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初期雨水截流一体化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9892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初期雨水截流一体化泵站,属于市政给排水领域,解决了传统自控截污装置管理程度低、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配水井,配水井与市政进水管相连,市政进水管上设有进水闸门,还包括第一预制泵站筒体和智能控制柜,第一预制泵站筒体通过进水管道与配水井相连,第一预制泵站筒体内设有主水泵,主水泵的输出端连接主出水管,主出水管上连接有污水截流管,污水截流管上设有截流管阀门,主出水管末端设有出水阀门,截流管阀门和出水阀门均与智能控制柜相连,智能控制柜内设有计时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智能控制柜对各水泵以及截流管阀门、出水阀门实现自动控制,达到初期雨水弃流的目的。达到初期雨水弃流的目的。达到初期雨水弃流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初期雨水截流一体化泵站


[0001]本技术属于市政给排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初期雨水截流一体化泵站。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初期雨水的污染问题在国内外已开始受到关注。主要是由于降雨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降落地面后,又由于冲刷沥青油毡屋面、沥青混凝土道路、建筑工地等,使得前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BOD、SS、TN、TP、重金属等污染物等污染物质,因此前期雨水的污染程度较高,通常超过了普通的城市污水的污染程度。如果将前期雨水直接排入自然承受水体,将会对水体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必须对前期雨水进行弃流处理。
[0003]传统截污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能完全保证截污的流量,运行不稳定,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影响了截污效率。此外,传统的截污井施工的周期长,难度大。传统自控截污装置简单粗放,管理程度低,自动化程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初期雨水截流一体化泵站,以解决传统自控截污装置管理程度低、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初期雨水截流一体化泵站,包括配水井,配水井与市政进水管相连,市政进水管上设有进水闸门,还包括第一预制泵站筒体和智能控制柜,第一预制泵站筒体通过进水管道与配水井相连,第一预制泵站筒体内设有主水泵,主水泵的输出端连接主出水管,主出水管上连接有污水截流管,污水截流管上设有截流管阀门,主出水管末端设有出水阀门,截流管阀门和出水阀门均与智能控制柜相连,智能控制柜内设有计时装置。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第二预制泵站筒体,第二预制泵站筒体通过进水管道与配水井相连,第一预制泵站筒体下端和第二预制泵站筒体下端通过连接管相连通;第二预制泵站筒体内设有副水泵,副水泵的输出端连接副出水管,副水泵与智能控制柜相连。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副水泵设有至少两台,副水泵分布在第一预制泵站筒体和第二预制泵站筒体内。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预制泵站筒体或第二预制泵站筒体内设有水位传感器,水位传感器与智能控制柜相连。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第一预制泵站筒体与进水管道的连接处、第二预制泵站筒体与进水管道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粉碎型格栅。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出水总管,主出水管及各副出水管分别与出水总管相连。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通过智能控制柜对各水泵以及截流管阀门、出水阀门实现自动控制,智能控制柜内设有计时装置,可在设置的时间内开启截流管阀门和主水泵,时初期雨水通过污水截流管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超过设置时间,则关闭启截流管阀门,开启出水阀门,洁净雨水经主出水管流出被收集,由此达到初期雨水弃流的目的。智能控制柜还可通过水位传感器发送的数据信息控制开启副水泵,不同的水位信息可控制开启不同数量的副水泵,多台水泵根据不同降雨情况调节使用,更加高效节能。本专利技术自动化程度高,可自动控制、远程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城市管理工作成本。
[0013]本技术可在工厂预制,具有占地面积小、施工方便、地上设备少,操作灵活、管理方便等优点。本技术应用灵活,可根据现在雨水泵站进行了改造,在污水处理市场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和很高的价值。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中第二预制泵站筒体的纵剖面图。
[0016]图中:1

配水井;2

市政进水管;3

进水闸门;4

第一预制泵站筒体;5

进水管道;6

主水泵;7

主出水管;8

污水截流管;9

截流管阀门;10

智能控制柜;11

出水阀门;12

第二预制泵站筒体;13

连接管;14

副水泵;15

水位传感器;16

粉碎型格栅;17

出水总管;18

副出水管;19

井盖;20

通风管路;21

安全格栅;22

闸阀;23

止回阀;24

防淤积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18]如图1、图2所示,一种初期雨水截流一体化泵站,包括配水井1,配水井1与市政进水管2相连,市政进水管2上设有进水闸门3,还包括第一预制泵站筒体4和智能控制柜10,第一预制泵站筒体4通过进水管道5与配水井1相连,第一预制泵站筒体4内设有主水泵6,主水泵6的输出端连接主出水管7,主出水管7上连接有污水截流管8,污水截流管8上设有截流管阀门9,主出水管7末端设有出水阀门11,截流管阀门9和出水阀门11均与智能控制柜10相连,智能控制柜10内设有计时装置。
[0019]还包括第二预制泵站筒体12,第二预制泵站筒体12通过进水管道5与配水井1相连,第一预制泵站筒体4下端和第二预制泵站筒体12下端通过连接管13相连通;第二预制泵站筒体12内设有副水泵14,副水泵14的输出端连接副出水管18,副水泵14与智能控制柜10相连。
[0020]副水泵14设有至少两台,副水泵14分布在第一预制泵站筒体4和第二预制泵站筒体12内。
[0021]第一预制泵站筒体4或第二预制泵站筒体12内设有水位传感器15,水位传感器15与智能控制柜10相连。
[0022]在第一预制泵站筒体4与进水管道5的连接处、第二预制泵站筒体12与进水管道5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粉碎型格栅16。粉碎型格栅16由人工定时清理栅渣,以保护各水泵免受污物堵塞。
[0023]还包括出水总管17,主出水管7及各副出水管18分别与出水总管17相连。
[0024]第一预制泵站筒体4和第二预制泵站筒体12上分别设有井盖19和通风管路20。井盖19处设有安全格栅21。
[0025]主出水管7和副出水管18上均安装有闸阀22和止回阀23。
[0026]主水泵6和副水泵14下方设有一体化泵站专用的防淤积底座24,防止杂质沉积。
[0027]实施例1、
[0028]副水泵14设有三台,其中一台副水泵14设在第一预制泵站筒体4内,两台副水泵14设在第二预制泵站筒体12内。
[0029]通过智能控制柜10预定截流时间(如15分钟),并设置五个水位,由下至上依次为停泵水位、第一水位、第二水位、第三水位和第四水位,智能控制柜10通过水位传感器15反馈的水位信号,控制各水泵的启停。
[0030]降雨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初期雨水截流一体化泵站,包括配水井(1),配水井(1)与市政进水管(2)相连,市政进水管(2)上设有进水闸门(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预制泵站筒体(4)和智能控制柜(10),第一预制泵站筒体(4)通过进水管道(5)与配水井(1)相连,第一预制泵站筒体(4)内设有主水泵(6),主水泵(6)的输出端连接主出水管(7),主出水管(7)上连接有污水截流管(8),污水截流管(8)上设有截流管阀门(9),主出水管(7)末端设有出水阀门(11),截流管阀门(9)和出水阀门(11)均与智能控制柜(10)相连,智能控制柜(10)内设有计时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初期雨水截流一体化泵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预制泵站筒体(12),第二预制泵站筒体(12)通过进水管道(5)与配水井(1)相连,第一预制泵站筒体(4)下端和第二预制泵站筒体(12)下端通过连接管(13)相连通;第二预制泵站筒体(12)内设有副水泵(14),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达陈晓恬张浦源魏健佳刘怡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