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加为专利>正文

一种铣床的快速成型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1254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铣床的快速成型刀具,包括刀柄和切削盘,刀柄和切削盘一体结构,刀柄和切削盘均为柱形结构,刀柄的轴线与切削盘的轴线相重合,切削盘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切削座,各切削座上均固定有切削刀片,多个切削座由切削盘的外周沿至切削盘的轴线方向错位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切削盘上错位布置有多个切削刀头,可以同时对待加工工件端面进行倒角加工,把需要多次换刀才可完成的加工,升级为一道工序即可完成,减少了加工工序,提高了加工效率,节省了换刀时间,提高了产品加工质量和工作效率。质量和工作效率。质量和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铣床的快速成型刀具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铣床的快速成型刀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机械行业的发展,用户对机械产品的加工质量、加工可靠性、刀具的交货期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一般阶梯孔的机械加工都需要更换不同直径的切削刀片加工而成。传统的加工方式是采用不同的刀具分别对通孔和台阶孔进行单独加工,在台阶孔端口还要进行倒角加工,倒角加工通常也是采用倒角刀具进行独立加工,由于换刀所消耗的时间导致加工效率低下,并且因此不能很好的保证孔的同轴度。
[0003]有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省时省力,且能够提高加工效率的铣床的快速成型刀具。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铣床的快速成型刀具,包括刀柄和位于所述刀柄上的切削盘,所述刀柄和所述切削盘一体成型,所述刀柄和所述切削盘均为柱形结构,所述刀柄的轴线与所述切削盘的轴线相重合,所述切削盘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切削座,各所述切削座上均固定有切削刀片,多个所述切削座由所述切削盘的外周沿至所述切削盘的轴线方向错位布置。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切削盘包括第一切削盘和与所述第一切削盘相连接的第二切削盘,所述第一切削盘包括第一排屑台面和第一排屑斜面,所述第二切削盘包括第二排屑台面和第二排屑斜面,所述第一排屑台面与所述第二排屑台面相向设置,所述第一排屑斜面和所述第二排屑斜面相背设置,所述第二排屑台面和所述第一排屑斜面之间形成便于加工时产生的金属碎屑排出的第一楔形缺口,所述第一楔形缺口由所述第一切削盘的轴线方向往所述第一切削盘的外周沿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排屑台面和所述第二排屑斜面之间形成便于加工时产生的金属碎屑排出的第二楔形缺口,所述第二楔形缺口由所述第二切削盘的轴线方向往所述第二切削盘的外周沿方向设置。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若干个所述切削座为四个,分别为第一切削座、第二切削座、第三切削座以及第四切削座,所述第一排屑台面的端部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切削座和所述第二切削座,所述第一切削座和所述第二切削座均面向所述第二切削盘的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切削座和所述第二切削座设置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排屑台面的端部上设置有所述第三切削座和第四切削座,所述第三切削座和所述第四切削座均面向所述第一切削盘的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三切削座和所述第四切削座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切削座和所述第四切削座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切削待加工工件的外倒角的第一切削刀片和第四切削刀片,所述第一切削座和所述第四切削座沿所述切削盘的轴线镜像设置,所述第二切削座上设置有用于切削待加工工件
的平面的第二切削刀片,所述第三切削座上设置有用于切削待加工工件的内倒角的第三切削刀片,各所述切削刀片通过紧固螺钉锁紧在对应的所述切削座上。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切削刀片的端面与所述切削盘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45
°
~90
°
,所述第二切削刀片的端面与所述切削盘的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三切削刀片的端面与所述切削盘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30
°
~60
°
所述第四切削刀片的端面与所述切削盘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

45
°


90
°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切削盘与所述刀柄之间采用过渡段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且所述刀柄与所述切削盘呈“T”字形结构。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过渡段上对称设有两个与铣床的爪手固连的凹槽。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的刀柄可为圆柱形或者方柱形,整体上呈锥度角为1∶14~18的圆锥体。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刀柄、所述过渡段和所述切削盘均采用硬质合金一次成型。
[0014]通过采用前述设计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切削盘上错位布置有多个切削刀头,可以同时对待加工工件端面进行倒角加工,把需要多次换刀才可完成的加工,升级为一道工序即可完成,减少了加工工序,提高了加工效率,节省了换刀时间,提高了产品加工质量和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使用本技术的铣床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使用本技术的铣床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使用本技术的铣床的俯视图;
[0018]图4为使用本技术的铣床的送料机构、推料机构以及夹持机构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使用本技术的铣床的送料机构、推料机构以及夹持机构相配合的侧视图;
[0020]图6为本技术与待加工工件配合时的剖视图;
[0021]图7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本技术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使用本技术的铣床的第二刀具与待加工工件配合时的剖视图;
[0024]图10为本技术中待加工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工作台1、出料轨道21、横梁30、第一送料机构31、第一侧板 311、第二侧板312、第三侧板313、第四侧板314、第五侧板315、第二送料机构32、推料机构4、推料机架40、推料气缸41、连接块42、第一连接块421、第二连接块422、推料座43、推料板44、第一V型槽441、夹持机构5、夹持座51、夹持板52、第二V型槽521、强制到位气缸53、第二连接板531、凹槽532、第三V型槽533、铣床6、铣床底座61、第一直线导轨611、铣床工作台63、第一滑块631、铣床动力头64、铣床刀具641、刀柄6411、切削盘6412、过渡段6413、凹槽6414、第一切削盘65、第一排屑台面651、第一排屑斜面652、第二切削盘66、第二排屑台面661、第二排屑斜面
662、第一切削座671、第二切削座672、第三切削座673、第四切削座674、第一切削刀片681、第二切削刀片682、第三切削刀片683、第四切削刀片684、镗床7、镗床底座71、第二直线导轨711、第二滑块712、镗床工作台73、镗床动力头74、镗床刀具741、主动链轮81、从动链轮82、输送链条83、工件9、第一平面91、第二平面92、第三平面93、第四平面 94、第五平面95、第六平面96、回收装置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铣床的快速成型刀具,包括刀柄和位于所述刀柄上的切削盘,所述刀柄和所述切削盘一体成型,所述刀柄和所述切削盘均为柱形结构,所述刀柄的轴线与所述切削盘的轴线相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盘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切削座,各所述切削座上均固定有切削刀片,多个所述切削座由所述切削盘的外周沿至所述切削盘的轴线方向错位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铣床的快速成型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盘包括第一切削盘和与所述第一切削盘相连接的第二切削盘,所述第一切削盘包括第一排屑台面和第一排屑斜面,所述第二切削盘包括第二排屑台面和第二排屑斜面,所述第一排屑台面与所述第二排屑台面相向设置,所述第一排屑斜面和所述第二排屑斜面相背设置,所述第二排屑台面和所述第一排屑斜面之间形成便于加工时产生的金属碎屑排出的第一楔形缺口,所述第一楔形缺口由所述第一切削盘的轴线方向往所述第一切削盘的外周沿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排屑台面和所述第二排屑斜面之间形成便于加工时产生的金属碎屑排出的第二楔形缺口,所述第二楔形缺口由所述第二切削盘的轴线方向往所述第二切削盘的外周沿方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铣床的快速成型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座为四个,分别为第一切削座、第二切削座、第三切削座以及第四切削座,所述第一排屑台面的端部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切削座和所述第二切削座,所述第一切削座和所述第二切削座均面向所述第二切削盘的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切削座和所述第二切削座设置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排屑台面的端部上设置有所述第三切削座和第四切削座,所述第三切削座和所述第四切削座均面向所述第一切削盘的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三切削座和所述第四切削座设置在同一平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加为黄书淹
申请(专利权)人:李加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