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补锂一体机
[0001]本技术涉及极片补锂
,具体涉及一种补锂一体机。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无记忆效应等优势而成为消费类电子电池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首选。然而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首次充放电过程中固态电解质膜(SEI膜)的形成造成的锂损耗限制了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发挥,在硅基负极材料体系中表现尤为明显,而循环过程中副反应引起的活性锂损耗造成循环寿命缩短,对极片补锂是提升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与循环寿命有效手段。
[0003]公开号为CN213905407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锂电池极片补锂压延覆膜一体机,通过在锂带的两侧涂覆硅油来避免锂带在压延和覆膜过程中粘在压延覆膜活动辊上。由于金属锂带机械强度差,且表面不平整,造成硅油涂布精度低,预锂均匀性差,极片补锂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补锂压延覆膜一体机补锂效果不好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可提升补锂效果的补锂一体机。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锂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第一锂带(L1)压延成第一锂膜并附着在极片(P)的第一面上的第一压延覆膜装置、用于提供第一排斥膜(C1)的第一排斥膜传送装置、用于供给所述极片(P)的极片放卷装置(101)、用于回收补锂后的所述极片(P)的极片收卷装置(102)、用于供给所述第一锂带(L1)的第一锂带放卷装置(2)、离型剂涂覆机构(3);所述第一压延覆膜装置包括第一压延转移辊(401)、设置在所述第一压延转移辊(401)的一侧的第一压延辊(402)、设置在所述第一压延转移辊(401)的另一侧的第一转移辅助辊(403),所述第一排斥膜(C1)与所述第一锂带(L1)同时进入所述第一压延转移辊(401)与所述第一压延辊(402)之间,所述第一排斥膜(C1)从所述第一压延转移辊(401)与所述第一压延辊(402)之间出来后剥离并由所述第一排斥膜传送装置回收,所述第一锂带(L1)经过所述第一压延转移辊(401)与所述第一压延辊(402)之间后压延成所述第一锂膜粘附于所述第一压延转移辊(401)并与所述极片(P)同时进入所述第一压延转移辊(401)与所述第一转移辅助辊(403)之间,所述第一锂膜和所述极片(P)经过所述第一压延转移辊(401)与所述第一转移辅助辊(403)之间后,所述第一锂膜附着在所述极片(P)的第一面上;所述离型剂涂覆机构(3)用于对所述第一压延转移辊(401)涂覆离型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锂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锂一体机还包括用于将第二锂带(L2)压延成第二锂膜并附着在极片(P)的第二面上的第二压延覆膜装置、用于提供第二排斥膜(C2)的第二排斥膜传送装置、用于供给所述第二锂带(L2)的第二锂带放卷装置(5)、在所述极片(P)的移动方向上,所述第二压延覆膜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压延覆膜装置的下游,所述第二压延覆膜装置包括第二压延转移辊(601)、设置在所述第二压延转移辊(601)的一侧的第二压延辊(602)、设置在所述第二压延转移辊(601)的另一侧的第二转移辅助辊(603),所述第二排斥膜(C2)与所述第二锂带(L2)同时进入所述第二压延转移辊(601)与所述第二压延辊(602)之间,所述第二排斥膜(C2)从所述第二压延转移辊(601)与所述第二压延辊(602)之间出来后剥离并由所述第二排斥膜传送装置回收,所述第二锂带(L2)经过所述第二压延转移辊(601)与所述第二压延辊(602)之间后压延成所述第二锂膜粘附于所述第二压延转移辊(601)并与所述极片(P)同时进入所述第二压延转移辊(601)与所述第二转移辅助辊(603)之间,所述第二锂膜和所述极片(P)经过所述第二压延转移辊(601)与所述第二转移辅助辊(603)之间后,所述第二锂膜附着在所述极片(P)的第二面上;所述离型剂涂覆机构(3)还用于对所述第二压延转移辊(601)涂覆离型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锂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剂涂覆机构(3)还用于对第一排斥膜(C1)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明,王学飞,杨红新,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