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槽母排发热改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9930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电解槽母排发热改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改造镀锌铜排、上导流铜排、中间导电铜排、铜排连接螺栓、下导流铜牌,所述下导流铜排的上端设置有中间导电铜排,所述中间导电铜排的上端设置有上导流铜排;所述下导流铜排的前侧壁上由铜排连接螺栓分别固定连接有槽间导电铜排、改造镀锌铜排,所述改造镀锌铜排的上端与上导流铜排的下端焊接;所述中间导电铜排与上导流铜排、下导流铜排的接触面上涂抹有导电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投资少,结构简单,利用焊接、螺栓压接的方式,以及在铜排自然接触面涂覆导电材料导电膏以实现大电流导电铜排连接电阻减小,减小铜排自发热温度,减小电能的损耗。的损耗。的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解槽母排发热改进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解槽母排
,尤其涉及电解槽母排发热改进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解车间内边槽导电铜排特征为,串联连接,低电压,大电流,如果铜排连接不好会造成铜排发热量过大,温升高,严重影响产品产量;为方便理解,现根据图一可知,现有布置于电解槽中的中间导电铜排与上导流铜排、下导流铜排为自然接触的方式,这样十分容易导致中间导电铜排与上导流铜排、下导流铜排之间的接触面产生一定细微的缝隙,这将会导致经过长期使用后的中间导电铜排上因缝隙的存在而形成大量的腐蚀物,该腐蚀物的形成不仅容易增大铜排的电阻,从而增大电能的损耗,且容易导致铜排变形、温度升高;结合现有实际情况,如某电解车间采用ZHSSPTK

6300/10变压器降压,经可控硅整流输出直流90V

150V电压,直流电流为2000

30000A,单个槽电压为1.2v

1.7v,电解边槽上导流母排发热温度为90度,并出现变形。经检查发现图一中6.7.9铜排之间接触面腐蚀严重,电阻增大是造成铜排发热的主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电解槽母排发热改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解槽、槽间导电铜排、改造镀锌铜排、上导流铜排、中间导电铜排、铜排连接螺栓、下导流铜牌、导电极板,所述电解槽的内部设置有下导流铜排,所述下导流铜排的上端设置有中间导电铜排,所述中间导电铜排的上端设置有上导流铜排;所述下导流铜排的前侧壁上由铜排连接螺栓分别固定连接有槽间导电铜排、改造镀锌铜排,所述改造镀锌铜排设置于槽间导电铜排的上端,所述改造镀锌铜排的下端与下导流铜排的侧壁连接,所述改造镀锌铜排的上端与上导流铜排的下端焊接;所述上导流铜排的上端设置有导电极板;所述中间导电铜排与上导流铜排、下导流铜排的接触面上涂抹有导电膏;所述改造镀锌铜排的尺寸为长400mm*宽200mm*厚20mm。
[000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05]本技术通过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改造镀锌铜排,并将该改造镀锌铜排的下端以现有铜排连接螺栓固定于下导流铜排的侧壁上,同时在压紧上导流铜排时,将改造镀锌铜排的上端焊接于上导流铜排的下端,以实现在压紧状态下尽可能缩小缝隙,且通过在中间导电铜排与上导流铜排、下导流铜排的接触面上涂抹导电材料导电膏,这样能够进一步有效做到缩小甚至消除缝隙的效果,即能够彻底有效地消除中间导电铜排与上导流铜排、下导流铜排之间产生的缝隙,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中间导电铜排上腐蚀物的形成,进而使得该中间导电铜排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不会受到腐蚀物的困扰而增大铜排的电阻,增大电能的损耗,且不会导致铜排变形,温度升高,其中以铜排连接螺栓、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的改造镀锌铜排的增加目的在于,能够保证中间导电铜排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即能够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持续保证中间导电铜排处于被压紧的状态,而不会轻易产生缝隙,这在
相较于现有的中间导电铜排与上导流铜排、下导流铜排为自然接触的方式的前提下,在本申请的改造下,显然使用效果更佳,更为受用;
[0006]综上所述,本技术投资少,结构简单,利用焊接、螺栓压接的方式,以及在铜排自然接触面涂覆导电材料导电膏以实现大电流导电铜排连接电阻减小,减小铜排自发热温度,减小电能的损耗。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技术改造前示意图;
[0008]图2为本技术改造后示意图。
[0009]如图:1

导电接触面,2

电解槽,3

槽间导电铜排,4

改造镀锌铜排,5

焊接点,6

上导流铜排,7

中间导电铜排,8

铜排连接螺栓,9

下导流铜排,10

导电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实施例1
[0011]本技术提供电解槽母排发热改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解槽2、槽间导电铜排3、改造镀锌铜排4、上导流铜排6、中间导电铜排7、铜排连接螺栓8、下导流铜牌、导电极板10,电解槽2的内部设置有下导流铜排9,下导流铜排9的上端设置有中间导电铜排7,中间导电铜排7的上端设置有上导流铜排6;下导流铜排9的前侧壁上由铜排连接螺栓8分别固定连接有槽间导电铜排3、改造镀锌铜排4,改造镀锌铜排4设置于槽间导电铜排3的上端,改造镀锌铜排4的下端与下导流铜排9的侧壁连接,改造镀锌铜排4的上端与上导流铜排6的下端焊接;上导流铜排6的上端设置有导电极板10;中间导电铜排7与上导流铜排6、下导流铜排9的接触面上涂抹有导电膏;所述改造镀锌铜排4的尺寸为长400mm*宽200mm*厚20mm。
[0012]实施例2
[0013]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上导流铜排6、中间导电铜排7拆下来进行打磨,除去腐蚀物,接着为降低铜排之间导电电阻,用导电膏涂于中间导电铜排7的接触面,使接触电阻下降,接头温升也降低,然后按图二中在长400mm*宽200mm*厚20mm的改造镀锌铜排4上开设2个的孔,接着松开原有的铜排连接螺栓8,然后将改造镀锌铜排4固定,紧接着在压紧上导流铜排6时将改造镀锌铜排4的上端与上导流铜排6的下端进行焊接,改造完成后,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铜电解边槽发热最高55度,未出现变形等情况,使用效率良好,改造后实现了降低铜排之间的电阻,减小铜排自发热温度,可以安全稳定生产,节约了电能,达到了预期目标;
[0014]其中,本申请通过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改造镀锌铜排4,并将该改造镀锌铜排4的下端以现有铜排连接螺栓8固定于下导流铜排9的侧壁上,同时在压紧上导流铜排6时,将改造镀锌铜排4的上端焊接于上导流铜排6的下端,以实现在压紧状态下尽可能缩小缝隙,且通过在中间导电铜排7与上导流铜排6、下导流铜排9的接触面上涂抹导电材料导电膏,这样能够进一步有效做到缩小甚至消除缝隙的效果,即能够彻底有效地消除中间导电铜排7与上导流铜排6、下导流铜排9之间产生的缝隙,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中间导电铜排7上腐蚀物的形成,进而使得该中间导电铜排7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不会受到腐蚀物的困扰而增大铜排的电阻,增大电能的损耗,且不会导致铜排变形,温度升高,其中以铜排连接螺栓8、焊接
的方式进行固定的改造镀锌铜排4的增加目的在于,能够保证中间导电铜排7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即能够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持续保证中间导电铜排7处于被压紧的状态,而不会轻易产生缝隙,这在相较于现有的中间导电铜排7与上导流铜排6、下导流铜排9为自然接触的方式的前提下,在本申请的改造下,显然使用效果更佳,更为受用;
[0015]综上,本申请投资少,结构简单,利用焊接、螺栓压接的方式,以及在铜排自然接触面涂覆导电材料导电膏以实现大电流导电铜排连接电阻减小,减小铜排自发热温度,减小电能的损耗。
[001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解槽母排发热改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解槽、槽间导电铜排、改造镀锌铜排、上导流铜排、中间导电铜排、铜排连接螺栓、下导流铜牌、导电极板,所述电解槽的内部设置有下导流铜排,所述下导流铜排的上端设置有中间导电铜排,所述中间导电铜排的上端设置有上导流铜排;所述下导流铜排的前侧壁上由铜排连接螺栓分别固定连接有槽间导电铜排、改造镀锌铜排,所述改造镀锌铜排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增强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茂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