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动箱与变速箱多角度调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0111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动箱与变速箱多角度调节结构,包括:变速箱,所述变速箱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变速箱中包括有用于提供动力传输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可带动输出轴转动;分动箱,所述分动箱可绕着所述输出轴的轴线转动地与所述变速箱连接,所述分动箱中设有用于将输出轴的动力传输到差速器的传动输出端和分动输出端,所述传动输出端位于输出轴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分动输出端可随着分动箱转动而绕着输出轴的轴线转动;能够适配多款车型,减小人力资源和生产成本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动箱与变速箱多角度调节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模型车
,特别涉及一种分动箱与变速箱多角度调节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车模即汽车模型,是完全依照真车的形状、结构、色彩,甚至内饰部件,严格按比例缩小而制作的比例模型。为了忠实再现真实的汽车,模型制造者不会对原型车的外观进行丝毫的修改和夸张,更不会凭空想象出一种汽车来。而许多玩具汽车也可能会仿制一款真车,但制造商往往会根据顾客的喜好和生产的技术水平限制进行随意的修改,任意性很大。玩具设计者还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推出现实中没有的汽车来,但这种想象力对汽车模型来说是“不允许”的。除了整体外观,汽车模型在细节上也应该是高度仿真的,往往整个车模会由几百个甚至更多的部件构成,各个部件都是对原车型相应部件的缩小,车模部件越多、部件分得越细,说明这款车模的制作工艺越高。而玩具汽车的细节表达远远不能达到汽车模型的水平,很多细节被忽略或用同一块材料制作在一起。车模因为其真实的再现原车主要特征,做工精良,其本身蕴含着的是汽车文化,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0003]现在大部分的汽车模型都得到了真车厂家的授权,并且其外形也与真车几乎一摸一样,仿真度非常的高,但是汽车模型内部的发动机总成方面会与真车有区别,因为市面上的一部分汽车模型是采用电机作为主要的动力输出,所以厂家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适配电机发动的动力总成,在模仿的车型当中,有一部分的车型是两驱结构的车型,一部分是四驱结构的车型,同时,在四驱结构的车型中,需要根据四驱车型的整体结构设定好分动箱和变速箱之间的角度,并且依照分动箱与变速箱之间不同的角度设计一个总体的保护壳,每生产一款四驱车型都要设计制作不同的发动机总成的保护壳,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分动箱与变速箱多角度调节结构,能够适配多款车型,减小人力资源和生产成本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0005]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分动箱与变速箱多角度调节结构,包括:变速箱,所述变速箱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变速箱中包括有用于提供动力传输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可带动输出轴转动;分动箱,所述分动箱可绕着所述输出轴的轴线转动地与所述变速箱连接,所述分动箱中设有用于将输出轴的动力传输到差速器的传动输出端和分动输出端,所述传动输出端位于输出轴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分动输出端可随着分动箱转动而绕着输出轴的轴线转动。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分动箱与变速箱多角度调节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07]通过将分动箱与变速箱转动连接,使得驱动装置中的动力可以通过输出轴传递到传动输出端,同时分动箱可以在变速箱上转动,使得分动输出端可以随着分动箱转动而绕着输出轴的轴线转动,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不同车型的结构调节分动输出端的位置,从而能够在多款车型上适配并安装,减小人力资源和生产成本的浪费,大大提高了模型车的生产效率。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动箱的壳体上凸设有转动连接柱,所述变速箱的壳体上设有转动连接槽,所述转动连接柱可转动地卡合在转动连接槽中。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动连接柱的周侧面上凹设有卡合凹槽,所述转动连接槽的内壁面上凸设有与所述卡合凹槽相适配的卡合凸肋,所述卡合凸肋卡合在卡合凹槽中。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动箱中包括有从动轴,所述从动轴可转动地设置在分动箱内部,所述从动轴的一端与所述输出轴远离驱动装置的一端连接,所述从动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传动输出端。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输出轴与所述从动轴的连接处设有联轴器。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动箱中还包括有第一分动齿轮、卡接件和第二分动齿轮,所述第一分动齿轮可转动地套设在从动轴上,所述卡接件可沿着从动轴轴线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分动齿轮地卡合在从动轴上,所述第二分动齿轮中穿设有第二分动轴,所述第二分动轴靠近驱动装置的一侧连接分动输出端,所述第二分动齿轮与所述第一分动齿轮传动连接;其中,
[0013]当所述卡接件靠近并与所述第一分动齿轮卡合时,所述从动轴可通过卡接件带动第一分动齿轮转动,从而所述第一分动齿轮通过所述第二分动齿轮带动第二分动轴转动。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分动齿轮与第二分动齿轮之间还设有第三分动齿轮,所述第三分动齿轮分别与第一分动齿轮和第二分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分动齿轮通过第三分动齿轮带动第二分动齿轮转动。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卡接件靠近第一分动齿轮的一侧凸设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分动齿轮的侧面上凸设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错位卡合在一起。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动箱中还设有导杆和分动件,所述导杆滑动安装在分动箱中,所述分动件安装在导杆上,并可相对转动地卡合在所述卡接件的侧面上,所述导杆可通过分动件带动卡接件靠近或远离第一分动齿轮。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中设有出力齿轮,所述出力齿轮与输出轴之间设有从动齿轮,所述出力齿轮通过从动齿轮带动输出轴转动。
[001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分动箱与变速箱多角度调节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示出的变速箱与分动箱之间的局部分解图;
[0022]图3为图1示出的变速箱与分动箱之间的截面图;
[0023]图4为图1示出的分动箱的分解图;
[0024]图5为图1示出的分动箱内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5]图6为图1示出的变速箱与分动箱连接结构的截面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100驱动装置、
[0028]200变速箱、210输出轴、220转动连接槽、221卡合凸肋、222、环形卡部、
[0029]300分动箱、310传动输出端、320分动输出端、330转动连接柱、331卡合凹槽、332环形卡槽、340从动轴、350第一分动齿轮、351第二卡块、360第二分动齿轮、370第三分动齿轮、381卡接件、382导杆、383分动件、384第一卡块、
[0030]400联轴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在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分动箱与变速箱多角度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箱,所述变速箱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变速箱中包括有用于提供动力传输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一端与模型车的驱动装置连接;分动箱,所述分动箱可绕着所述输出轴的轴线转动地与所述变速箱连接,所述分动箱中设有用于将输出轴的动力传输到差速器的传动输出端和分动输出端,所述传动输出端位于输出轴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分动输出端可随着分动箱转动而绕着输出轴的轴线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动箱与变速箱多角度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动箱的壳体上凸设有转动连接柱,所述变速箱的壳体上设有转动连接槽,所述转动连接柱可转动地卡合在转动连接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动箱与变速箱多角度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柱的周侧面上凹设有卡合凹槽,所述转动连接槽的内壁面上凸设有与所述卡合凹槽相适配的卡合凸肋,所述卡合凸肋卡合在卡合凹槽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动箱与变速箱多角度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动箱中包括有从动轴,所述从动轴可转动地设置在分动箱内部,所述从动轴的一端与所述输出轴远离驱动装置的一端连接,所述从动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传动输出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动箱与变速箱多角度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与所述从动轴的连接处设有联轴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动箱与变速箱多角度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动箱中还包括有第一分动齿轮、卡接件和第二分动齿轮,所述第一分动齿轮可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志坤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索立得模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