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加工中的内外圆打磨用双功能磨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0937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加工中的内外圆打磨用双功能磨床,包括外壳和支撑板;外壳:前端中部为开放式结构,外壳的前端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门板,且门板的中部安装有钢化玻璃,外壳的内部上端设置有打磨机构,外壳的内部前端下侧设置有慢速电机,慢速电机的输出轴端部设置有齿轮,外壳的内部下端中部设置有固定板;支撑板:为镂空结构,支撑板安装于外壳的内部中部,且支撑板的中部与电动卡盘相对应,通过调整打磨机构的位置并调整对工件的固定方式以确保设备能够对工件的内外面进行打磨,避免需要经常拆装组件而导致时间的浪费,同时能够避免拆卸设备而导致设备出现损坏,以达到提高设备加工效率的目的。高设备加工效率的目的。高设备加工效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加工中的内外圆打磨用双功能磨床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具体为一种机械加工中的内外圆打磨用双功能磨床。

技术介绍

[0002]打磨是表面改性技术的一种,一般指借助粗糙物体来通过摩擦改变材料表面物理性能的一种加工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特定表面粗糙度,机械加工中,通常使用磨床对工件进行打磨,但是传统磨床的功能单一,一台磨床只能研磨一种端面,如研磨零件的外圆端面或内圆端面,当研磨完一种端面研磨其他端面时,需将当前组件拆卸,安装相应的组件,即需进行二次拆装,操作不便,加工效率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机械加工中的内外圆打磨用双功能磨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机械加工中的内外圆打磨用双功能磨床,通过调整打磨机构的位置并调整对工件的固定方式以确保设备能够对工件的内外面进行打磨,避免需要经常拆装组件而导致时间的浪费,同时能够避免拆卸设备而导致设备出现损坏,以达到提高设备加工效率的目的,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加工中的内外圆打磨用双功能磨床,包括外壳和支撑板;
[0005]外壳:前端中部为开放式结构,外壳的前端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门板,且门板的中部安装有钢化玻璃,外壳的内部上端设置有打磨机构,外壳的内部前端下侧设置有慢速电机,慢速电机的输出轴端部设置有齿轮,外壳的内部下端中部设置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上表面中部四角安装有第二电液推杆,第二电液推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电动卡盘,外壳的右侧面中部设置有单片机;
[0006]支撑板:为镂空结构,支撑板安装于外壳的内部中部,且支撑板的中部与电动卡盘相对应,支撑板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三电液推杆,且第三电液推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支撑板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滑槽,支撑板的上表面中部所开设的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载物环,且载物环的外环面呈圆周阵列开设有齿槽,载物环的外环面所开设的齿槽与慢速电机的输出轴端部所设置的齿轮对应啮合;
[0007]其中: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且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电液推杆、电动卡盘、第三电液推杆和慢速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打磨机构包括第一导轨、第一直线电机、第二导轨、第二直线电机、第一步进电机、第一电液推杆、固定架、高速电机和第二步进电机,所述第一导轨共设置有两条,两条第一导轨分别安装于外壳的内部顶面左右两侧,第一导轨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直线电机,且第一直线电机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导轨,第二导轨的内部安装有第二直线电
机,第二直线电机的下表面中部安装有第一步进电机,第一步进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液推杆,且第一电液推杆的伸缩端端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固定架的侧表面安装有第二步进电机,固定架的内部铰接有高速电机,且第二步进电机的输出轴端部与高速电机的侧表面固定连接,第一直线电机、第二直线电机、第一步进电机、第一电液推杆、高速电机和第二步进电机的输入端分别电连接单片机的输出端。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套接于第一电液推杆的外环面中部,且连接架的上端与第二导轨的外表面对应滑动连接。设置的连接架能够对第一电液推杆进行辅助固定,以防止第一电液推杆在使用时出现脱落的现象,从而使设备的使用更加安全。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滑道和滑片,所述滑道共设置有两条,两条滑道分别安装于外壳的内部顶面左右两侧,滑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片,且滑片的下端与第二导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设置的滑道及滑片能够对第二导轨进行加固,避免设备在使用时第二导轨出现异常而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从而进一步的提升设备在使用时的安全性。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三角架,所述三角架共设置有四个,四个三角架分别安装于支撑板的下表面左右两侧前后两端,且三角架的外表面与外壳的内表面固定连接。设置的三角架能够对支撑板进行辅助固定,以避免支撑板出现变形而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从而使设备的使用更加方便。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收尘箱,所述外壳的前表面下端开设有滑槽,且外壳的前表面下侧所开设的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收尘箱。设置的收尘箱能够将设备在打磨工件时所产生的粉尘进行收集,以避免设备内部粉尘较难清理而影响设备的使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机械加工中的内外圆打磨用双功能磨床,具有以下好处:
[0014]1、通过调整打磨机构的位置并调整对工件的固定方式以确保设备能够对工件的内外面进行打磨,避免需要经常拆装组件而导致时间的浪费,同时能够避免拆卸设备而导致设备出现损坏,以达到提高设备加工效率的目的。
[0015]2、设置的连接架能够对第一电液推杆进行辅助固定,以防止第一电液推杆在使用时出现脱落的现象,从而使设备的使用更加安全。
[0016]3、设置的滑道及滑片能够对第二导轨进行加固,避免设备在使用时第二导轨出现异常而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从而进一步的提升设备在使用时的安全性。
[0017]4、设置的三角架能够对支撑板进行辅助固定,以避免支撑板出现变形而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从而使设备的使用更加方便。
[0018]5、设置的收尘箱能够将设备在打磨工件时所产生的粉尘进行收集,以避免设备内部粉尘较难清理而影响设备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右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前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外壳、2单片机、3打磨机构、301第一导轨、302第一直线电机、303第二导轨、304第二直线电机、305第一步进电机、306第一电液推杆、307固定架、308高速电机、309第二
步进电机、4固定板、5第二电液推杆、6电动卡盘、7支撑板、8第三电液推杆、9限位板、10慢速电机、11载物环、12连接架、13滑道、14滑片、15三角架、16收尘箱、17门板、18钢化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机械加工中的内外圆打磨用双功能磨床,包括外壳1和支撑板7;
[0025]外壳1:前端中部为开放式结构,外壳1的前端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门板17,且门板17的中部安装有钢化玻璃18,外壳1的内部上端设置有打磨机构3,外壳1的内部前端下侧设置有慢速电机10,慢速电机10的输出轴端部设置有齿轮,外壳1的内部下端中部设置有固定板4,且固定板4的上表面中部四角安装有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加工中的内外圆打磨用双功能磨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和支撑板(7);外壳(1):前端中部为开放式结构,外壳(1)的前端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门板(17),且门板(17)的中部安装有钢化玻璃(18),外壳(1)的内部上端设置有打磨机构(3),外壳(1)的内部前端下侧设置有慢速电机(10),慢速电机(10)的输出轴端部设置有齿轮,外壳(1)的内部下端中部设置有固定板(4),且固定板(4)的上表面中部四角安装有第二电液推杆(5),第二电液推杆(5)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电动卡盘(6),外壳(1)的右侧面中部设置有单片机(2);支撑板(7):为镂空结构,支撑板(7)安装于外壳(1)的内部中部,且支撑板(7)的中部与电动卡盘(6)相对应,支撑板(7)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三电液推杆(8),且第三电液推杆(8)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9),支撑板(7)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滑槽,支撑板(7)的上表面中部所开设的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载物环(11),且载物环(11)的外环面呈圆周阵列开设有齿槽,载物环(11)的外环面所开设的齿槽与慢速电机(10)的输出轴端部所设置的齿轮对应啮合;其中:所述单片机(2)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且单片机(2)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电液推杆(5)、电动卡盘(6)、第三电液推杆(8)和慢速电机(10)的输入端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加工中的内外圆打磨用双功能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机构(3)包括第一导轨(301)、第一直线电机(302)、第二导轨(303)、第二直线电机(304)、第一步进电机(305)、第一电液推杆(306)、固定架(307)、高速电机(308)和第二步进电机(309),所述第一导轨(301)共设置有两条,两条第一导轨(301)分别安装于外壳(1)的内部顶面左右两侧,第一导轨(301)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直线电机(302),且第一直线电机(3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海涛董栋波王素青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兆峰精工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