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负式应急救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0267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背负式应急救援设备,涉及应急救援设备技术领域,能够提升背负式应急救援设备的集成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主背板由背板内侧和背板外侧组成;主背板与活动背板之间采用卡槽完成活动连接,主背板与活动背板之间设有紧固装置;背板内侧的上半部分安装有可拆卸电池仓,电池模块安装在可拆卸电池仓中,主控模块安装在主控模块保护壳(0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负式应急救援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应急救援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背负式应急救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SCBA(self

contained breathing apparatus,自给式正压空气呼吸器) 作为一种安全防护设备,广泛用于消防、化工、船舶、石油、冶炼、厂矿、实验室等存在应急救援可能性的场景,供消防员或抢险救护人员在浓烟、毒气、蒸汽或缺氧等各种环境下安全有效地进行灭火、抢险救灾和救护工作。
[0003]在消防救援、抢险救灾、工业场所等高危作业中,作业人员需要使用空气呼吸器确保作业中的安全,作业人员进入现场时,背负的空气呼吸器通常会承载于背板装置上。并且,随着各种探测器、传感器以及电子仪器的应用,救援人员需要携带更多的设备和仪器进入现场。但是现有的背负式设备,往往存在尺寸大、整体设备臃肿、重量大的问题,尤其是在装载气瓶后,救援人员的体能消耗巨大且行动不便,再加上额外的仪器设备,则会进一步影响救援人员的行动能力,反而会增加作业风险。
[0004]因此,需要在目前SCBA产品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背负式应急救援设备的集成度和智能化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背负式应急救援设备,能够进一步提升背负式应急救援设备的集成度。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主背板(02

2)由背板内侧(01

1)和背板外侧(01

2)组成;
[0008]主背板(02

2)与活动背板(02

1)之间采用卡槽完成活动连接,主背板 (02

2)与活动背板(02

1)之间设有紧固装置;
[0009]背板内侧(01

1)的上半部分安装有可拆卸电池仓,电池模块安装在可拆卸电池仓中,主控模块安装在主控模块保护壳(03

6)内,且在主控模块保护壳(03

6)上覆盖有主控模块盖板(03

7);
[0010]所述减压阀(04

16)引出的高压管(04

19)与主控模块连接,由减压阀 (04

16)引出中压管(04

4)连接到面罩(04

1);
[0011]通信装置(04

10)通过通信线缆(04

11)直接连接线缆连接器母头(04

8),再通过与线缆连接器母头(04

8)相连的线缆连接器公头(04

7),实现与面罩 (04

1)上的人机交互设备(04

2)的连接。
[001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负式应急救援设备,提供了一种复合人体工程学的背板设计,轻便简洁,且集成了可拆卸电池仓,方便维护,并基于背板进行了预先布线,方便进一步加装各类仪器设备,从而提升背负式应急救援设备的集成度和智能化程度。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4]图01

1为本实施例的背板示意图;
[0015]图01

2为本实施例的腰托内侧示意图;
[0016]图01

3为本实施例的腰托外侧示意图;
[0017]图01

4为本实施例的固定板示意图;
[0018]图01

5为本实施例的固定板上的螺栓在腰孔中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0019]图01

6为本实施例的腰托安装到背板上的示意图背板内侧,腰托在最上侧示意图;
[0020]图01

7为本实施例的腰托安装到背板上的示意图背板外侧,腰托在最上侧示意图;
[0021]图01

8为本实施例的腰托安装到背板上的示意图背板内侧,腰托在最下侧示意图;
[0022]图01

9为本实施例的腰托安装到背板上的示意图背板内侧,腰托在最下侧示意图;
[0023]图02

1为本技术的伸缩状态示意图;
[0024]图02

2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结构示意图;
[0025]图02

3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二结构示意图;
[0026]图02

4为本技术的U型卡槽处的安装方式的示意图;
[0027]图02

5为紧固转盘的背面示意图;
[0028]图02

6为紧固转盘的侧面剖视图;
[0029]图02

7为凸起筋条示意图;
[0030]图02

8为紧固转盘在一档位置示意图;
[0031]图02

9为紧固转盘在二档位置示意图;
[0032]图02

10为紧固转盘在三档位置示意图;
[0033]图03

1为可拆卸电池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03

2为可拆卸电池仓的安装或拆卸示意图;
[0035]图03

3为可拆电池仓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36]图03

4为可拆电池仓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37]图03

5为可拆电池仓的盖板结构示意图;
[0038]图03

6为可拆电池仓的第一卡合机构示意图;
[0039]图03

7为可拆电池仓的第二卡合机构示意图;
[0040]图03

8、9、10为可拆电池仓的第二卡合机构的细节结构的示意图;
[0041]图03

11为可拆电池仓中的用于钥匙插拔结构的示意图;
[0042]图03

12为可拆电池仓的受力机构受力方式的示意图;
[0043]图03

13为钥匙插到最底部第二勾角时的位移示意图;
[0044]图03

14为第一勾角与第二勾角咬合方式的示意图;
[0045]图04

1为本技术的空呼整体布线示意图,其中采用的是有线HUD作为示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负式应急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背板(02

2)由背板内侧(01

1)和背板外侧(01

2)组成;主背板(02

2)与活动背板(02

1)之间采用卡槽完成活动连接,主背板(02

2)与活动背板(02

1)之间设有紧固装置;背板内侧(01

1)的上半部分安装有可拆卸电池仓,电池模块安装在可拆卸电池仓中,主控模块安装在主控模块保护壳(03

6)内,且在主控模块保护壳(03

6)上覆盖有主控模块盖板(03

7);减压阀(04

16)引出的高压管(04

19)与主控模块连接,由减压阀(04

16)引出中压管(04

4)连接到面罩(04

1);通信装置(04

10)通过通信线缆(04

11)直接连接线缆连接器母头(04

8),再通过与线缆连接器母头(04

8)相连的线缆连接器公头(04

7),实现与面罩(04

1)上的人机交互设备(04

2)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应急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背板内侧(01

1)开设第一凹槽(01

3),背板外侧(01

2)增设背板凸台(01
‑2‑
1),其中,背板凸台(01
‑2‑
1)与第一凹槽(01

3)的形状相匹配;在第一凹槽(01

3)中开设两个第一凹槽腰孔(01
‑3‑
1),两个第一凹槽腰孔(01
‑3‑
1)按照第一凹槽(01

3)的中轴线轴对称分布,第一凹槽腰孔(01
‑3‑
1)贯穿背板内侧(01

1)的第一凹槽(01

3)和背板外侧(01

2)的背板凸台(01
‑2‑
1);在腰托内侧(01

4)开设第二凹槽(01
‑4‑
3),腰托外侧(01

5)增设与第二凹槽(01
‑4‑
3)的形状相匹配的腰托凸台(01
‑5‑
2);在第二凹槽(01
‑4‑
3)中开设开孔1(01
‑4‑
2),开孔1(01
‑4‑
2)贯穿腰托内侧(01

4)的第二凹槽(01
‑4‑
3)和腰托外侧(01

5)的与第二凹槽(01
‑4‑
3)的形状相匹配的腰托凸台(01
‑5‑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应急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凹槽(01

3)开设在背板内侧(01

1)的中下部分;第一凹槽(01

3)在背板内侧(01

1)上的位置,与背板凸台(01
‑2‑
1)在背板外侧(01

2)上的位置相匹配;对背板进行冲压加工,冲压后背板内侧(01

1)的凹陷处形成第一凹槽(01

3),冲压后背板外侧(01

2)的凸起处形成背板凸台(01
‑2‑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应急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凹槽(01
‑4‑
3)开设在腰托内侧(01

4)的中上部分;第二凹槽(01
‑4‑
3)在腰托内侧(01

4)上的位置,与腰托外侧(01

5)的腰托凸台(01
‑5‑
2)的位置相匹配;对腰托进行冲压加工,冲压后腰托内侧(01

4)的凹陷处形成第二凹槽(01
‑4‑
3),并在腰托内侧(01

4)形成与第二凹槽(01
‑4‑
3)对应的腰托凸台(01
‑5‑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应急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开孔1(01
‑4‑
2)包括第二凹槽(01
‑4‑
3)中开设的4个对称的圆孔;每一个圆孔中安装一个压铆螺柱(01
‑4‑
1);在所有的圆孔中分别卯接空心圆柱(01
‑5‑
1),其中,空心圆柱(01
‑5‑
1)的材质与背板
的材质一致;在固定板(01

6)上开设开孔2(01
‑6‑
1);螺栓(01
‑6‑
2)穿过开孔2(01
‑6‑
1),其中,腰托中的螺柱穿过第一凹槽腰孔(01
‑3‑
1),螺栓(01
‑6‑
2)穿过开孔2(01
‑6‑
1)后再穿过螺柱,并连接到压铆螺柱(01
‑4‑
1)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应急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主背板(02

2)与活动背板(02

1)交叉的重叠区域,通过螺丝结合螺母(02
‑5‑
1)固定主背板(02

2)与活动背板(02

1),其中,螺丝通过螺丝固定孔(02

3)贯穿主背板(02

2)和活动背板(02

1),螺丝固定孔(02

3)与腰孔(02

4)匹配;螺母(02
‑5‑
1)固定在紧固转盘(02

5)的旋转中心,紧固转盘(02

5)的盘面的正面上,镂空开设出了开口(02
‑5‑
2),紧固转盘(02

5)的盘面的背面设置台阶(02
‑5‑
3);台阶(02
‑5‑
3)与凸起筋条相匹配,台阶内侧(02
‑5‑
4)卡在凸起筋条上;螺丝固定孔(02

3)开设在主背板(02

2)上,且腰孔(02

4)开设在活动背板(02

1)上;螺丝固定孔(02

3)开设在活动背板(02

1)上,且腰孔(02

4)开设在主背板(02

2)上;腰孔(02

4)与凸起筋条布置主背板(02

2)与活动背板(02

1)交叉的重叠区域内;凸起筋条的外侧边缘为不连续的圆弧,且与台阶内侧(02
‑5‑
4)的弧度匹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应急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拆卸电池仓中:主控模块保护壳(03

6)呈阶梯状,包括上下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亚兵汤凯
申请(专利权)人:畅特南京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