芯凹面强磁性尖端7与输尿管支架管凸面强磁性末端吸引,随后向后牵拉尿管内芯,即可将输尿管支架管一同拔出,最后拔出尿管。
[0015]本技术的一种输尿管支架管取出器,选用乳胶尿管1,尿管内芯2,无需使用膀胱镜,无需麻醉,材料价格低,柔软性好,对尿道膀胱刺激性小,无损伤,且操作简单,在泌尿外科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0016]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法的前提下,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尿管支架管取出器,包括尿管,尿管内芯,其特征在于:尿管的头端为敞口,尿管内芯通过尿管插入膀胱,利用尿管内芯的磁性末端与输尿管支架管的磁性末端相互吸引连接在一起,从尿管内拔出内芯而取出输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李亚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