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循环水动态模拟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12150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循环水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是一种全自动循环水动态模拟实验装置,通过增设一个循环过滤结构,其能够将由循环水管排出的循环液进行过滤处理后再次导入至补液箱中,同时补液箱中的液体能够流入水箱进行补液,即整个循环水动态模拟实验装置中存在两个循环,降低了补液管中补入液体带来的测试结果波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循环液的消耗。解决了现有的循环水动态模拟实验装置,主要依托泵体等实现单一的循环,虽然部分循环水动态模拟实验装置会使用到补液结构进行补液,但是仅通过内循环整体数据变动较大不够精确,同时也会造成循环液一定程度上的浪费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循环水动态模拟实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循环水实验装置
,具体涉及是一种全自动循环水动态模拟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化工领域循环冷却水系统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使用中循环冷却水系统会对设备来一定的结垢和腐蚀的问题,虽然在现场实际环境中进行检测其效果最佳,但是现场测试往往需要对设备进行停机的操作,影响现场作业,因此往往会使用到循环水动态模拟实验装置,来模拟现场的流态水质、流速、腐蚀度、温度等参数,来测定稳定水质的配方及阻垢剂效果。
[0003]现有的循环水动态模拟实验装置,主要依托泵体等实现单一的循环,在循环时会测量循环液体中的电导率,将电导率过高的液体进行排放,然后进行内循环,虽然部分循环水动态模拟实验装置会使用到补液结构进行补液,但是仅通过内循环整体数据变动较大不够精确,同时也会造成循环液一定程度上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全自动循环水动态模拟实验装置。
[0005]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循环水动态模拟实验装置,包括水箱、第一水泵、第一控制阀、入口挂片桶、入口测温器、模拟换热结构、出口测温器、出口挂片桶和冷却塔,冷却塔设于水箱上,并与水箱连通,且水箱内液体在第一水泵带动下在输送水管内,沿着第一水泵、第一控制阀、入口挂片桶、入口测温器、模拟换热结构、出口测温器、出口挂片桶和冷却塔的顺序循环流动,其中水箱通过补液管还与补液箱连通,输送水管上设置有排液口,且排液口上连接有循环水管,循环水管上设置有循环过滤结构和第二控制阀,循环水管另一端与补液箱连通,且循环水管能将输送水管排出的液体经循环过滤结构处理后输送至补液箱中。
[0006]可选的,循环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循环过滤结构包括第二水泵和过滤箱,沿循环水管输送方向过滤箱位于第二控制阀和第二水泵间,第二控制阀靠近循环水管与输送水管连接处,第二水泵靠近补液箱。
[0007]进一步的,循环水管包括进液管和排液管,进液管与过滤箱的进液端连通,并将输送水管排出的液体经由且第二控制阀输送至过滤箱,过滤箱内设置有纳滤膜过滤组件,排液管与纳滤膜过滤组件连通,并将过滤箱内液体经由纳滤膜过滤组件过滤后输送至第二水泵。
[0008]可选的,循环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循环过滤结构包括第二水泵、加热器和冷凝器,沿循环水管输送方向,从输送水管排出的液体经由第二控制阀后,先经过加热器加热蒸发后进入冷凝器冷凝,并在第二水泵的作用下沿着循环水管输送至补液箱。
[0009]可选的,补液箱的进液口上连接有加液管。
[0010]可选的,输送水管上设置有流量计,且流量计位于第一控制阀和入口挂片桶间。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0012]1、通过增设一个循环过滤结构,其能够将由循环水管排出的循环液进行过滤处理后再次导入至补液箱中,同时补液箱中的液体能够流入水箱进行补液即将待实验的试剂溶液持续补充至水箱中,此时整个循环水动态模拟实验装置中存在两个循环,一个是由输送水管上各个部件组成的内循环,另一个是由循环水管和补液管上各个部件组成的外循环,降低了补液管中补入液体带来的测试结果波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循环液的消耗。
[0013]2、解决了现有的循环水动态模拟实验装置,主要依托泵体等实现单一的循环,在循环时会测量循环液体中的电导率,将电导率过高的液体进行排放,然后进行内循环,虽然部分循环水动态模拟实验装置会使用到补液结构进行补液,但是仅通过内循环整体数据变动较大不够精确,同时也会造成循环液一定程度上的浪费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一种全自动循环水动态模拟实验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另一种全自动循环水动态模拟实验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过滤箱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标记为: 1为水箱、2为冷却塔、3为第一水泵、4为第一控制阀、5为流量计、6为入口挂片桶、7为入口测温器、8为试验管、9为加热机构、10为制冷机构、11为出口测温器、12为出口挂片桶、13为第二控制阀、14为过滤箱、15为第二水泵、16为循环过滤结构、17为补液箱、18为输送水管、19为循环水管、20为补液管、21为加液管、22为加热器、23为冷凝器、24为进液管、25为排液管、26为纳滤膜过滤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能够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保护内容。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
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0]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全自动循环水动态模拟实验装置,包括水箱1、第一水泵3、第一控制阀4、入口挂片桶6、入口测温器7、模拟换热结构、出口测温器11、出口挂片桶12和冷却塔2,冷却塔2设于水箱1上,并与水箱1连通,且水箱1内液体在第一水泵3带动下在输送水管18内,沿着第一水泵3、第一控制阀4、入口挂片桶6、入口测温器7、模拟换热结构、出口
测温器11、出口挂片桶12和冷却塔2的顺序循环流动,其中水箱1通过补液管20还与补液箱17连通,输送水管18上设置有排液口,且排液口上连接有循环水管19,循环水管19上设置有循环过滤结构16和第二控制阀13,循环水管19另一端与补液箱17连通,且循环水管19能将输送水管18排出的液体经循环过滤结构16处理后输送至补液箱17中。
[0021]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增设一个循环过滤结构,其能够将由循环水管排出的循环液进行过滤处理后再次导入至补液箱中,同时补液箱中的液体能够流入水箱进行补液,即将待实验的试剂溶液持续补充至水箱中,此时整个循环水动态模拟实验装置中存在两个循环,一个是由输送水管上各个部件组成的内循环,另一个是由循环水管和补液管上各个部件组成的外循环,降低了补液管中补入液体带来的测试结果波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循环液的消耗。解决了现有的循环水动态模拟实验装置,主要依托泵体等实现单一的循环,在循环时会测量循环液体中的电导率,将电导率过高的液体进行排放,然后进行内循环,虽然部分循环水动态模拟实验装置会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循环水动态模拟实验装置,包括水箱(1)、第一水泵(3)、第一控制阀(4)、入口挂片桶(6)、入口测温器(7)、模拟换热结构、出口测温器(11)、出口挂片桶(12)和冷却塔(2),所述冷却塔(2)设于水箱(1)上,并与水箱(1)连通,且水箱(1)内液体在第一水泵(3)带动下在输送水管(18)内,沿着第一水泵(3)、第一控制阀(4)、入口挂片桶(6)、入口测温器(7)、模拟换热结构、出口测温器(11)、出口挂片桶(12)和冷却塔(2)的顺序循环流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通过补液管(20)还与补液箱(17)连通,所述输送水管(18)上设置有排液口,且排液口上连接有循环水管(19),所述循环水管(19)上设置有循环过滤结构(16)和第二控制阀(13),循环水管(19)另一端与补液箱(17)连通,且循环水管(19)能将输送水管(18)排出的液体经循环过滤结构(16)处理后输送至补液箱(17)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循环水动态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管(19)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13),循环过滤结构(16)包括第二水泵(15)和过滤箱(14),沿循环水管(19)输送方向所述过滤箱(14)位于第二控制阀(13)和第二水泵(15)间,所述第二控制阀(13)靠近循环水管(19)与输送水管(18)连接处,所述第二水泵(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刚秦进良秦光宇李晓辉张龙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强龙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